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馀年丨王清福:小时候的年

小时候就是盼过年。儿歌这样唱道:“绑天灯,采松凹,穿新衣,戴新帽。打灯笼,看庭照,吃饺子,放鞭炮。”

那时候没有电灯,一到夜晚黑灯瞎火,小孩子晚上出门总是提心吊胆。只有过年了才能提着方形木制灯笼走夜路,岂不是一喜?

这木制灯笼,底是一方木板儿,上面也是一中间有圆孔的方木板儿,四角由四根小巧玲珑的小方木儿固定在一起。条件好的四面镶玻璃,条件不具备的,只好糊上纸,贴上红纸剪成的鲤鱼,以祈祷来年吃穿有余,盼个好年景。在灯笼的底板上放上用小蓝水瓶做的煤油灯。

这就是那时候儿童的期盼——过年打灯笼。

我六岁那年,年三十的傍晚,邻居家的娇娇宝,提着崭新的、灯火跳动的方灯笼一路欢蹦乱跳窜出角门。

家长还没跟出门,一个绊磕,弄了个嘴啃泥。新衣裳弄脏了,新帽子滚出老远。灯油洒了,灯笼纸着了,红色鲤鱼顿时化为灰烬——孩子大哭了起来。

“不要哭,咱回家再提那个玻璃灯笼去。”父母赶紧去安慰,这才把宝宝哄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腊月,我随大一点儿的伙伴到坟茔松树下捡松凹,研成细末,用榆树皮水和好,做成香,好点鞭炮用。

腊月二十以后,就想法弄点儿松枝,绑天灯。一根高一点儿的杆子,上头绑上松枝,拴好定滑轮儿,年三十晚上把灯笼拉上去,这就是孩童心目中的天灯。

最热闹的是年三十晚上照庭。

天傍黑,大人将整捆的甘草(成捆的谷桔)点着上头,让其直挺挺地站在路当中,慢慢自燃,照得附近亮堂堂的,火光直达天庭,这就是“照庭”概念吧。人们借此亮光既方便点燃鞭炮,又象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很快,这儿噼里啪啦,那儿二踢脚——吭咔——响成一片。木匠爷爷自制的烟花“火树银花”,给照庭的大街更增添了节日的光彩。

“今年人们又放了不少(鞭炮),该回家吃饺子了。”甘草火将尽,辈分高的老人说。

大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那几个拣截芯儿鞭炮的顽童,还低着头在满地的纸屑中专心致志寻找着他们的“宝贝”。

年三十晚上在冰冷的黑屋子里,灯头豆粒大小的亮光下你瞅瞅我,我瞧瞧你。那场景只有在今天的电视画面中才能重现。

老人家给孩子讲着:三十黑夜(即正月初一黎明)起来吃饺子,不能摸到笤帚,那是丧门星;不能摸到剪子,防止来年被蝎子蜇着;不能说多余的话……总而言之忌讳多多,为的是来年一顺百顺。

家人谁要没赶上吃这顿饺子,就象征性的在碗上放上双筷子,以示他没缺席,过的是团圆年。每碗饺子都不能吃净,必须剩几个,表示年年有余。

几十年前过年的那么多忌讳,只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祷,可望而不可即。在新时代的今天,那良好的期望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正朝着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光辉灿烂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到处充满阳光。

(0)

相关推荐

  • 民间风情-过年那些事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过年那些事儿 作者 | 王瑜廷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 ...

  • 这些个足不出户的日子(4)

    点击上方蓝字"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嗨!各位好! 今天是正月十五. 元宵节平安! 今天比昨天温度略高,雪开始化了.一个中午,雪水从楼顶往下落,滴答声很重.以至于好久我才想起这是雪化 ...

  • 回味那些“年”(中)

    本文作者:马少东 上期:回味那些"年"(上) 终于盼到大年三十"激动小孩子们心"的这一天啦!早晨,不知谁家点响第一个二响炮,紧跟着就稀稀拉拉地响起许多二响炮,回 ...

  • 「散文」 光阴里的年味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时光匆匆如流水,无声地带走了一切,只留下光阴的故事让人回味.经历花开花落,走过季节的变幻,冬天即将退场,2021年的春天已悄然来到. ...

  • 散文||年味【征文】

    年   味 白金华||天津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撕去昨天一页,日子便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再不复返.眼看日历还剩下薄薄几张,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年年过年,年年一样,年年不一样.长大后 ...

  • 庆馀年丨赵自力:添香

    我家有个传统,新年的第一天,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岁钱,而是他们喜欢的书. 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在孩子们的"新年好"的稚嫩声中,长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书籍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在书 ...

  • 庆馀年丨张丽娟:正月初三,回娘家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客厅里,儿子和小伙伴欢快的童谣伴着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开心的孩子们期盼着新年的美食.长者的红包,还有美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家乡的“熬年”

    在我的家乡笃马河下游一带,人们把除夕守岁叫"熬年".这一传统的地方年俗,由来已久,很有特色. 大年三十上午,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年长者便把又珍藏了一年的祖谱拿出来,郑重地悬挂于中堂.然 ...

  • 庆馀年丨张桂婷:年味升级,亲情愈浓

    临近春节,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大街上卖春联的.卖年画和灯笼的多了起来,街道道路两侧树干上,悬挂着密集的串灯.网灯.流星灯,各式造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扮靓了城市街道,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节日的气 ...

  • 庆馀年丨石绍辉:打灯笼

    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过年可以吃肉,吃白米.白面,吃点心.水果,穿新衣,放鞭炮,打灯笼-- 尤其是进了腊月,一天天地掰着手指头数,恨不得明天就过年. 嘴馋那是肯定的,至于放鞭炮我并不怎么感兴趣,对成帮结 ...

  • 庆馀年丨迟磊: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过年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农村长大的,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对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随父母到县城读书了,但是每到放了寒假,就早早地盼着他们把我送回老家去,一来是和一起长大的 ...

  • 庆馀年丨任洪明:口误

    拜年是家乡农村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去年春节正月初一清晨,我和"亲门近枝"同一家族的一干人,也和村里其他晚辈一样,出了这家进那家,给庄乡院中长辈叩头请安.我们每到一家,一进院子 ...

  • 庆馀年丨张清昌:我陪儿子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因此,每年春节前,我都会陪儿子把旧春联去掉,贴上新的春联,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表达心愿. 今年和往年不同,贴的都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写的春联.儿子问我:人家贴的春联都 ...

  • 庆馀年丨张剑迟:“盖上帽”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乡的年味又一次浓了.这年味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四十多年前,到姑奶奶家走亲戚的情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大年初三,吃罢早饭,爸爸推出那辆旧飞鸽牌自行车,收拾好提兜,然后驮着我去走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