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
其中,望诊包括望面(望人脸上不同的部位,是否长了什么异常的东西,颜色如何、明暗如何等)、望舌、望形态、望人的神气……望出来的不同问题,就对应人体不同的脏腑的疾病。
望诊在四诊里是排最前边的,是中医诊断学里最重要的内容,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古人把望、闻、问、切的境界分别对应成神、圣、工、巧。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话里面的含义是,中医一旦掌握了这个望诊以后,就能诊病如神,足见望诊的重要性。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 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清·吴坤安《伤寒指掌》也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必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此要法也”。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可见舌诊是中医学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家都十分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
舌是全身的缩影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大肠、胆之经气,也可间接的通达于舌。
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质的血管丰富,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舌的灵活运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又与心主神明的功能有关。所以舌象首先可以反应心的功能状态,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全身脏腑气血的病变必然通过心而反应于舌。
舌苔为胃气所熏蒸,所以舌象可以反应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舌象通过反应脾胃的功能状态,也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所以舌也是五脏六腑的外候。
所以从上述内容我们知道,舌是我们全身的一个缩影,舌就像一面镜子,全方位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反映身体疾病病因的所在,反映疾病形成的原因。因此,舌诊就是通过对舌形、舌质、舌苔、舌络的观察,就能确定疾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治疗的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舌诊
舌苔反映的是人身体的状态,如果身体功能正常,舌头正中间铺的是薄白的舌苔,身体功能低下,舌苔就向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变厚或变密,要么消失。比如湿气重,则舌苔满布、变厚;如果痰湿重,则舌苔变厚、变粘腻。
所以,如果我们能学会看舌象,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身体大概的好坏。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真正的健康在我们自己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改善,就能够达到真正健康的状态。而如果学会了舌诊,日常生活中就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健康筛查,既能未雨绸缪,发现疾病的苗头,避免发展成慢病、大病,更能避免过度体检、过度医疗之害。
所以,中医爱好者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是不是都应该学会舌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