江西中路消失的桥和塔
1874年11月底,英租界内工部局董事们正在讨论来自一位叫J.K 桑代克先生的一个提议,该建议是希望能够在江西路靠近苏州河的地方修建一座小桥,费用无需工部局承担,只希望他们能帮忙设计及建造。当时在场的董事们各持不同的意见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有人觉得当时已经决定对苏州河进行加宽了,这座小桥显得毫无作用因为很快就会被拆除,也有人觉得工部局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得到一座桥,完全可以接受这个方案。最终经过两次会议的讨论后,董事们决定允许J.K 桑代克先生按照工部局工程师绘制的图样在江西路苏州河口修建一座小桥,另外再增建两个桥孔方便小船通行,此桥建成后便移交给工部局,另外桥如损耗,工部局并不准备进行赔偿,而这座桥因接壤江西路因此被命名为江西路桥。
从现江西北路远望水塔
此时在场的各位董事们的算盘打的响亮,这座桥反正也用不了多久就可拆除,自己还不用承担过多的责任就可以拥有桥的各项权利,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这座桥并没有如他们所愿的用了几年就拆除,也没有他们所想的设计的毫无意义。相反,这座当时看上去像临时搭建的小桥将在接下去的几十年承载整个租界公共事业的重大责任。
1874年11月23日的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有关于董事们对桑代克先生提出修建江西路桥建议的讨论
而在此时的租界,另一伙人也巧妙的发现了一个商机,那就是当时的上海滩并没有什么干净的饮用水,很多外来侨民和本地人都为喝上一口纯净的饮用水发愁,于是以一位叫F.A.Groom的英商为首伙同着其他三人在今杨树浦水厂的南部区域,投资3万两建立了一个水厂。当时的《申报》还刊载了此厂建成的消息,不过彼时的工部局并不十分在意城市用水的问题,因此该厂无法铺设输水管道,只好用木船将黄浦江的水运送至蓄水池,过滤后再将水装到水车上,向租界居民售水,这一来二去,不说效率低下,成本也是极高,所以当时只有少部分居民能用得起这种饮用水,水厂的经营状况也极其惨淡,在1881年最终以总计1万8000两分两批出售给筹建中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
申报1873年3月11日所刊登有关于格罗姆等人准备开设供水公司的新闻
和Groom所承办的自来水厂不同的是,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之后就获得了工部局的极大支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1879年法租界发生了一场大火,由于缺少消防管道及灭火设备,总计焚毁991间房屋,损失折合近150万两,这让工部局不得不重新开始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以此避免英租界也遭受同样的灭顶之灾。
1879年8月19日,《北华捷报》对法租界大火损毁房屋统计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之初由马格罗(A.McLeod)为上海主席,林格(I.M.Ringer)为秘书,希恩(H.R ,Hearn)、麦根齐(R.Mackenzie)、魏拉特(R.E.Wainewright)、哈特(J.W.Hart)为上海筹备委员,委员会设在伦敦,主席为邓肯森(E.F.Duncanson)。几经商谈于光绪六年四月二十七日(1880年6月16日)上海租界纳税人特别会议上通过筹建。在商谈过程中,公司委员会向上海工部局提出关于水厂方案、预算、供水条件和水价、市政用水、利润率、收购权等方面的建议,要求给予供水专利权。在光绪六年七月和工部局签订供水合同后,双方又逐步规定公司完成注册和开始供水的日期、准许公司在租界内的道路埋管施工、规定公司要日夜保证有85~100英尺水压、经常和有效地通过消火栓供应市政用水、用户水费不超过房租的5%、公司利润限于资本的8%及在公司工程完工10年后,工部局有权收买公司的业务、土地及公司的所属动产等诸多要求。
公司创始人马格罗(A.McLeod)
1880年8月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于签署自来水厂合同的记录
