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年鉴•散文】杨廷平(山东平度)◇童年的回忆
【作者简介】杨廷平 现年57岁,大专毕业。喜爱诗歌和散文。学校担任作文辅导老师,获体育优质课一等奖,语文体育骨干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岛春泥诗社社员,平度诗词学会会员,左岸风文学社社员,《江山文学社》华文部落副总编。2016年发表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润物细无声》一书。
童年的回忆
作者/杨廷平(山东平度) 主编/仝仲堡(山西)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充满喜悦和欢笑的日子里,曾经承载了我们多少希望和期盼。如今,我和孩子们已经度过了四十个六一儿童节。每当此时,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暖暖的感觉。
时光飞逝,儿时六一的快乐,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家里弟兄姊妹很多,因为叔叔家没有子女,我便从四岁起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说是在叔叔家过,其实就是两家跑,哪里有好吃的,我就出现在哪里。当然我也从没离开过爸爸妈妈的视线。
那个时候村里实行农业学大寨活动,爸爸是支部书记,妈妈就要带头早出晚归,整大寨田。村西一百多亩水浇田,就是那时整出来的。那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最怕妈妈晚上出工,因为我们几个都非常胆小。有一次,妈妈给我们锁了门,可是因为要找妈妈,我就从门上爬了出去,肚皮上都留下了伤疤,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爸爸的鞋底也没少在我的身上留下印记。
每当暑假的时候,妈妈总是教育我们不要去村南的黄同水库洗澡,把我急得不得了。难得一个暑假,哪能不好好玩玩?可是妈妈板着脸,总是声色俱厉地嘱咐我们好好在家待着,吓得我不敢轻举妄动。不过等妈妈午睡以后,听到妈妈轻微的鼾声,便是我开溜的好时机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关门闭户的,所以我悄没声息的就溜到了外面。一声招呼,小伙伴们就都出来了。
除了洗澡,最高兴的就是粘知了了。人手一根长竹竿,上面沾满了湿面面筋,我们高高地仰着头,在树枝上找起知了来。阳光透过树叶照得眼睛都睁不开,汗水滴滴嗒嗒流淌,用手胡乱擦擦,象小花猫一样。啊,粘到一个,那个兴奋劲啊,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半天下来,每人都粘到好几个,有的就回家烤了吃。我却舍不得烤了吃,觉得这样对待辛苦得来的东西太可惜了,就回家放一个小鸟笼里,晚上知了知了的叫着特别热闹。
也有的时候,两三个小伙伴一起,去水库边捉青蛙 。那个时候,家家都养着几只鸭啊鸡什么的,喜欢吃青蛙,据说吃了这种活食长得快,可以早生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也是家里的奢侈品了,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贪玩的小孩身上。我是个性子急的男孩子,我喜欢简单粗暴,直接用手拍。一手拿着个塑料袋,在水田里找。看到一只,慢慢蹲下用手一拍,哈哈,一只青蛙已在手中。溅起的泥水扑了一脸,也不在乎,那个时候小,只是恣意玩耍,半天下来满满的一塑料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最惬意的事就是去河边捕鱼。头顶着烈日,两只脚踩在水里稀泥中,带个小筛子,拿一个脸盆,扛着铁掀,美其名曰捕鱼,其实是在河边水浅的地方,用铁掀围起一堵墙,用脸盆往筛子里舀水,等水舀干了,就拿起筛子到里面拾鱼。那时候因为没有污染,鱼很多,人站在水里都感觉鱼在碰腿。如此三番两次,也能捞到大半桶小鱼,运气好的时候,有大一点的鲫鱼,回家能炖汤喝。那个时候大人们就眉开眼笑着夸自己家孩子能干了。我从小好强,不管干什么总要争第一。因为捕的多,妈妈总是给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分一些,尤其是五保户杨林氏,没少吃我抓的鱼 。她的儿子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照顾英雄遗属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身上。当然,有了好吃的,她也不会忘记给我一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因为我的付出,让别人感到了幸福。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没钱买凉鞋,大部分同学都是父母用木板做一个木底凉鞋。然而我却在假期中,硬是用虾框捞了一双三元五角钱的塑料凉鞋。事情是这样的,每当放学后,我就带着自己用旧蚊帐做的十几个虾框到黄同水库捞虾。虾框中放上骨头和青蛙,鱼虾闻到味道就过来吃,每隔十几分钟,我就用杆子挑起浮漂,每每有十几个大虾就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了。
