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豪斯到黑山学院

从包豪斯到黑山学院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在德国魏玛市成立,创始人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德国统一后,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包豪斯'一词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造出来的,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房屋)组合而成,是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的倒置。包豪斯虽然仅存在了14年(1919年4月-1933年7月),却影响了全世界一百多年的设计风潮。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青年时代就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包豪斯风格建筑——同济大学文远楼(1954年),图片来自网络

▲包豪斯校舍(1926年),图片来自网络

▲包豪斯德绍校舍,图片来自网络

同济大学文远楼是国内最早的包豪斯风格建筑之一,与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有几分相似,是'建筑的美在于简洁与适用'的最佳体现。包豪斯德绍校舍开创性地运用大片玻璃立面,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担任包豪斯校长时,提出了他的设计哲学:'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这对当时全世界的建筑设计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这一设计理念最早应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对比密斯,则提出了'Less, but better'(少,却更好)的设计理念。后来,我们知道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无印良品(MUJI)创始人堤清二,都在设计上反复践行着包豪斯的艺术设计理念。

▲包豪斯风格的台灯,充分体现少即是多的简洁美,图片来自网络

▲包豪斯风格的住宅和家具,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传统书画强调'留白',认为在画面的留白处蕴含着空灵深远的意境和诗意,以及自然的生命节奏。书法艺术强调'知黑守白',篆刻艺术强调'分朱布白',这是中国艺术的大道至简,与包豪斯的少即是多的理念是想通的。留白这种绘画方法,长于唐,成于宋。一纸笔落,留白三分,韵味悠长。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我们来欣赏一下八大山人的《鱼》《鸟》,除了大幅的留白,还有标志性的翻白眼,总让人想起巴洛克时期的拉斐尔——圭多·雷尼,作品中人物的仰望式翻白眼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留白,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游弋,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禅心,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乔布斯如果不是去印度禅修,而是来中国禅修,也得服中国的留白。

▲八大山人《鱼》

▲八大山人《鸟》

'艺术不可教,而手艺可以传授',包豪斯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认为:'所有视觉图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建造。建筑师、雕塑家、画家,我们所有人都要回头像匠人看齐,而艺术家是匠人的高级形式。'。这种'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民主精神,却在1933年惨遭纳粹打压,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

这一年,美国的黑山学院成为了包豪斯之后艺术家的精神流亡地,成为欧洲现代主义与美国自由精神的庇护所。黑山学院跟包豪斯一样,虽然存续的时间不长(仅存在了24年),而且位置偏远,规模不大,但却汇集了不少大咖人物和艺术流派,包括以雅各布·劳伦斯、罗伯特·劳申伯格和德·库宁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桑迪·沙文斯基为代表的多媒体戏剧,以约翰·凯奇为代表的实验音乐,以坎宁汉为代表的现代舞蹈。

黑山学院的创始人约翰·安德鲁·赖斯曾是美国罗林斯学院的教授,因为教学方式随意,而且经常对传统腐朽的教学方式加以批判,1933年被罗林斯学院开除。于是,赖斯一行人跑到了偏远的北卡罗来纳州Asheville附近,创立了一所自由民主的艺术学院——黑山学院。黑山学院聘请了包豪斯创始人之一约瑟夫·阿伯斯为艺术系主任。

▲黑山学院的大师们

左一那位站着的老爷子就是黑山学院的灵魂人物——约翰·凯奇,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无调性音乐祖师爷勋伯格的学生,他在当代音乐中的地位相当于杜尚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约翰·凯奇最出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4分33秒),全曲三个乐章,却没有任何一个音符。他同时也是即兴音乐、电子音乐的先驱,对中国的《易经》颇有研究,受铃木大拙禅宗课程的启发,经常将东方哲学融入到他的即兴创作中去,是偶发艺术的先驱。

约翰·凯奇之所以创作《4'33'》,初衷是要让听众去倾听他们平时忽略的、偶然的声响:衣服的摩擦声,某个人的咳嗽,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呼吸的声音……传达出音乐的本质不是演奏,而是聆听,有欣赏者,音乐才有意义。约翰·凯奇认为,是听者的'聆听'行为'完成'了音乐。

黑山学院还有个传奇人物值得一说,就是发明人、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他拥有55个荣誉博士学位和26项发明专利,却是一名没有执照的建筑大师,两次被哈佛大学开除,人称外星人富勒。在黑山学院任教期间,富勒致力于研究'巴克球'穹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用最少的建筑材料创造出最大空间。富勒将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美国馆设计成了20层的高圆顶建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富勒球'。富勒球让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深受启发,发现了C60的组成结构,并将C60称为'巴克敏斯特富勒烯',他们的这个发现最终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