1881年7月底,工部局与德兴洋行(Drysdale, Ringer & Co.项目投资方兼经理人)签订合同后,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正式开启,整个自来水系统的总设计师为筹备委员会中的利物浦人John William Hart(J.W 哈特),哈特在此类复杂的公共设施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1868年他从上海前往神户后,就在当地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并负责设计了整个神户外国人居住区的各类房屋及区域的公共设施,至今此块区域仍旧保留着并被神户当地人命名为旧居留地。因此,1875年从神户返回上海的哈特很快就被自来水公司看中,成为了整个自来水系统设计的不二人选。
哈特在神户所绘制的神户外国人居留地设计方案
今神户之街景,略有上海河南中路之味道
根据哈特的设计方案,自来水工厂的位置设置在杨树浦路上,他在发表于1890年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为何选择在此处建厂,一是由于此地离租界足够的远因而可以获得相对干净的水源,其二是虽然远但仍旧在工部局的可控范围之内,事实证明,哈特的方案十分正确。1930年左右,科研人员发现此处的水源的纯度甚至超过了伦敦的泰晤士河。初建的自来水厂规模不大,水厂只有一个抽水泵和若干个滤水池,规划日产自来水约7000立方米。当黄浦江的水经过过滤以后,通过水管抽送途径杨树浦路、百老汇路(大名路)向西,在江西路附近过苏州河,抵达苏州河南岸的英租界,因此江西路上当年桑代克先生建议建造的小桥承担起了输送自来水的任务,原有的小桥由于建设有桥洞方便船只通行并且高度也正好,因此在其旁边根据桥的高度加设自来水管即可,从此以后,江西路桥便有了一个别称:“自来水桥”。
自来水桥
不过桥的高度也带来了其他的问题,因为自来水要自然流过建造得较高的输送管还是比较困
难,于是自来水公司就在自己坐落于香港路江西路口的公司门前设立泵站,利用水泵把自来水抽过江,再抽到水泵上。
1877年1月字林西报行名录中卷首租界地图,红框部分为江西路桥,于1876年建成
摄于1900年左右英商上海自来水厂的部分设备 右上为江西路自来水桥
在解决如何将水运过苏州河的难题后,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如何持续不断的供应租界内的自来水。根据自来水公司与租界工部局签订的合同规定,生产的自来水首先保证外国轮船、兵舰的淡水补充,并预留约三分之一作为城市消防用水,其余的才作为租界的生活用水,因此还是会出现租界内居民缺水的情况,于是哈特便决定建造一个巨大的水塔来存储生活用水。整座水塔高31.5米,可容纳150000加仑的水,介于当时上海租界的建筑通常在四层以下,总高一般都在15米以下,这座水塔不但足以应付租界内的用水量而且也成为了当时的地标性建筑。
自来水塔近照一
哈特显然也没有将这个庞然大物当作普通的水塔进行设计,而是将其设计的根本看不出一个水塔的样子,从远处看更像是一个旋转木马并建有129级台阶可供人登高参观。在水塔建成后,不单单是本地居民对其大加赞赏,远在英国的土木工程师也对其十分欣赏。1890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会刊《Proceedings of the ICE》(该系列从1836年开始出版,并出版至今)对此水塔做了详细的报告,其中的一部分写道:
“支撑水箱的结构完全是由铁打造而成,整个框架结构呈八角形,三层总共树立了24根柱子(每层8根),地基设置在混凝土的基座上并带有孔和合适的法兰,用于容纳入口管、出水口管及溢流管。整个水箱直径为50英尺,深12英尺3英寸,总共可存储670吨的自来水。建筑的屋顶为轻型结构,整体形状非常像一把打开的雨伞,出水口铸在中心管道的基座上,在中心管道的内部有一个大过滤器,水必须通过此机器才能流出水塔。整座建筑高度为121英尺,当水箱满载时建筑总重量为3725吨,建筑不包括土地费用的造价为11849镑,建筑建成后遭遇几次台风的侵袭,没有发现任何损失,除去固定的粉刷费用和清理费用也从未有过任何的维修费”。
1884年上海地图,蓝色为江西路桥又在当时被称作二摆渡桥,红色区域为当时自来水公司,水塔便在此区域,由于靠近二摆渡桥,因此在当时也被称为二摆渡水塔
江西路水塔平面图
江西路水塔正面效果图
点石斋所绘1887年5月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时,水塔被各种装饰灯点缀的场景
