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能选对的开国之君,只有他|开国|刘钦|王郎|刘演|王莽|刘玄|王邑|刘秀
没人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刘秀也一样。虽然血统上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已经是旁支外的旁支。刘钦不过当个县令,刘秀9岁时刘钦染病而亡,于是刘秀肉眼可见的未来,就是在南阳这块土地上发展农业。
刘秀也喜欢呆在农田里,这一点跟他亲哥哥刘縯区别巨大。刘縯交游广阔、轻财重义,刘秀腼腆内向、专注耕地。刘縯常常自比祖宗刘邦,而把刘秀比作刘邦胸无大志的兄弟刘仲。
就算胸无大志吧,但刘秀除了耕地也爱读书。十九岁时在帝都长安的太学跟人学《尚书》,虽然没能一直就此读下去读成王莽的预备役公务员,但也交了些朋友见了些世面。比如看见制服鲜明的宫廷侍卫执金吾时就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跟祖宗刘邦见秦始皇时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确实要没出息得多了。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这样一个刘秀,怎么看都是安分守己、老老实实过日子型的人设,但天下大乱之际,他却也想参与。公元22年,王莽已经被起兵五年的绿林赤眉闹得焦头烂额,于是本来犹豫不敢造反的刘秀,也被“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打动,在老乡李轶的怂恿下揭竿而起,要干一番事业了。
这是刘秀一生事业的起点。怎么看,他都不像是雄心勃勃要争天下的那种人,然而他却选择了不拿锄头、拿刀剑。
但当时全天下拿刀剑的人多如牛毛,刘秀连根毛都不算,别人只知道他是刘縯的弟弟而已。造反这种事刘縯怎可能落后?他早就起兵,信心满满要打出一个大大的江山。因为刘縯能力突出锋芒逼人,跟他联兵的绿林军诸将推举了另一个有皇族血统的刘玄为帝,史称更始政权。
更始政权建立一个月,王莽派来镇压的大军也到了。本来莽军的目的地是宛城,但主将王邑路过昆阳时坚决要攻而灭之,于是昆阳城里的刘秀就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大战役。莽军号称百万,其实到昆阳城下的也就十万人,也就只比昆阳城里的数千人马多个十几二十倍而已。
而刘秀甚至还不是昆阳城里的主将,主将王凤此时召集所有高级别将领开会,商量怎么跑以及往哪跑。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刘秀,此时站出来说不能跑——跑也跑不远,拼死抵抗才有活路。众将说那你说怎么抵抗?刘秀说我带十几个人去附近的定陵、郾城搬救兵。
刘秀刚离开,层层莽军就把昆阳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开始攻城。财大气粗的王邑让箭矢铺天盖地射向昆阳城,守军外出甚至要顶着门板。王凤本来早就想跑,现在更加无心恋战,表态说请温柔一点,我这就开门投降。
结果王邑干净利落地拒绝了:反贼还想临阵求饶?不可能,回去洗干净脖子准备受死吧。屠城的话一放,王凤不想拼命守也只有拼命守了,他撑了十来天,终于撑到了刘秀带着七千人回来。
刘秀自领三千精锐直冲王邑的大本营,王邑一边下令所有部队严守阵地、没有接到命令不得擅自行动,以免被虚张声势的敌人搞得自乱阵脚;一边用自己一万人的亲兵精锐迎战,准备一举拿下漏网之鱼的刘秀。他觉得三敌一,自己的赢面不是大,是非常大。
但一接战,赢面就从很大降成了负数。一万久顿坚城之下的莽军,被三千士气正盛的汉军打得丢盔弃甲。王邑想要召更多的兵来围殴刘秀,但指挥系统已经失灵,于是九万莽军就干瞪眼地看着一万莽军被三千人马揍。等王邑撑不住下令撤退时,十万人在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下全面崩溃,自己踩死的比被打死的还多得多。
这就是决定王莽和刘秀命运的昆阳之战。战后莽军留下的辎重军需,汉军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搬完。刘秀一战成名,吸引了不少人从此鞍前马后追随。王邑的每一步,相对于刘秀的每一步都是绝错。
但昆阳不是垓下,刘秀没可能凭一场大胜就一劳永逸,反而迎来了架在脖子上的屠刀。毫无防备的刘縯被更始帝刘玄随便找个借口杀掉,现在就看刘秀怎么选:刘秀可以化悲痛为力量,一怒而起跟刘玄拼个你死我活,大不了跟刘縯一起含笑九泉;刘秀也可以远远躲开刘玄的势力范围,另外去投靠谁谁谁。
但刘秀选择立即返回刘玄跟前谢罪,既不谈昆阳之功,也不为刘縯服丧,只是以实际行动表示坚决服从安排。这一来搞得刘玄倒有点过意不去,觉得有点委屈刘秀,几个月之后封他为破虏大将军,派去河北稳定局势。
刘秀好不容易离屠刀远一点,刚到河北又出了事。一个算命的王郎在当地豪强支持下,谎称自己是汉成帝的私生子而在邯郸起兵,势单力薄的刘秀瞬间就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人多势众的王郎一方追着打。
