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渭南)蒲银富
七月中旬,学校放暑假了,闲着无事,也许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内心很渴望回归自然,向往农村田园般的生活,于是我决定回农村老家小住一段时间。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们邀请了两位朋友同行,他们慕名家乡的美景,欣然前往,我们一行四人顶着烈日驱车踏上回家之路。早上八点多,我们从渭南出发,一路上,我们边走边看,参观了法门寺,品尝了岐山臊子面……,穿州过府,领略了关中的风土人情,着实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基础建设成果所带来的便利。
下午三点多,我们一路风尘苦旅,终于回到了家乡——千阳。当我们推开老宅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院比人还高的杂草,给人一种以荒凉、沧桑的感觉;抬头一看,家里栽植的葡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让我们都感到意外的惊喜,不禁感慨而生!这棵葡萄树,栽植已有十余年了,那还是父母亲健在时种植的。每年也结不了多少,这些年来,我们很少回来养护,没想到,今年累累硕果,着实让人感动!可谓: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给我们平淡如水的生活增添一抹靚丽的色彩,一扫刚进门时的感觉!这些年来,她犹如一个忠诚的卫士护佑着老宅,也成为我家茶余饭后的一缕乡愁。
第二天清晨,我们冒雨陪同友人前往家乡著名的景点:燕伋望鲁台参拜。燕伋,在家乡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燕伋乐于教育,秉承师志,十八年教书育人,筑台望鲁从不停息。别人敬天敬地敬祖先,唯燕伋忠心耿耿敬恩师;其毅力和精神可比愚公,其尊师之举可昭日月。燕伋筑台望鲁,格调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雨中的望鲁台景区,只有我们几个人,显得异常的冷清、寂静。参拜完先贤燕伋,我们登高望远,站在望鲁台上俯视千阳县城,颇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细雨朦胧中,俯视家乡的锦绣山河,让我不禁思绪万千……,千阳,古称汧阳,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人杰地灵。在这推进历史演绎的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燕伋、西汉丞相司直郭钦、唐忠烈将军段秀实等历代圣贤;这里曾是“燕伋望鲁、非子牧马、文公东猎”历史典故的所在地。离开燕伋望鲁台,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往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游览,千湖湿地公园我来过多次,犹如故人久别重逢。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是以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于一体,依托冯家山水库上游的湿地资源而建成的。走进千湖湿地公园,放眼望去,雨中的千湖,烟雨缥缈,湖面上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使其美丽的身影不那么真切,一切又如同是一个美丽的幻境,我们静静地欣赏眼前的美景,如雨、如丝、如线、如烟、如雾,水天一色,一望无垠。静谧的千湖,湖水清澈;两岸林木葱郁,宛如画屏,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随同的友人不禁感叹到:“千湖太美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来观赏!”在家乡的日子里,院中的葡萄树成为爱人拍抖音最佳道具,拍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获得了若干粉丝的好评,让她喜不自禁。我们在葡萄架下纳凉、品茶、读书,享受清静、独处,悠闲自在,好不惬意!
