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三十八篇: 中国最大的“有争议人物” ——关于秦始皇的话题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八篇:

中国最大的“有争议人物”

 ——关于秦始皇的话题

 郑熙亭

历史是个过程。评价历史人物看结果,看他是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还是阻碍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借鉴历史经验看过程,看他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失误和挫折。最忌以个人好恶论是非,但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也许学术的发展就是这样,辩论切磋,去伪存真,认识接近于真,学术便前进了一 步。然而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说一个人盖棺论定,才不是那么回事,比如秦始皇,盖棺2000多年,一直在争议不休。这便引起了我的思考。

古人的争议相去已远,《通鉴》以上下两个篇章作始皇帝纪,却没有给他写一句好话。今人的争议我想从郭老的《十批判书》谈起。郭老写此书约在1943年夏至1944年冬。是在重庆郊外的农村写的。当时抗战形势好转,老蒋先生独裁强劲加厉,迫害爱国民主人士,使人透不过气来。当时郭老曾起草《文化界时局进言》,联合372人联名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猛烈抨击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政治。郭老的《十批判书》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后记中提到写《韩非子的批判》,“从10月10日起,又开始读韩非子……如《五蠹》、《显学》之类,完全是一种法西斯式的理论,越读越不愉快”, 于是便动笔开写,“仍然采取单刀直入的办法……清算颇为彻底”。对《吕 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更加“体无完肤”,那一位被当今屏幕、讲坛、书 市上炒作不休的“千古一帝”,其形象是“鸡胸”、“马鞍鼻”、“气管 炎”(豺声);其世界观,“迷信鬼神,求神山,求仙人,求不死之药”,永远长生不老,至死“恶言死事”;其为政,“天性刚戾,少恩而虎狼心,专任狱吏,以刑为威,极端专制,是一位空前的大独裁者”。 郭老这位大“文学家加政治家”,带着激情写史论,哪想到28年后会遭遇文革呢!

据《毛泽东读书笔记》载,“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毛泽东在谈话中多次把郭沫若的《十批判书》说做尊孔反法的学术代表著作,并鲜明的表示不同意该书的观点。1973年就有过两次:一次是1973年8月5日,毛 泽东给江青念了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子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 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随子厚返文王。”另一次是同年9月23 日,毛泽东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到: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中国历史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是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郡县),几 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百代都行秦政法”,比如三省六部制、郡县制,历代相沿,这有24 史为证。而清代距今也不过百年。就是共和国政府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 乡的设置也是由秦汉继承发展而来,而郭老说的秦“极端专制”、“极权主义”、“轻罪重罚,滥杀无辜”、“天下苦秦”也是古今史家所公认。吾侪对郭老和主席之论不敢妄议。但秦始皇26年(前221年),建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封建帝国,如昙花一现,两世共计十五年而灭亡,也是事实。是什么原因使新兴而又十分强大的秦王朝,国运如此 的短促呢?我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急政苦民,竭尽国力。战国混战182年,仅秦变法后发动战争就达80多次,规模大的有秦韩会战杀韩8万人,大破魏韩联军杀24万人,秦魏华阳之战杀魏13万人、驱赵军溺死黄河3万人,最著名的与赵长平之战,持续三年,杀赵45万人,白起坑赵降卒40万人。二十年后再与赵战平阳,杀10万人,赵国壮男几尽。秦王政亲政后,战争节奏加快,连年出击,至前230年时机成熟,以风扫落叶之势,十年悉灭六国。其中以灭楚较艰,遣王翦率60万大军,三年,杀项羽之祖项燕,擒楚王,定蛮置郡,立国500余年之楚终于亡。

经此一场大浩劫,始皇帝但有一点怜悯之心,就应该给人民一个喘息的机会。然而,始皇以为功高盖世,冲昏头脑,愈加信奉法家刑德“二柄” 说,以为人主只要善操“二柄”,“杀戮之谓刑,庆赏之为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所以他乘势冒进,南开“闽中”(福建)、“陆梁”(两广)蛮荒之地、北击匈奴至阴山、西南通贵州夜 郎、云南昆明、四川西南邛都。开拓岭南最苦,初使尉屠睢发卒50万,在林莽中苦战,三年不解甲,被越人杀死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于214年再发 “逃人”、赘婿、贾人、枉法官吏数十万、乃至未婚妇女15000人,“以为士卒补衣”,终于获胜。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后世开拓出“东至海暨 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黄)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广袤的疆土,奠定了中华泱泱大家园。另一大工程是修驰道、直道,“使蒙 恬将卒30万,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广袤万余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榆林)。

此外,还有“骊山墓”、“阿房宫”两大工程70万人。有 资料载,秦初全国人口2000万人,从事开边、筑长城及骊山阿房者200万人, 而这些大规模兴作,都是在秦始皇在位12年间同时发动完成。这就要以严刑峻法为手段,秦之传统尚法家学说,以轻罪重罚,如“五人盗一钱以上斩左趾又黥为城旦”(修长城徒刑),“(焚书)令下三日不烧,黥为城旦”。 动不动就捕盗,“令天下大索十日”、“令关中大索二十日”,有些地方官嗜杀成性,“范阳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面,不可胜数”。于是为人民仇之。

二是,继承人二世胡亥,少不更事,根本担当不起初兴帝国的大业。始皇并没有立他的打算,随从出游,是“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至返程途中,始皇“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书已封,在中军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恐发生变乱,秘不发丧。李斯这样决定是慎重的。除李斯 外,只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被一小撮宦竖包围着,危险就在这里。愈是最高机密,愈易被小人为奸,而小人为起奸来,是很可怕的。果然,一刹那间,秦王朝的命运,就由这几个小毛贼给断送了。

三是,作为皇帝贴身奴隶的宦官赵高,竟敢“留所赐扶苏玺书”不发,去对胡亥说,长子扶苏一到,“即立为皇帝”了,你怎么办呢?胡亥哪里敢想这等大事?“固也,父捐命,何可言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父亲遗命,有什么可说的!赵高说:不然,谁当皇帝就在你我和丞相三个人,“愿 子图之”,你要干,别人是你的臣子,你制别人;你不干,你是别人的臣子,别人制你。这时二世还是不敢妄想:废兄立弟,不奉父诏,又无才能, “天下不服,身殆倾危”。宦官这东西,愚昧无知,心狠胆大,竟然逼迫胡亥,你不干也得干,“愿子遂之”,必须听从。赵高“以奉太子之明命报丞相”,对李斯威逼利诱,“丞相斯敢不奉命!”最后李斯无奈“仰天而叹, 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死,安托命哉!’”经赵高一手策划、导演的这场致秦帝国于灭顶之灾的阴谋政变,一步一步演下去,终于引发天下倒秦,战争一轰而起,至秦速亡。

宦官乱政,导致亡国,秦朝是第一例,史家纷纷警以为鉴,但以后的皇 帝大都不在意,就像吃鸦片一样,明知其害,而故饮之。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