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小篆笔法简述(二):线条承接

我们都知道,小篆较之其他书体来讲,线条比较简单,只有“直”和“弧”两种,所以篆书主要是“线”的安排和布局。线有长短,很多时候势必存在承接的问题,这与个人习惯以及追求的风格相关,个人习惯主要涉及笔顺问题,风格方面主要是方圆问题,比如说写一个“口”字,处理口字的外框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一笔写成,便形成大包围;第二种是分两笔写成,这种写法可以在底部接笔,也可以在右下角接笔。在底部接笔一般是圆接,在右下角接笔可能出现方笔。第三种写法是分三笔写成,比如“古”字底部的“口”,这样的写法出现的方笔居多。

再比如邓石如写的“人”字。两个“人”字的写法,表现出不同的承接习惯。第一个“人”字的右侧长线条是分两笔写成的,而第二个“人”字的右侧长线条是分为三笔写成的,出现了方笔。由此可见,同一个书家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一些书写习惯的微妙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风格上的微妙变化。“名”字和第二个“人”字出自同一件作品《白氏草堂记》,此时邓石如的功力已经炉火纯青,方圆相融,多见接笔,从而可以凸显方正峻拔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讲篆书接笔要求不留痕迹,无痕接笔。但是我们来分析邓石如的接笔,有的是无痕接笔,但有的接笔是故意突显接笔的痕迹,显然区别于“二李”的铁线模式,有了血肉灵动的迹象,凸显出灵活的书写性和丰富的笔墨意趣,这恰恰是邓石如小篆的灵魂所在!

有痕接笔

我们再来看一下邓石如的这个“月”字,行将收笔之时,重新起笔,使得笔画显得婀娜多姿,字形化简为繁,格外生动。这和起笔强化回环动作是相同的道理,可见邓石如在篆书笔法方面的创造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