以往吃葡萄,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现在吃葡萄,从自家小院里摘着吃,啥时候想吃,抬头就摘,方便的很。自家栽植的葡萄大小参差不齐,没有市场卖的葡萄那样色泽鲜艳,颗粒饱满、匀称;但是,自家的葡萄属于无公害、无任何添加剂,绿色低碳环保,吃得放心!坐在葡萄架下品尝自家的葡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回到家乡,时常跟乡亲们聊天唠嗑,嘘寒问暖,一位老哥问我:“你这是准备回老家居住?”我说:在城里呆了多半辈子,打算回家乡养老。他说:“好啊!咱这里人好、水好、空气好,适合养老,回来吧!”感谢父母亲在家乡给我留下了一座老宅,让我在退休后,还有一个休闲养老的地方。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回乡探亲,都是暂住在亲戚家里,感觉很不方便,让我小小的年纪留下了寄人篱下的伤感,这种心情伴随我多年,直到九十年代,我家盖了新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才找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我家老宅位于千湖岸边,夕阳西下,我们漫步走在环城公路上,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沿途旖旎的景色。公路两旁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花团锦簇,煞是鲜艳夺目,婀娜多姿的垂柳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县城的居民和乡亲们时常来这里散步、纳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座落在千河两岸的陇福大桥顺利建成通车,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此,家乡的百姓游览湿地公园更为方便。陇福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给千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交通便利,更为美丽的千湖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观。桥身直跨千河两岸,像一条彩虹,气势恢弘,蔚为大观;桥栏杆采用汉白玉砌成,而大桥的景观汉白玉浮雕,鬼斧神工,十分奇巧,精美的雕刻,让人惊叹不已!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从中领略家乡的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踏着落日的余晖,人们三五成群,络绎不绝或是过桥走进湿地公园,或是站在桥上眺望远方,欣赏美不胜收的千湖,还有一些钓鱼爱好者,站在桥上垂钓,好奇心促使我前去询问,碰巧遇到了一位熟人,我说:“怎么跑到桥上来钓鱼?”他说:“这里能不能钓上鱼不重要,主要是桥上凉爽,权当是乘凉呢。”哦!在桥上赏景和乘凉,真是相得益彰,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啊!。
在家乡的日子里,我走在这片曾经养育父母亲的土地上倍感亲切,儿时母亲常常念叨的地名:龙王殿、观底下、西关、水沟、双庙塬等家乡地名。那时候,我年少而懵懵懂懂;如今,随着回老家频率的增多,涉足的地方多了,过去不曾熟悉的地名,越来越熟稔。家乡的山川湖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慢慢地嵌入我的心田,不知不觉中更加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些年来,我虽然身在他乡,却无时无刻地思念着家乡,家乡的大事小情,成为我家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我关注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我的故乡,更是我亲人魂归故里的地方,她寄托着我无尽的思念。在家乡探亲访友中,我们特地探视了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老乡,经打听得知:老人回乡养老。
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们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王叔,也许是久未谋面的原因,一时竟然没有认出来?仔细端详:从眉宇间看到了熟悉的特征,老人年轻的时候,身高材大,英姿勃发,喜欢打蓝球,在单位的球场上常常看到王叔矫健的身姿,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在我儿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记得那是一九七五年正月初五,在铜川煤矿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中,母亲被轰然倒塌的煤堆埋没,万分危急的时刻,是王叔带领众人及时得力抢救,挽救了母亲的生命,挽救了一个濒临家破人亡的家庭。那时候,我们一家七口,五个孩子都未成年,假如母亲意外身故,将会给这个家庭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我们的生活轨迹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现在想想,都会吓出一身冷汗!王叔的救命之恩,让我们铭记于心,永生难忘!我们与王叔分别三十余载,而今父母亲离我们远去,物是人非,但王叔的救命之恩不敢忘怀。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想拜访王叔,因索事繁忙,未能如愿,今日相见,了去多年的心结。再见了!王叔,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拜访您!
也许是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也许是在外漂泊太久了,近些年来,越发的思念家乡,渴望落叶归根,回归故里。在家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快乐的时光,坐在自家小院的葡萄架下,悠然自得地品茶、读书,或者有兴趣时,在画桌上涂鸦几笔;闲时到千湖岸边遛达一会,欣赏一下湖光山色,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更是感到惬意和悠然。千阳,魂牵梦萦的故乡,今日暂别,等我闲时,再回来看您!
作者简介:蒲银富,生于三年困难时期,籍贯陕西千阳,现居渭南。改革开放初期在三线军工企业参加工作,现已退休赋闲在家。闲暇时光,用文字倾述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偶有作品在多家公众平台发表。《小草园地》征稿
1.征稿要求: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体裁不限,欢迎正能量作品,欢迎自带配图、音频。但来稿必须为原创首发,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请勿投本公众号,严禁一稿多投行为;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作品要求:
a诗歌:单首20行以上,或者以“组诗”形式投稿(不超过三首);
b古诗词:绝句五首为宜;律诗、词作小令五首为宜;中、大令三首为宜,要求格律无误、古风押韵(新韵、词林正韵请备注)。
c散文、小小说:散文3000字以内;小说5000字以内。
d书画、摄影十-十五幅左右为宜。
3.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本公众号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作者若不同意,请注明);来稿请附150
3.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本公众号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作者若不同意,请注明);来稿请附15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微信号),以及作者生活照片(不愿提供配发照片请备注),并以附件形式投入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投稿)+体裁+标题+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