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夕熬年迎新喜

不经意间瞥一眼日历,已是腊月将过半,不知不觉中,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恍然间,眼前浮现的是燃起的烟花,高挂的大红灯笼,大门上大大的福字,迎风飘飘的七彩挂吊,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袅袅······一幕幕除夕之时的景象浮出记忆的深处。

每年大年三十,家里院外,大街小巷都清扫的干干净净的。花花绿绿的年画贴满墙,中间不忘贴上毛主席像。门门张贴上红红对联,满满的喜气盈门而来。前墙正中贴上天地牌位,屋里也贴上灶爷、财神,宗亲的牌位。母亲们忙着包饺子,孩子们也帮着挑满水缸,劈柴也抱到家,大年初一早上可什么也不能随便动啊!

晚饭是刚包的饺子,尝尝味道怎么样?一年到头就盼望这顿饺子,那个香啊!恨不得天天过年。晚饭后,奶奶们踮着小脚,身后小孙子们端着供品,先到村头土地庙,再到村东龙王庙一一上香,磕头许愿。返回来,院里天地,家里财神、灶爷,家堂依次点烛上香,磕头作揖,口里念念有词。

之后,支起锅来炒花生,爆黄豆。爷爷们也忙着洗酒壶,擦酒盅,拿出存了不知多久的“水仙花”或“二锅头”,召集本家欢聚一起,熬年迎新。孩子们更是忙得不可开脚,二踢脚,大蹲炮,小鞭炮个个试新,样样震响,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每每初夕之夜,我们冯家都要聚到“里间”爷那里去守岁熬年。当年那座老四合院住着“里间”爷几家,他的三间房子被西房隐住了一半,于是住在里间就被称为“里间”爷了。我们冯姓这一支,属“里间”爷岁数大,况且早年间他当过兵,走南闯北多少年,世面见多见广了,讲起他的经历年,那是一嘟噜一串串。

晚饭后,三叔都要领命到我们本家十几户中去串一遍,通知一声。我也紧随其后,成了三叔的“小尾巴”。从前院到东院,从庙嘴边到西楼院,家家走到,户户告知。记得那一年去通知天宝爷,顺便借他家的蒜臼子,来砸些蒜瓣准备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临出门前,父亲特别交待,过年时借东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借人家捣蒜的家具,只能说借“蒜臼子”。

我点点头记下了。到了天宝爷家,一进门先给天宝爷说了到“里间”爷家熬年的事。然后再说借蒜臼的事。可突然间想不起叫什么了。我巴巴地盯着天宝爷看,一只手不住地在裤腿上摩挲着。天宝爷似乎看出我还有啥事,抓一把炒花生递给我:“还有啥事?”我支吾了半天,突然想起来了,“天宝爷,俺爹说借恁家的'小臼子’使使。沾不沾?”“哈哈!”

天宝爷笑道,“咋不沾?俺小舅子在大沙地村的,去使吧!”其实,我早就看见蒜臼子就在桌子底下放着了。“爷,你别唬俺,桌子底下那不就是?还说在大沙地?”我对天宝爷说。一旁正在忙乎的喜妮奶奶说:“老头子,别逗孩子了,赶快叫孩子搬走。”这一下子,一大家人都知道我闹出笑话了。

很快,一家子全都聚到了“里间”爷家,少说也有十五六口。炕上、屋地上共摆了三桌子。“里间”奶奶热情地往桌子上抓炒花生、西瓜糖,接着摆上一盘盘的炒豆腐丝儿、炸面叶儿、醋熘白菜等,最后是一大碗羊杂碎。每个桌子上摆上了锡酒壶,一瓶“二锅头”,每人面前一个小酒盅。那时候,这么一桌子已是相当丰盛了。

大家坐定后,“里间”爷先倒酒三盅,双手和掌,念念有词。三盅酒洒在地上,大家开始倒酒动筷子。我和几个小兄弟吃糖球,抢羊杂碎,哪管大人说什么?

待三杯酒过后,大伙儿向“里间”爷一一敬酒。喝得满面红光的“里间”爷拉开了话匣子,从年轻时给人家扛长活,放牛放羊,到后来当兵打仗。说到郑州战役差点要了小命,禁不住热泪横流。大家更是赞叹不已,再一次向“里间”爷敬酒。不知哪个叔叔提及我们冯氏家族的来源,“里间”爷更是眼前一亮,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我们的家史。

想当年,冯氏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几经磨难辗转,到了浆水的冯家沟落户,弟兄几个同心协力开荒垦地,落户扎根。随着人口繁衍增多,又析出几股向南川转移,落到了杨庄沟的天明关与血流峪。之后就又迁到朱温坪村了。后来又有几股四下分散。说这些,我当时当然不明白了。

但父辈们口口相传,我才渐渐记下了这些。不过,倒是特别清晰地记着“里间”爷对我这样说过:“我们家到朱温坪也五六辈多了,也上百年多了,以前也没排上完整的字辈儿,现在从我们这辈儿开始,你记住这几个字:成贵德福顺。这就是我们冯家的字辈儿了!说这些,你现在不懂,以后也就慢慢明白了!”当然我是懵懵懂懂,似知非知的,但那几个排辈儿的字,我还是记下了。