图画日报所绘制江西路水塔场景图
19世纪末期的自来水桥和自来水塔
除去在江西路建造了一个水塔外,自来水公司还在旁边建造了一栋办公楼,也就是现在的自力大楼,并于1896年至1898年间搬入以用作行政管理使用,之前的办公场所分别在当时的九江路7号及外滩6号。这是一幢三层砖混结构体系大楼,该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具有典型的外廊式风格、立面各层为连续规整的券柱式外廊,清水青砖砖墙,窗上圆券及部分线脚有红砖嵌饰,窗间墙有壁柱装饰,檐部微有出挑,四坡顶,老虎窗,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该大楼基础为条形基础。承重墙为砖墙。外墙体厚为一砖和一砖半,内墙体厚为一砖,楼内部分分隔墙为钢丝网板条墙。大楼楼板均为混凝土楼板,楼梯为螺旋型木楼梯。
自来水厂主办公楼三次搬迁过程 从左至右分别为九江路7号、外滩6号、江西路51A号,时间分别出自《字林西报行名录》1886年1月、1893年1月、1899年1月
整个自来水系统设计图于1881年的上旬左右设计完成,彼时作为筹备委员会主席的马格罗(A.McLeod)已经悄悄拿下了江西路北端的两块地,分别为英册道契第1325分地和98分地,当与工部局签订完合同后,转手给了公司,并分别建成了江西路水塔和自力大楼。整个自来水管道修建由北至南最后至西边的静安寺路, 1883年8月1日,英商上海自来水厂正式放水,向当时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及静安寺以东的越界筑路供水,李鸿章应邀参加放水典礼。在随后的几年内,工部局又完善了消防系统,分批建造了消防栓及井水盖。
1883年8月1日,《字林西报》对当天自来水厂开始供水的报道,但是公众并不知情
江西路自来水塔的道契为英册第1325分地1318号地,四至:北至香港路、南至英册98分地、东至英册818分地、西至江西路,马格罗(A.McLeod)于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三日(阳历4月)租下此地,在与工部局签完合同后于同年七月二十三日(阳历8月)转于自己的英商自来水公司)
英册98分地道契截图显示,此地为自力大楼,马格罗于光绪七年二月二十四日租下此地并在与自来水塔所在地道契的同一天,即光绪七年七月二十三日转让与英商自来水公司
英册1318号地英文页面,红框为签署名:A.McLeod
虽然整个自来水系统建设的非常完善,但是在初期使用推进过程中却异常艰难,由于当时的华人并未完全开化,对西式的新事物仍旧非常保守,整个城内都散播着关于自来水的谣言,有说自来水管有两龙相斗、还有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道,里面也有煤毒,甚至还有人传言水塔里面有尸体,喝的都是尸水等等,这些谣言导致市民乃至官员都不肯饮用自来水。
“这东西有毒,外国人放了漂白粉,
君不见洋人一个个白皮黄头发蓝眼睛,
中国人喝了也要变色变种这可了得。”
为此,自来水公司在街道消防栓上采集水样,请上海医疗所的药房进行化验,取得了上海第一份自来水水质化验报告。化验证明,自来水“极度清洁,并适宜于生活和制造用途”自来水公司据此刊登广告,大肆宣传,还将自来水赠于各水炉茶馆,中国政府也公开辟谣,解除了人们的顾虑,自来水也在上海市民中使用起来。自来水塔和自来水桥因而也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清《洋场繁华小志》:
安排水性地中行,探溯源头势不留。
名浊独清增管见,旁通曲引仗机成。
《沪江商业市景词》:
东北高台耸出楼,自来水脉此停留。
如仓储蓄充盈后,到处机开到处流。
地藏铁管达江中,曲折回环室内通。
更用龙头司启闭,一经开放水无穷。
1884年2月15日,《申报》刊登禁止传谣自来水事宜公示
从二十世纪初起,由于租界工商业日益扩充,供水需求量不断增长,英商自来水公司业务迅猛发展。水厂也不断扩充制水设备,改进制水工艺,完善技术管理,扩大供水区域,用户数和供水量年年增长。到1920年上半年,英商自来水公司又在苏州河路和江西路路口新建成了一座大楼,也就是现在的自来大楼,作为新的办公总部。这是一幢四层混合结构建筑,建筑平面呈“L”型,横向水平可有凹槽,转角处为轴展开,一层窗户有铁花装饰,四层窗户及墙面雕有精美花纹,屋顶为红瓦。整体里面纹饰丰富精美,大楼柱间布置有主梁、次梁。楼内部分分隔墙为钢丝网板条墙。从苏州河路往江西路南面看去,与水塔相应相称。
