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知名演员因肺癌去世,是时候揭开“癌王”长期肆虐的原因了!

不久前,据港媒报道,曾出演过《法证先锋》、《使徒行者》、《寻秦记》、《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等多部电视剧的TVB知名演员曾伟权,不幸因肺癌去世,终年58岁。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长期甘为“绿叶”,但由于演技过硬且参演过诸多热播剧,让很多人虽然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却对他的样貌与饰演过的角色毫不陌生,无愧为TVB“老戏骨”之一。

在演戏之外,曾伟权还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士。据其干妹妹SaSa透露,曾伟权去世留下的7分钟录音中,交代要仪式从简,不要麻烦人,还有就是希望大众能够继续关爱流浪猫狗。

但在肆虐的“癌王”肺癌面前,无论是多么善良的好人,也没有豁免权。真正能够保护我们和家人的,是可靠的医学理念与知识。

一、“癌王”肆虐,来自肺癌筛查缺失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其中,肺癌新发病例为78.7万例,位居全癌种之首,堪称“癌王”。

从恶性程度来看,肺癌也位列前茅,5年生存率相对偏低。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肺癌,尚未扩散到人体淋巴和血液系统,那么即便是“癌王”降临,依然有较大可能治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没有这个机会。

曾发文介绍,80%的中国肺癌患者,一经发现时即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标准治疗方法为化疗,但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0个月。

这就导致了一般在肺癌患者中,晚期患者数量更多,死亡率更高,生存期也远低于早期检出的患者。

因此,肺癌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肺癌筛查的缺失。

其实,避免肺癌“发现即晚期”一点都不难。借助低剂量螺旋CT,肺癌病灶能够在毫米阶段就被发现,之后通过定期随访观察,一旦明确是恶性且符合手术指征,则可以通过手术将肺癌扼杀在早期阶段,治愈机会很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安排的年度体检中,受限于成本问题,都是没有这项检查的。而套餐中自带的“X线胸片”,就像一张网眼过大的渔网一般,通常只能筛出大号肿瘤,但此时大多已经是肺癌晚期。

据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版)介绍,采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因此建议,长期吸烟者在40-50岁开始进行肺癌筛查。

除长期吸烟之外,具有下列肺癌高危因素的人,也应考虑定期筛查。
  • 有家族癌症史,尤其是肺癌
  • 有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 曾遭受过量辐射
  • 长期接触无机砷、石棉、煤、煤焦油等致癌物
假如通过CT筛查,发现肺部存在小结节,该怎么办?先不用慌,肺结节和肺癌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绝大多数肺结节都属于良性。
如果遭遇到非常可疑的磨玻璃结节或混合型结节,那么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盛诺一家可以为您链接国内外肺结节领域的权威专家,解决您的疑惑和不安,帮助您降低因病情延误或盲目手术带来的风险。
 
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12091
 

二、“癌王”肆虐,来自个性化治疗缺失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这部分癌症,通常指的是难以根治的晚期癌症。对肺癌来说,也同样如此。
得益于医学的巨大发展,肺癌的治疗手段已经比几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飞跃。我国肺癌大咖吴一龙曾感慨道:二三十年前,肺癌治疗非常简陋,治疗就靠一把刀,药物仅有数个毒性强大的,就连放疗设备都是“土东西”。
现如今,肺癌已经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毒性更小疗效更好的化疗药物、照射更精准损伤更小的放疗、直接可定向灭杀癌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等等前沿疗法层出不穷,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等)的问世,更是帮助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创造了高质量长期生存的奇迹!
但手段多了,方案选择的难度也相应增高,这就像原本的习题是2选1,突然变成了20选1,对医生的视野、经验以及知识迭代速度等要求反而更高了。
如果不能给患者提供真正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无法从诸多选择中选出“更优解”,那么患者的生存期,不仅未必能够得到改善,甚至可能因无效方案耽误病情。
遗憾的是,由于各地医疗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肺癌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存在诊断不清,方案不明的问题,可能导致原本能争取到的根治机会白白浪费,原本能长期维持却因为用药失误而快速进入“无药可用”的糟糕境地。
这便是肺癌肆虐的另一个原因:未能给予个性化的规范治疗。
其实,获得个性化的规范治疗方案并不难,通常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其一是找到靠谱的医院,获得精准可靠的病理诊断结果。因为后续任何治疗,都必须以此为基石。
 
其二是采用欧美医学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MDT模式(多学科诊疗模式),借助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拟定更优方案。
在MDT模式下,影像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外科、放射科等所有与患者疾病相关学科的医学专家,会组成一个团队,通过信息共享和多方探讨,评估各种方案对患者的收益和损伤,得出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收益的“优选答案”,同时也规避了单一专家可能出现的疏漏问题。
但受限于医疗资源紧张,目前预约单一的专家对很多患者来说都“一号难求”,更别提涉及多位专家的MDT诊疗模式了。
参考来源: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4571198750064838
http://sz.people.com.cn/n2/2018/0621/c202846-31729369.html
如果觉得有用,就给小编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