刘秀可以直接掉头回更始那里去,但他选择了留在河北打造自己的根据地。虽然几次差点被王郎抓住,但最后都安然无恙。不仅如此,二十九岁的刘秀还在娶了十九岁阴丽华几个月后,又娶了十七岁的河北闺秀郭圣通。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因此站在刘秀一边,他的十万人马成了对抗王郎的有力保障。
政治联姻是一方面,刘秀的能力更关键。仅仅一年多时间,刘秀就从被王郎追得惶惶不可终日、到自己兵强马壮灭掉王郎,也从此跟更始帝分道扬镳。公元25年,三十岁的刘秀在河北鄗城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之君。
皇帝是当上了,但虚名远大于实际。此时洛阳在绿林军手里、长安在赤眉军手上,大江南北四分五裂,数得着的割据势力超过两位数。刘秀要打的怪,比两百年前刘邦要打的多得多。
刘秀先是打下了洛阳,然后迁都去那里,然后从此基本就不动了——打怪的任务交给手下诸将去办就是,我只在大本营负责指挥。像后代曹操那样亲自出征,我刘秀是不干的。我不过是给诸将把作战战略制定好,他们到时具体执行就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来是真理,战场瞬息万变那容你来回请示——然而刘秀的选择被历史亲测有效。邓禹冯异吴汉这些名将们,就像放出去的风筝,不管走多远线始终在刘秀那里。
而刘秀选择的统一顺序也到位。他先解决赤眉拿下长安,然后一边安抚陇西隗嚣和巴蜀公孙述,一边逐一解决江淮、江汉、齐鲁、荆扬等地的割据势力,最后再解决陇西和巴蜀问题。
公元36年,吴汉攻入成都灭掉公孙述,刘秀的统一大业宣告完成。过程几句话就说完了,但南宋的陈亮说自古中兴之盛没有能超过刘秀的——没有正确的顺序选择,一定没有顺利的统一大业。
连诸葛亮这么心高气傲自比卧龙的人才,对刘秀也是心悦诚服。他说刘秀的人才其实不比刘邦的韩信周勃张良陈平逊色,只是因为刘秀太能干了,才显得手下不那么能干。
当时除了刘秀,有刘氏皇族血统的势力还多的是,但笑到最后的却是这个胸无大志的南阳种田人。以战役而言刘秀十六战全胜,以战斗而言刘秀二十八胜三平一败,要不就是当时的割据势力都是菜鸟,要不就是刘秀优秀得难以置信。
跟后代朱元璋不一样的是,刘秀让功臣统统都能善终。一方面跟年龄有关,主要功臣里年龄比刘秀小的只有寥寥几人。另外刘秀运气也不错,统一完天下好多功臣都已经死去,功劳再高也没法震主。
而且也震不了刘秀。刘秀选择让功臣放弃实权、在优渥的虚职岗位上颐养天年,既保全了一场君臣情义,还大家都少麻烦。刘秀削弱了相权,把尚书台提拔起来给自己干事、让他们掌握实权但又没有三公那样的高级别,于是刘秀就此成为史上最集权的皇帝之一——然而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大乱之后人心思治,刘秀知道休养生息不折腾就是最好的爱民如子。他把税率降到文景之治时的三十分之一,自己带头勤俭过日子;他九次下令释放奴婢,严禁虐待和杀害奴婢;他不以征战为乐,统一完天下后就没兴趣像汉武帝那样开疆拓土,再也没有主动发起一场战争。有一个真正英明的大汉天子,被大乱折腾过之后的大汉百姓也算是幸运。
虽然也有因迷信图谶恐吓近臣、偶尔兴一次“宾客之狱”这样的黑点,但跟历史上的开国之君甚至其他皇帝相比,刘秀的黑点几乎都迹近于无。就连他不喜欢的皇后郭圣通,他也一碗水端平,跟他喜欢的阴丽华一样各生了五个儿子。就算废掉郭后、改立阴后,废掉郭后所生的太子刘强、改立阴后所生的刘庄,郭后还是跟儿子们一起活得上好。刘秀处理国事没有问题,处理家事也没有问题。
当了三十二年皇帝,刘秀在封禅泰山后病故,谥号光武。他有十一个儿子五个女儿,是东汉王朝最能生的皇帝;他活到六十二岁,他的继任者没一个能活得像他这么长。他当然希望他的后代更辉煌,却当然也想不到他自己就是东汉巅峰。
刘秀这一生,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所有选项全部选对。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路口,他作出的几乎无一不是最完美的选择。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因为他太厉害,所以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波澜不惊:称帝即位是这样、统一天下是这样、治平天下也是这样。由于每件事都能做对,也因此注定少了许多曲折和跌宕起伏,致使其存在感在后世显得有所欠缺。其实拨乱反正统一天下什么时候是容易的?容易的话,两百年后一堆的曹操袁绍刘备孙权不都成了废物?
刘秀最难为人所企及的一项,功绩还不算。公元74年,刘秀和阴丽华已经合葬在原陵十年,汉明帝刘庄自己也已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在拜谒原陵之后,刘庄梦见父母音容宛在“如平生欢”,醒来悲不自胜流连不已。
类似感怀百姓家都未必常见,更何况云深九重的帝王家?这一点,刘秀在帝王史上无人能及:得一人之心,未必比得天下更容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