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古今印刷趣谈之六十三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印钞通史 献礼母厂百年华诞
前已述及,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筹建和落成开馆,在外人争我印刷发明权的激励下,印刷史的研究盛况空前,硕果累累。期间:我们成立了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连续召开了九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各大报刊发表印刷史文章数以百计,且有数十种印刷史专著面世。其中:范慕韩等主编的《中国印刷近代史》、张树栋等著《中华印刷通史》、马贵斌、张树栋等主编的《中国印钞通史》和万启盈老先生著《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均因秉持大印刷史观和冲破书史羁绊跨步近代、现代,而成为填补历史空白的重要著作。本文仅就后二者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1、印钞通史 献礼母厂百年华诞
2008年,以钢凹版印钞的超大型印钞企业北京印钞厂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以北京印钞厂老厂长马贵斌为首的几位年逾古稀的老印钞工作者,凭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在北京印钞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硬是在短短二年的时间里,编纂了一部填补历史空白的《中国印钞通史》。精神可嘉,实堪赞许。这部《中国印钞通史》,是一部以印钞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的印钞事业史。作为印钞事业史,在系统勾画和记述印钞工艺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同时,还较详细地记述了与之相关的设备、器材、科研、教育、机构与管理等内容。对印钞朮——或称纸币印刷朮——发明前的中国货币及硬币铸造史,也做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旨在让读者能以全面、系统、完整的了解印钞朮从起源到发展与沿革的全过程。众所周知,印钞朮隶属于印刷朮,是印刷朮的一个应用领域。所不同的是,印钞朮生产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致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印钞都非常重视,都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尤其是对防伪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给印钞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印钞业在印刷业这个大家庭中始终处于独占鳌头的位置。客观上,印钞朮在印刷朮发展的征途中,从它诞生之日起,始终起着带头羊的作用。古代传统印刷中的套版印刷如此,近现代印刷亦然。这部《中国印钞通史》,设四篇、十九章、七十二节,读者从四篇序列,可从纵向清楚地看出中国印钞朮从起源到发展与沿革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脉络;从十九章、七十二节序列,则可从横向领略印钞朮与印钞设备、器材、科研、教育、机构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而且各篇还设有专题,予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发行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可谓体大思精,匠心独运。本书著者,都是年逾古稀、毕生从业印钞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其中:主编马贵斌,退休前是北京印钞厂厂长,高级经济师。系《中华印刷通史》“近现代纸币印刷”部分的著作者。主编张树栋,迄今已从业印刷、出版及印刷史研究61年,著书(主要是印刷史书)20余种,发表文章不下200篇,系捍卫印刷发明权专家组和中国印刷史研究会专家组成员,现已逾80岁高龄,仍兼任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一职。副主编李兴元,退休前任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金融教育协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著书《当代金融理论与实物》等多种。副主编白世明,退休前系石家庄印钞厂正厂级干部,高级经济师。著书《回眸有声》等多种。著作者陈明光,退休前系北京印钞厂设计制版中心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主持了香港、澳门币的设计工作。著作者苏席华,退休前系北京印钞厂设计制版中心钢凹版雕刻师,人民币100元正面主景四伟人像雕刻者。系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系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雕刻家。特邀作者俞鸿健,系香港印艺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印刷专家,著书《香港印刷业典故》(全四册)等多种,应邀为本书撰写了“香港与澳门的纸币印刷”。本书主编马贵斌先生在2001年为拙著《中华印刷通史》(简体修订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上,向笔者表达了准备编纂《中国印钞史》(近现代部分)的意向。当时笔者表示支持。没想到2006年秋马厂长不仅正式提出了这一课题,而且拟议中参加编写的都是笔者在保定银行学校(今河北金融学院)的老同学。此时此刻,盛情难却,别无选择。只好允诺竭尽全力为老同学保驾护航,以尽同学之谊。这部《中国印钞通史》,不仅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而且还是一部填补历史空白的著作。同时又适逢北京印钞厂百年华诞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作为献给庆典的礼物,要求作者必须在2008年10月北京印钞厂百年庆典活动之前成书。这就意味着留给几位老同学的时间还不到二年。