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奥妙 —— 太极拳,权也 !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陈鑫曰:“太极拳,权也”。“权”在这里当“秤”讲,是衡量的意思。出自《孟子 · 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太极拳这一拳技,如同衡器,可以掂量对方攻击的轻重、缓急,能“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所以称“太极拳,权也”。
查阅“说文解字”,“权”有五层意义——决策、变通、平衡、称重、顺应当下的意思。权,即“秤”,是中国古代度量衡中的衡器,是称重量的器物。权,又一俗称“秤砣”,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砝码。衡为杆,权为砣,权衡这个词就是这般引申出来的。
拳论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其中的“平准”也是指秤,是一种平杆秤,相当于现在的天平。静止时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天平,是静态的平衡;运动中人体就如旋转的车轮一样,是动态的平衡,也称为“随遇平衡”。以此解释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就是:利用静态平衡被主动打破之后,形成随遇平衡所产生的驱动力,再去破坏对方的平衡。对于“随遇平衡”的理解:直观地说,随遇平衡就是虚实的变化;再通俗一点来说,随遇平衡就是身体重心通过胯关节的松沉、提落、挤动,在两条腿之间反复不停调整重心的运动。
由此可以理解无论是陈鑫所说的“权”,还是拳论所说的“平准”,无非是把太极拳归结为一个平衡的问题。而且这个平衡是敌我双方面的,是变化的,是辩证的,也是相对的。因为绝对的平衡就是静止,当然太极拳不是一个静止的运动。 所以说,太极拳是一个无限追求本体平衡,进而破坏对方平衡的运动过程 。太极拳技击的核心是:以自身的随遇平衡产生驱动力,从而达到破坏对方平衡的一种科学用力的方法。此为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奥妙!
既然是秤,必须要有秤砣。人体的秤砣,是保持自身随遇平衡的关键点,是牵动、破坏对方重心的核心点,更是启动腰脊之力的按钮。这个秤砣就是我们的“胯关节”,即“腹股沟”,也是拳论中“命意源头在腰隙”中的“腰隙”。能掌控好左右这两个秤砣平立互寓的协调运动,才能做到松腰松胯立体螺旋,才能实现虚实转换圆转自如,方算得上初入太极拳之大门,这是太极拳初级功夫,也是“知己”的功夫,需要心领神会,千锤百炼!
“知己”之后,当然还要去“知人”。随遇平衡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己方的平衡,先立身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考虑怎样才能有效破坏对方的平衡。其关键就是必须找到与对方作用力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对方作用到我方身体上的力点。如何控制好这个支点,就是太极拳“听劲”,“懂劲”的功夫,也是“知人”的功夫,是太极拳的中级功夫。保持自身的相对平衡,已相当不易;再想去牵动并破坏对方的平衡,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控好双方的力学系统,同时精确调节好自身的秤砣。秤砣只需拨动一毫,则立即可以打破平衡,使对方失去重心,趁此我顺人背、得机得势之机,粘走运化乘势追击,这就是太极拳以巧胜人的本质。正是因为这种“秤砣”的毫厘之差,才有了太极拳“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玄妙。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此基础上再默识揣摩,日臻进步,才有可能达到太极拳的第三个阶段 ——“神明”的功夫。王宗岳《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此为太极拳的高级功夫。由此可见,太极拳的三层功夫,无一不是在控制“平衡”的基础上才能阶及。所以,陈鑫说:太极拳,权也。
文/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