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佛陀与弟子的关系来看待求戒这件事

佛陀是证得正等正觉佛果的人,可以自觉,同时也可以觉他,因为圆满的一切知智,可以开示清净的佛法,教导大众解脱轮回。那么这里的大众是谁呢?就是接受佛陀教法的人,因为学习了佛陀的教法而觉悟,解脱了轮回,他们都统一是佛陀的弟子,这是最初的关系,也是佛法一直延续下来都会保持的关系。

在第一代圣僧团入灭之后,僧团会继续发展,传承佛法,新的出家人会加入,佛法在僧团中,继续传承,并进行结集,佛教历史上共进行了6次圣典结集。每一代僧团,都会对在家人进行佛法开示,指导在家人修行佛法,请注意,佛法的传承,一直是在僧团中,没有提到是在家人做佛法的传承。但是在家人会护持佛教,护持僧团,保护佛法。

在佛教的伦理中,无论圣僧团之后发展了多少代的僧团成员,也无论出现多少学佛的在家居士,大家仍然都是佛陀的弟子,不会皈依到某一位出家人,某一位居士门下,对其自称为弟子。

很多居士,或者团体,都是没有搞清楚,或者没有坚持这样的伦理,让自己的修行与团体,离可以解脱的佛法越来越远,更详细的整理,可以参考:佛教中,佛陀与弟子的关系综述

在了解这样的关系之后,我们要重新反思我们平时求戒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

常常会听到居士说,要请出家师父给戒,这里说清楚的是,戒律不是出家人给的,而是出家人代替佛陀给居士受戒。佛弟子是学佛,我们皈依的是佛陀,持守的是佛陀制定的戒,学习的佛陀开示佛法,出家人是佛法的继承者,出家人只是代替佛陀给戒。

如果居士自己并没有设定好,提到是某某尊者给的五戒,依据佛教伦理,已经落入了越俎代庖中,也就是说当戒律遇到问题,不会想到佛陀怎么说,而是想到家师如何说。请记得我们是学佛,终极点是要比对的是:佛陀在当年是怎么说的,我们看到的资料是不是来自佛法。更详细的整理可以参考:为什么要天天求五戒?这是从佛陀时代就流传下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