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如此沉迷?盲盒避坑指南

原创 龙艳 张蕾 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

嘿,朋友们,买过盲盒吗?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玩具,包装一样的盒子里有着不同的产品(主流是娃娃手办,当然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混入其中),有点儿像小时候吃干脆面收集的水浒卡,像在文具店、地铁站、漫展场买的扭蛋。

盲盒盲盒,重点在“盲”,不打开盒子,就无法知道里面装着什么款式的产品。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同样,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盒打开的是哪一款。

盲盒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福袋,福袋最初只是商家将商品进行搭配销售的一种促销方式,但随着更多的人慕名前来专门购买福袋,福袋在日本小火了一把,店家也赚得钵满盆满。你没有看错,福袋就是具有如此的魅力。可想而知,作为升级版的盲盒,其魅力也是势不可挡,一发而不可收拾,用“魔力”二字来形容也不过分。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盒子,却凭借一己之力挽救濒临破产的国内潮流生活零售品牌——泡泡玛特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2020.1.23

POPMART

事实上,盲盒的兴起,不仅让泡泡玛特起死回生,还推动泡泡玛特成功上市,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千亿的大公司,可谓是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就连宜家,作为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的龙头老大,也蹭了一波盲盒的热度,来了一波圣诞盲盒促销活动~

来源见水印

不得不感慨,这真真是万物皆可“盲”啊。继“炒房热”、“炒股热”、“炒鞋热”之后,“盲盒热”的浪头逐渐席卷年轻一代的生活,成为让人上头的存在。很多80后90后不惜一掷千金,只为集齐全款,仿佛集齐了就能召唤神龙一般。

来源:1818黄金眼

在“盲盒热”中乘风破浪的同时,也不乏在其中大把大把地“烧钱”,势必要在这市值千亿的大项目上画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之人。

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而2018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的“硬核玩家将近20万人,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参与过这个超过千亿的大项目呢?更有甚者,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在购买盲盒上花了70多万。作为打工人,只想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盲盒究竟是凭借着怎样独特的魔力,让我们如此上头,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盲盒热”的背后,实际上和成瘾的形成息息相关。下面就让我们一层层地揭开盲盒让人上头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01

不定比率强化

盲盒利用它的“盲”,即它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可谓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不固定比率的奖励会强化某一行为,因此这让盲盒一时间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在盲盒面前,人人都是斯金纳箱中的小白鼠,盲盒里面的随机奖励,强化了我们不断购买盲盒的行为。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小白鼠放进一个特制的箱子里面,当小鼠按动杠杆时,食物才会掉落。而当食物掉落的概率是不固定比率,即小鼠按杠杆食物随机掉落时,小鼠为了得到食物,便不停地按杠杆。

正如斯金纳箱中随机掉落的食物对于小白鼠是随机奖励一样,盲盒内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玩具,这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种不定比率的随机奖励。小鼠为了得到食物,不停地按按按;我们为了得到新的不一样的玩具来凑齐全套,便不停地买买买。

02

“博彩式”的收益反馈机制

盲盒的独特之处除了它的“盲”,还在于隐藏款和限量款的存在,创造了一种“博彩式”玩法。对于很多人而言,盲盒中“物以稀为贵”的背后,体现的是“我很幸运”的心理。盲盒的价值并不在于里面的玩具,而在于拆盲盒带给人的赌运气的快感,赌自己是否有运气可以抽到心仪款或隐藏款和限量款,希望自己才是那个“欧皇”。而由于隐藏款或限量款的盲盒可以按几十倍的价格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对于想以此赚钱的人而言,抽盲盒更是一场赌注,彩头是一笔充满不确定性但十分可观的收益。试问,一夜暴富的梦谁没有做过?

未知概率、以小博大、一夜暴富,这种“博彩式”的收益反馈机制,使得极大的不确定性伴随着极大的惊喜,也激发了人性的欲望。于是乎,在盲盒面前,很多人连眼都不眨一下就直接剁手。

03

赌徒心理与赌徒谬误

受到赌徒心理和赌徒谬误的影响,“盲盒热”的浪头越来越大。

赌徒心理,单从赌博来说,就是输了想赢,赢了还想继续赢。扩展到盲盒上,如果一次没有抽到新款或心仪款,就想多抽几次直至抽中;如果抽到了,就还想要抽其他的款式。欲望就像个无底洞,永远没有尽头。

而赌徒谬误,简言之,一晚上手气不好的赌徒总认为再过几把之后就会风水轮流转,幸运降临。而对于购买盲盒的人来说,“非”了这么多次,下一次必“欧”,但却没想到有无数个“下一次”,于是不停地剁手剁手剁手。

包括风靡一时的集卡游戏也是如此,人人都希望全图鉴,而不要成为“非洲大阴阳师”。

04

从上瘾模型了解盲盒与成瘾

盲盒是如何一步步让我们如此上头的呢?这就需要来谈一谈上瘾模型了,触发、行动、奖赏以及投入在其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大作用。

首先是触发,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曝光,使得盲盒快速进入大众视野,这属于外部触发;盲盒里面的系列产品多是动漫周边,主打精神寄托,与用户的思想和情感产生联结,这便是内部触发。

试问,看到琳琅满目的盲盒铺天盖地般地朝你涌来,其中还不乏带有你童年情怀的系列产品,而你只需要花50多块钱就能拥有一款,体验一次拆盲盒的快乐,你是否愿意花这50多块钱?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于是购买盲盒的行动随之产生。而之后拆盲盒所带来的神秘和惊喜感,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盲盒获赞的满足感等都是一种奖赏,能够让人体验到快乐。当然了,一倍的快乐怎么足够,快乐要加倍,两倍不够就多倍!于是,逐渐在盲盒上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情感,而一旦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情感,便很容易遇到新的触发点,比如为了得到隐藏款、限量款,买到停不下来。

这个过程同时也受到了上述提到的不定比率强化、“博彩式”的收益反馈机制、赌徒心理和赌徒谬误的影响,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就难以割舍,沉迷其中。

总的来说,盲盒的乐趣对于个体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未知概率的探索,这种探索带来的刺激与兴奋、惊喜与满足才最让人上头。刺激奖励的不确定性强化、“博彩式”的收益反馈机制、赌徒心理与赌徒谬误等,都是让你我如此沉迷盲盒的存在。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怎么能被盲盒的这波热浪拍死在沙滩上呢?作为打工人的我们,又应该如何与盲盒斗智斗勇,且听下回分解。没完,别走,不用等下回!

与盲盒斗智斗勇的避坑指南来了!

1. 买之前摸摸自己的钱包,在吃土的边缘疯狂试探的话,别买!

2. 你以为的限量款,其实商家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限量的噱头只是为了让你不断剁手,千万警惕!

3. 逆风翻盘的概率只是极少数,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欧皇”,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

4. 车厘子自由已经够难了,就不要妄想盲盒自由,除非你家有矿。

5. 一如盲坑深似海,要想不在其中溺亡,最安全的方法就是“0”购买;若是已入坑,“理性消费,量力而为”便成了救命稻草,可得牢牢抓住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盲盒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手里的盲盒还香吗?

# 作者简介

龙艳:上海交通大学2021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方向。

张蕾: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心理治疗师。目前就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学通讯》杂志编辑部。

# 科普项目编号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DZ2311500,20DZ2304500)

允许市科委免费公益使用和推广传播等

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