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传统丧葬礼仪与慎终追远

传统丧葬礼仪在中华大地传承日久,从周代至于近代大体未变,堪称迄今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的丧葬仪式。

传统丧礼中的许多仪式都包含致敬达哀和教化后人的苦心。据说当下有人提议要把3天丧礼改为一天,这是最愚昧无知的提法。

传统丧礼规定三日敛,《礼记·问丧》的解释是“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大意是说,父母去世,儿女悲痛欲绝,哪能马上就放到棺材里埋掉呢?孝子心里盼着父母能够再活过来,三天之后没有复活,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也就可以入棺了。

今天还经常在媒体上见到死者在火化场复活的消息,可见古人的担心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经过三天的祭丧举哀,丧亲之痛得以宣泄表达,创伤的心灵得以逐渐抚平。这是历经千年总结的实践经验,居然被后世说成封建迷信。我不清楚这样的人是何居心。

传统丧葬礼仪  还包含着慎终追远的人文道德价值。

生死是人生大事,父母为骨肉至亲,为了安顿好父母的后事,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完备的丧葬礼仪,作为子女礼敬父母最后的礼节和义务。

就其内涵而言,传统丧礼是为了表达思亲孝亲之情的需要,是“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其中的仪式都指向事死如事生的生命体验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长远考虑。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亲之情是人性中的珍贵内容,也是培养更为高尚情操的基础。

传统祭丧礼,正是为了护持和涵养这一道德的根本,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根本动摇,再大的树木也会枯萎死去。

我们举个例子,对于孝的践行,古人深刻的认识到尊能很好的体现孝。爱比尊在行使孝的效果上次一等。尊与敬是相通的,敬与谦是相连的。谦与卑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尊长辈敬是最好的态度。谦是实现敬的把柄。 谦的打开姿势是卑,也就是放低自己的身段。尊卑可不是不可逾越的,里面有谦,有敬的实践考量。而爱却远远达不到这种层次。

因此,传统葬礼不是迷信,不是“四旧”,而是文化,是礼俗,是人们表达孝亲之情的有益仪式,是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有人依然将传统丧葬礼仪与封建迷信划等号,是对于民族文化的无知,也是对于华夏礼乐精神的曲解。

(0)

相关推荐

  • 论语:慎终追远(1—9)

    孝是教化社会风俗最基本的手段.古时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表述,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有"慎终追远"的词语.孝道与改善民风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

  •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的特点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极为平常但在我国古代社会,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的特点 ...

  • 《论语》求真 曾子曰慎终追远

    传播理性解读,引导科学思维.我是国学新逻辑,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 ...

  • 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现在的殡葬制度是把过世的人当垃圾处理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俱善,人道毕也." 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事死如生",尤其是汉族地区,多信奉"入土为安"的理念,也就是说,人死 ...

  • 晓锦源:寻找传统的足迹

    思想学说本身是柔性的.待选择的,如果其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统治阶层.精英阶层的认可和采纳,柔性的思想便可能具备一种刚性,成为一股构建国家政治.文化的强力.假以时日,如果这股强力能够成为一种制度, ...

  • 晓锦源:选择发展还是选择完善

    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 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的时间长了,作者就越来越多,自然形成了格式套路. 豪杰 ...

  • 晓锦源: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

    2019年8月27日凌晨,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来了个"空中转体".两个重4000多吨的梁体,在30米的高空旋转近60度,73分钟后桥面"握手"对接,合 ...

  • 晓锦源:海岸线经济--看不懂的未来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城市多数沿河而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距海岸较远的大陆内地.   沿海城市都不是大城市. 迄今,中国政府已将111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 ...

  •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 晓锦源:粮食依旧是时代的痛点

    看到问题: 今年受蝗虫肆虐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粮农组织几次警告今年全球可能遭遇粮食危机. 中国历史上受粮食影响,而造成的的动荡,数不胜数.鉴于此,我们有储备粮机制,而且没受蝗灾影 ...

  • 晓锦源对城市帝国,关于农村发展的商讨

    最近看了城市帝国馆友的文章,觉得很有启发,写如下的感想.但对他的提法并不认同. 城市帝国认为,农村渐失生机,究其原因有两个:1.种地不赚钱,:2.小农经济,劳动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在全球化农业 ...

  •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