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心血管疾病早期风险?我国发布权威指南!

内容简介

(1)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

(2)什么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3)为何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与危险分层?

(4)怎样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5)风险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

(6)通过危险分层,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7)心血管慢病的认知生活方式医学治疗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

《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井喷式上升,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卒中1,300万。

2019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约460万人死亡,死因占比43%,超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而且仍处于急剧上升阶段。

不健康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决定因素。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持续流行,致使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必须前移,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政府要把以健康为中心写入国家战略。

在心血管防治领域,发达国家早已经落实三级预防/干预的理念与思路。一级预防就是对还没有出现心血管前期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人群,提前预防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久坐不运动、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及负面情绪、环境污染等等。

临床医生更加关注的是二级预防/干预,就是针对已处于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及肥胖、高血脂、代谢综合症等,在严格生活方式医学治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药物治疗,防控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或出现心血管恶性事件。

什么是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预防心脏病专业的临床医生、健康管理师等,制定个体化干预治疗方案的依据。

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就是以心血管风险评分(CVD risk factor)为基础,借助统计学工具,构建疾病的预测模型,全面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血脂水平,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有心血管病的家族史,综合评估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简而言之,心血管风险评估就是在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家族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再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评估个体未来 10 年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者余生风险。

风险评估可分为短期风险评估和长期风险评估,短期风险评估一般是指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长期风险是指15-30 年或者终生发生心血管病的一个概率。

为何要开展心血管疾病进行风险评估?

“健康中国2030”规划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所以心血管病的防治,必须加强一级预防和健康管理,这其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与危险分层则是首要工作。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就是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综合危险的分层,为制定详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及疗效评估等奠定基础。

经过对个体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析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及其程度,依次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然后根据危险分层,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危险因素干预措施,从而延缓或者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何进行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

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要从年轻开始,早监测、早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心血管病危险,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何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方法以及模型。欧洲采用SCORE 模型,美国则推荐了多个风险评估模型和多种风险因素共同考虑(例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系统),在中国有 China-PAR 模型。

1)欧洲的SCORE模型

欧洲的SCORE模型,是针对10年致死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VD)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分中关键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胆固醇以及是否吸烟,组合成颜色图案,俗称热图(heatmap),并且给出了每种色块的风险区间,颜色越深,代表致死性CVD的患病风险越高。

预防心脏病专家根据患者信息,快速锁定色块,进而得知其患病风险。

2)美国Framingham风险评分系统

自1948年开始的美国弗莱明翰(Framingham)心脏研究,到创建预测冠心病发病绝对风险模式,历时半个多世纪,对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如今Framingham风险预测系统,已被多个心血管病前瞻性研究广泛采用,其预测方法被国外多个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防治指南,作为评估个体发病风险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工具,其中也包括我国的临床指南。

美国Framingham风险评评分系统(points system),是将复杂的数学模型转化成一个评分系统,不同影响因素、不同水平均有相应的评分,并且评分都可以相加和求和。总分越高,对应的患病风险越高。

3)中国的 China-PAR 模型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顾东风院士牵头,联合国内9个专业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于2019年1月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首发。

这就是我国最新的China-PAR模型,心血管风险评估采用共11项指标,包括:(1)性别;(2)年龄;(3)现居住地区:北方或南方(以长江为界)、城市或农村;(4)腰围;(5)总胆固醇;(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7)当前血压水平;(8)是否服用降压药;(9)是否患糖尿病;(10)现在是否吸烟;(11)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指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可分短期风险(10年风险)和长期风险(15~30年或终生风险)。对20岁及以上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个体,首先进行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估,将评估对象分为10年风险低危、中危、高危个体;对于10年风险中、低危且年龄为20~59岁的个体,进行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评估。

通过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网站(http://www.cvdrisk.com.cn)或“心脑血管风险”手机App评估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China-PAR模型,进行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分层:

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0%为高危,10年风险在5.0%~9.9%为中危,10年风险<5.0%为低危。

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分层:

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32.8%为高危,<32.8%为低危。

风险评估与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根据风险评估分为短期和长期风险评估,如果您的年龄在20岁以上,且没有心血管病的家族史,我们就建议先进行一个短期的风险评估,也就是未来10年内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评估等级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如果你在这个评估风险中,风险小于5.0%,就判定为低危;风险如果在5.0%-9.9%,就判定为中危,评估风险大于等于10.0%,就被视为心血管病高危风险。

如果你的评估结果为中危或者是低危,在未来10年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不是很大,建议你接着做一个终生的风险评估。终生风险小于32.8%,视为终生风险低危;终生风险大于等于32.8%,视为终生风险高危。

如果您的终生风险评估为高危,就意味着你在未来患心血管病的概率有一点大,有可能患心血管病,就要加强警惕,要加强认知生活方式医学干预,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通过危险分层,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不同的危险等级,干预/治疗的方法不同。

对于高危的个体,必须要强化生活方式医学干预,包括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健康饮食,增加身体活动,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等等。

如果坚持了6个月到一年期的强化生活方式医学治疗后,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依旧不能恢复正常,就应该在心脏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合理用药。同时,还要进行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结合心脏专科医生的意见,进一步对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等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

对于中危的个体,首先也要进行强化认知生活方式医学干预,获取全面系统的健康指导,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并且至少坚持6个月到一年,观察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是否可以恢复正常。

对于低危的个体,可以完全采用认知生活方式医学干预,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并持续维持在一个低危的状态。

总而言之,通过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危险分层,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建议广大的社区群众,在每年的健康体检以后,接受专业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指导,尽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认知生活方式医学治疗,全面干预和规范治疗心血管慢性疾病,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风险。

《心血管慢病的认知生活方式医学治疗》

我们首次在国内开设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心血管慢病的认知生活方式医学治疗》系列课程!北京时间每周二晚八点线上讲解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非药物干预与治疗方案,欢迎感兴趣的同道们报名参加!

(请扫码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课程内容如下:

1)心血管重大不良事件(MACE);

2)心血管慢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3)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危险分层;

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诊疗的靶点与抓手

5)支架或搭桥手术、及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6)心血管疾病残留风险;

7)降脂药物对症治疗的局限性;

8)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特点与干预方案;

9)IPE(高浓度的EPA)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指南;

10)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医学模式与临床路径;

11)心血管功能医学诊疗思路与方案;

12)生活方式医学对因治疗,从源头防治冠心病;

13)心血管慢病各模块非药物干预与治疗:

减肥的非药物干预方案;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高血脂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高尿酸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代谢综合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斑块逆转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Heart. 2017; 103:538-45.

2. Eur Heart J. 2003; 24:987-1003.

3. Stat Med. 2004; 23:1631-60.

4.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1): 13-35.

5.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网站.

作者介绍

岳红文(中国/美国):临床医学博士、教授。1997年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0 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Peter Agre 和William Guggino,从事基因治疗及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2004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心内科临床药理中心教授及学术带头人。2019年担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及功效营养分会秘书长。2020年任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一龄心血管代谢防治中心院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