记得当时除了我们几个孩子,还有水家河村的退休工人马尚高老师傅。在南墅集上,他是拿着杆秤每斤一块五毛钱,而我们没有称,就用喝酒的杯子卖,一杯子两毛钱。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早卖完了,他的才开始卖。因为我们卖的便宜,没少挨他的埋怨。几个星期过去,我竟然也卖了三元五角钱,妈妈说这钱我们不要,你去买双凉鞋吧,我兴奋得不知多么高兴,买了一双当时最贵的凉鞋,那时候没有皮凉鞋。走在班里引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用手摸摸凉鞋,眼中充满了敬佩。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叔叔是共产党员兼任大队长,得到公社党委奖励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我个子小,够不着自行车的脚蹬,就在后座上绑了一根长棍,把腿从大梁下面伸了进去,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到村西的大道上学自行车。因为学车我没少受伤,多次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学会骑自行车了。当时我们村只有退休教师杨京山有辆自行车,大家都说他的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除了轱辘不转转哪儿都转。因此我的这辆自行车也或多或少的引来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和羡慕。
夏天到了,一丝风都没有,奇怪的是小孩子好像都不怕热。我们三五个一群,可以在外走上半天。从村西到村东,从杨家走到石桥从来不觉得累。途经哪个同学家就进去玩一会儿,顺便从水缸里舀点水喝。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水缸,都是井里挑了水贮存在缸里,天热的时候都直接舀了就喝。当然也没有因为喝了凉水拉肚子的。
夏天最好听的声音,就是身背着一只大木箱的老头,边走边用木板敲打着吆喝“卖冰棍了,卖冰棍”。“冰棍儿,冰棍儿,五分钱两根儿”。听到这个叫喊声,如闻天籁。不管在哪里,撒腿就往家跑,软磨硬泡问妈妈讨要五分钱,赶紧去买冰棍吃。那个时候冰棍儿品种少,是夏天里最令人垂涎的美味了。往往一根冰棍可以吃上半小时。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的小孩不能天天吃到,我们家也是如此。虽然爸爸是支部书记,可是他两袖清风,从来不拿公家一分钱,如果我表现好的话每年夏天可以吃上三两根。于是几个小伙伴都围着我,我也就豪气地给他们一人咬一口,大家都嘻嘻哈哈特别开心。
夏天的晚上是最舒服的时候了。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到村西的小井里吊几桶井水,放在青石砖铺的天井里,浑身热乎乎的跳到盆里,过一会就可以感觉得到凉快多了。然后把西瓜放在吊桶里悬挂在铁丝上,我们弟兄几个就望眼欲穿地等着爸爸发话。搬两张长凳,一南一北,再搬张木桌,又是桌子又是床。妈妈早早烧好晚饭,这个时候就是我的事了,一样样地端出来,摆上碗筷,盛好饭,端几个小木凳,晚饭就开始了。等着晚饭吃饱,收拾干净木桌,妈妈把吊着的西瓜拿下来,切成两半,然后又切了两半,待到分了八半的时候,我们兄妹每人一块,父母每人一块,剩下的一块就送到五保户杨林氏(我们叫她三大大)家。这时候,轻轻咬一口,又甜又凉,怎一个爽字了得。
吃完西瓜,木桌便当成床。拿一个小枕头,躺在上面,看满天的星星,那时候感觉星星特别多特别近。妈妈就会指着星星说哪个是北斗,哪个是织女牛郎,奇怪的是我总是分不清,一直到现在给学生讲科学课的时候才知道究竟北斗是什么样子的,织女星牛郎星在哪个位置。
妈妈总是拿个大扇子,摇啊摇,而我们总是在这一小股凉风下听着妈妈闲话着家常,说着传说,直到安然入睡。说实在话,我在《润物细无声》这本著作中,有不少传说就是在夏日乘凉听说的!
夏天最开心的还是去水库边戏水。我小时候什么都敢玩,很早就学会了游泳。我可以在水里漂浮一个晚上。因为妈妈看得紧,不许去河边玩水。七岁的时候,我到村西的小井里打水,掉到井里,差点把小命给交代了,多亏了饲养员李成贵把我捞上来。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视,更没有救命的空调。但是我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奔跑于田埂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玩耍。知了蜻蜓蟋蟀伴随着我们成长,铁环、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是我们的游戏。那时候物质贫乏,可我们却非常快乐,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回味无穷。
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可是没有太多的欲望和贪念,纯朴简单,特别容易满足。所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特别怀念我的童年,晚上睡不着觉,就把以上这些趣闻轶事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当然我的童年故事远不止这些,期待下一次和大家分享。
→END←
投稿说明
●文章体裁:不限。
●投稿邮箱:891229829@qq.com
●投稿微信:18634239199
●投稿方式:文章正文+作者简介+作者彩照。
●主编微信:18634239199
●稿件要求:2000字以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权利与义务:责编对来稿有修改和编辑排版、版面设计的权利。
●纸媒出版:公众号所发表作品,以“年集”方式出版。
●作品推送:本期阅读量不足100的作者,下期作品不予采用。
魅力作家
世纪作家 ▎▎世界作家
作家年鉴 ▎▎作家诗典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媒体总监:仝仲堡
资深校对:惠 广
视觉总监:阿 童
商务总监:荣 荣
本期责编:杜翠娥
特约主播:梅灵娜 凌 云
特约编委:杜翠娥 汤強梅 吴桂芬 清 欢
运营发行:冯玉玲 梁居香 杜翠娥 仝仲尧
图片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广告图片来自商家。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特别鸣谢:您的赞赏是对写作者最大的鼓励。所有赞赏将作为出版“年集”书籍的众筹资金。
温馨提示:欢迎商家、个人、单位在本公众号投放广告。若喜欢本文,请搜索关注相关公众号:世界作家,世纪作家,魅力作家,作家诗典,作家年鉴。
转,赞,赏,评,由您!
精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