大家人边吃边喝,边喝边说,不知不觉已是夜半更深。收拾好桌子上的盘盘碗碗,酒壶酒瓶,四散离开,准备到庙里上香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可俺几个小孩子们儿早已酣睡不睡了,怎么回家的,一概不知了!尽管震天响的鞭炮声响彻山村。

“里间”爷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每年初夕在他家相聚的情景越来越模糊了,但他告知我的冯氏字辈永铭心中。好在近几年,光我们这一辈儿的兄弟也将近二十来个了,每年除夕也都欢聚在一起,传承“里间”爷的梦想。

本文作者冯兵绪,男,生于1966年3月,高中文化。爱好集报与日记,系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邢台老年集报协会理事,自创“郉台岸边柳藏报馆”,藏报六千多种,二万余份。躬耕于邢西路罗川,以锄为笔,在黑土地上挥洒,粗拙文字散见于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周报,河北农民报,中国集报信息,台湾好报等。

(0)

相关推荐

  • 加什么东西能让蘸料特别香?

    蘸料可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不管是吃饺子.火锅.吃肉等都要用到蘸料,蘸料的做法有很多种,我个人觉得蘸料加入花生.芝麻酱.香菜.蒜末.香油等,蘸料最好用热油泼,这样做出来的蘸料非常的香,制作简单又好吃. ...

  • 小蜗牛(一)

    ➊ 最近,棉棉迷上用橡皮泥捏小蜗牛. 可能夏季的雨水带来了很多小蜗牛吧.我们经常在小区的路边发现正在慢悠慢悠地爬着的小蜗牛,便会捡起一两只放到空瓶子里,添上几片绿叶子带回家. 瓶子放在桌上,开着口. ...

  • 春节随记

    喜欢花朵的浓墨重彩,却难舍着淡淡的优雅:道别了喧哗的人群,回到自己的小小世界,总希望自己可以优雅一点. 淡淡的吧!最迷人的笑就是似有似无的,那是最易撩人的美.不觉间就扣动了心弦,值得用一生去追忆和留恋 ...

  • 马月娟||装蒜 (小小说)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马月娟出生于1967年10月.无极作协会员,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0余年,平时爱好文艺.旅游.摄影.服装设计等,自嘲"热爱生活的摩登老太& ...

  • 腊八蒜怎么腌都不绿?有一步您可能做错了!

    主料:蒜500克 配料:洋姜200克.小米辣10克 调料:香醋1斤.白糖200克.生抽100克 您一定想不到这饺子馆儿腊八儿蒜做长了个洲都是为了腊八儿蒜来吃盘儿饺子十秒明哥,教会您选红皮儿的大蒜去头去 ...

  • 『我醉乡土』渐行渐远的初夕祭祀习俗丨王淑英

    渐行渐远的初夕祭祀习俗 古时,出于对自然的无知,人们对自然充满崇敬和畏惧.祭祀,或许源于此. 民间祭祀活动,以大年三十为最盛.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大年三十这天,村里一些德高望众的人会把几十户人家组织 ...

  • 【行业观察】谁主沉浮?5G频谱初划分 光纤光缆基础设施迎挑战

    近日,中国信通院公布5G频谱初步划分方案,中国移动将获得2.6GHz和4.9GHz两个频段共计300MHz频谱资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3.5GHz频段附近各100MHz频谱资源.正式的5G频谱 ...

  • 春末夏初湿气重,精选5种食材熬除湿粥,1周喝几次,平安入初夏

    食一日三餐,品人间百味,我是熙函,感谢您打开这篇美食文章,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与您分享各式美食!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每个节气的到来,气候 ...

  • ​十首最美《浣溪沙》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国色之西施浣纱 杜来虎 - 陶笛灵韵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 ...

  • 曲式七律两首熬年、迎喜神

    5)751曲式七律·熬年(下平八庚) 炮声稀落牛年报,灯盏寂寥鼠尾明. 烟花爆竹禁燃放,日月星辰似水晶. 接神方有零星火,迎喜更无历碌行. 熬年直觉忒清静,一早初晨黄雾晴. 6)752曲式七律·迎喜神 ...

  • 【夕言生活记】初入职场怎么穿不会出错又能出彩?告诉你一个万能搭配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有着不平凡的相遇 还好你来了 ☽ 夕言说 初入职场后最苦恼的是什么?很多小可爱告诉我说,是不知道该穿什么. 风格太像个大学生显得太幼稚,害怕单位的人觉得自己不够庄重,穿的太老成又觉 ...

  • 艺术教育迎春风 新三板公司初长成

    相关新闻: 3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通知>明确了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 一 ...

  • 广场舞《梦中迎亲DJ》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外人

    广场舞《梦中迎亲DJ》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外人

  • 白羊文艺:初 三 迎 喜 神

    初三迎喜神 郭宏旺 正月的前半截儿,几乎就是个吃喝玩乐.圪转溜达.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元宵节晚上人们要上街观灯,元宵节前后要闹红火混玩意儿. 瞎汉走个三六九,是说正月里出行宜选初三.初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