1920年7月《字林西报行名录》,江西路66号的展示厅为新楼自来大楼,69号老楼依旧作为总楼使用
1939年百业指南中,江西路香港路路口图景,红色框为自来大楼位置,紫色为水塔位置,黄色框为自力大楼位置
左侧大楼为自来大楼,自来水塔后方大楼为自力大楼
从20世纪20年代起,生产工艺改革,提高制水能力。到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水厂经过长期经营,制水设备、输水管道、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经营管理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现代化水厂。
自来水塔近照二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创办时资本为10万英镑(约合银40万两)。历年发行的股票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上海登记股东名册的,另一类是在伦敦登记的。两类股票中,外国股东占股份70%以上,中国股东占12%左右,另有12.84%的股票是该公司与工部局所订的公司专营权合约中以红股形式赠送给工部局的。该公司从光绪九年到民国18年分10次增股,共发出A字股(每股20英镑)40236股,计804720英镑,B字股(每股1英镑)共108505股,C字股(每股1英镑)共250000股,总计资本1163225英镑。民国22年又两次发行优先股共银200万两,还经常发行公司债,约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0%。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从投产营业后,到民国26年止,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37%,累计利润为投资额的6倍多,发放股息为投资额的4倍多。
1880年11月17日,由德兴洋行(Drysdale, Ringer & Co.)在《申报》刊载关于上海自来水公司招股广告
英商自来水公司认股权证
后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攻占上海占领并进驻租界后,英商自来水公司被日伪占领,自来水桥桥体也随即被拆除,剩余桥边的自来水管道于1948年被拆除,自来水塔虽然在30年代起就因与当时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而屡遭批评,却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不过解放后仍旧没有逃脱被拆除的命运,于1950年代被拆除。自来水公司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英商经营。1952年11月,英商自来水公司被中国政府征用。如今我们依然能够在江西路看到两座留存的自来水公司大楼并都已成为历史保护性建筑,但水塔和桥已消失于历史中了。
1947年《上海百业指南》,红色框为水塔位置,绿色框为自力大楼,蓝色为自来大楼,黄框区域为江西路桥边上的自来水管,江西路桥虽然彼时已被拆除,不过其旁边的自来水管依旧横跨苏州河
1942年2月25日《申报》刊载有关于江西路桥拆除的新闻
1948年5月27日《申报》刊登关于英商自来水公司对江西路桥剩余水管拆除招标承包商的广告
若水塔今日仍在,你会赋予她什么新的功能?
J.:
希望以后有实力和资源允许的话看看是不是有可能把水塔改成咖啡馆,这样的小理想也是对于城市更新的一些想法,而且肯定会变网红哈哈,这上面很适合和伯爵红茶
。
蔡老板:
保留原样,包括江西路那些房子,这样依然可以看到苏州河。限流免费,旁边建一圈排队的地方就好了,光明村都可以排这么长,这个无所谓吧。随后每三年维护一次就好了。
Cynthia:
水塔的顶很像是欧洲古典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的顶,我很喜欢,如果可以的话,保留顶部设计和承重钢筋,钢筋混合在墙里包裹成一栋古今混合的新地标楼,我会在里面定期开展一些展览,这些展览只展览名画真迹,不要奇奇怪怪的网红来凹造型,只要真真实实的安静的看展。
资料(图片)收集、拍摄:
斋卤味、蔡老板、网络
文字整理、提供:
斋卤味、蔡老板、J.、Cynt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