时间之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上级领导和诸位前辈、师长、朋友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国印钞通史》的“初稿”得以完成并印装成册,向北京印钞厂百年庆典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献上了可谓情谊深重的一份厚礼。本书初稿撰就并印装成册、实现我等向母厂百年诞辰献礼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几家出版单位向我们提出了率先出版本书的意愿。鉴于我和主编贵斌同志同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会委员和《中国印刷史丛书》编委,同时笔者还身兼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印刷史丛书》副主编二职,且分担印刷史书的出版工作,由印刷史研究会出版此书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鉴于当代印钞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并且许多当事人健在,需要更广泛的听取意见,故决定暂舍当代部分,先将前三篇及附录、以《简明中国印钞史》书名,纳入《中国印刷史丛书》之中,交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时在2010年1月。
此后,著者将这部《中国印钞通史》的初稿和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印钞史》,分送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历经5个春秋才得以完成。并印装成册。后承蒙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女士青睐和支持,于2015年正式出版面世。如今该社正在申报国家优秀图书出版奖,并积极筹划出版本书的彩印本。相信一部印装精美的彩印版《中国印钞通史》不久即可面试。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2年12月26日,收到万老惠寄的他的大作《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笔者既喜出望外,又颇感宽慰。这“喜出望外”,源自万老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近代印刷史料,不仅手头资料最多,而且是近代印刷的亲历者,他写的近代印刷史,必集近代印刷之大成,久为笔者所期盼。而这“颇感宽慰”,则因在编撰近代印刷史这个问题上笔者对万老怀有愧疚心理,说来话长。忆起1988年为组织编纂《中国印刷史》,余曾专程赴沪拜访万老,同万老探讨《中国印刷史》中近代部分的编撰问题。因当时条件尚欠成熟致编纂计划未能实施。时至1991年6月,在范老领导下组织编纂《中国印刷近代史》并指定余为编写组长、着手拟定编写方案,当时笔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万老,没有万老出山相助,余难负如此重任。故于设定编写班子、起草编写纲目时,笔者提议由万老出任副主编(主编由范老兼任),并承担全书重点部分的撰稿任务。万老不负众望,以其年逾古稀之躯,撰写了全书过半的文稿(全书正文729页,万老写了372页)。笔者感到愧疚的是,笔者草拟并经编委会讨论通过了的编写大纲,在编写过程中与万老意见不尽相同。说白了,笔者觉得万老是在顾全大局、照顾晚辈、勉为其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对此笔者时时记在心上,力主将来能为万老出一部独自编纂的专著。故近20年来,每当有人提出修订《中国印刷近代史》的时候,笔者都不予支持,并提出希望业界支持万老,出版万老独自编写的近代史。并坚信其价值和质量必远胜于已出版的《中国印刷近代史》。这部新出版的《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分正续两编,本次出版的正编含七章、23节,70余万言。在七章之中,以分列五、六、七章的《近代民族印刷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主。其余四章分别是近代印刷传入的前曲、近代印刷的传入、外国人在中国出版的报刊书籍及印刷机构、华人在海外出版和创办的印刷业。七章下设的23节,则细化、全面地辑集了自鸦片战争前后迄1949年这百余年间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及相关资料。主旨是记述印刷业形成后的印刷业的发展史。虽对涉及印刷技术工艺之演进未立专论章节,但于自序中,还是对国人在学习、消化、发展由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术的进程中出现的“石印显身手、铅印大发展、油印闯天下”等有别于它国的发展历程,作了相应的记述。
万老名启盈,生于1920年。他13岁入中国创办最早的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学习印刷,16岁参加革命,17岁到山西参加了八路军,后辗转来到延安,在延安中央印刷厂做工。先后任职工人、工会主席、厂长,西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警卫连连长。解放后一直在新闻出版单位工作,曾任职上海新华印刷厂厂长、上海印刷学校校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期间,尤以在艰苦条件下首创上海印刷学校贡献最大。离休后宝刀不老,一直活跃在出版印刷战线,先后任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印协理事长、中国印工协顾问、中国印协顾问、上海印协顾问、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参加了《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出版词典》、《中国印刷近代史》等多种重要图书的编纂。是出版印刷界少有的、名副其实的功臣。笔者注意到用简体字排印的这部《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中,含有不少繁体字,仅简短自序中,就有“余、国、制、华、汉、重、时、产” 等十多个,显然这是万老特意安排的。多年来万老一直主张“书同文”,并对部分汉字的简化存有异议。笔者支持万老的意见,希望有朝一日能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将这些不宜简化的汉字恢复原貌。万老著《中国近代印刷工业史》的出版,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著述《中国近代印刷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刚直不阿、执着直言而又德高望重的长者!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