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高中课文里就有这篇文章,当年选入课文的应该是节选,印象中,那篇文章不过2页纸,我读的非常认真。
后来知道,那篇文章是郭沫若在1944年花一个月的时间写出来的,全文字数约2万字,它是郭老的史学论著。关于郭老,很多人对他有看法,包括我们中学的语文和历史老师,高中课本里有郭老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天上的街市》,那是一首诗,另外一篇就是《甲申三百年祭》(节选)。
当时读这篇文章,觉得它写得特别好的方面有三:一是全面地分析了李自成短暂占领北京后迅速失败的原因;二是通过历史事件给国家当政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提供全面系统的事件分析方法。
以下为《甲申三百年祭》的引文:“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受封。在入北京后,帝与后也得到礼殡,太子和永、定二王也并未遭杀戮。当他入宫时,看见长会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 " 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 (《甲申传信录》)。他很能纳人善言,而且平常所采取的还是民主式的合议制。《北略》卷二十载:" 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 这确是很重要的一项史料。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后来李自成的失败,自成自己实在不能负专责,而牛金星和刘宗敏倒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
随后,郭沫若又分析了吴三桂、李岩等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日后的所作所为。在《甲申三百年祭》里,郭老用较多的笔墨叙述李自成本人的成败得失。李自成武艺精湛、指挥有方、治军甚严。作为农民军的统帅,他不好色,不饮酒,不贪财,即便起义军进入京城,他依然是军人装束。这是他深得民心,经过多年征战一举拿下北京的主要原因。可惜,他的队伍进城前后判若两人,李自成本人就被胜利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部下的意见,队伍更是一盘散沙。
他的手下牛金星和刘宗敏等过的是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生活,且相互内耗、互相争斗,以至于大顺政权仅存40余天就以悲剧收场。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从种族的立场上来说,崇祯帝和牛金星所犯的过失最大,他们都可以说是两位种族的罪人。”
以我当年的历史和文学知识,觉得这是一篇非常好的策论文章。苦于当时的学习目的还是为了高考,文章的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还是不得而知。
最近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论中国革命史的文摘时,突然读到了这么一段话,一下子又让我想到了这篇文章当时的历史价值及重要性。
郭老把《甲申三百年祭》的稿子寄给毛主席,毛主席看了之后,立即给郭老回信。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信中告诉给郭老,中国共产党已把《甲申三百年祭》指定为整风文件,并说:“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假如把历史的时钟拨回到1944年,你就知道毛主席如此回复郭老是有历史原因的,1943年至1944年,延安正在开展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也是毛泽东就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进行理论思考与创建的关键阶段。郭老写《甲申三百年祭》适得其时,郭老以李自成失败教育正好可以告诫全体共产党人必须要保持戒骄戒躁,必须要保持艰苦朴素,这样才能取得革命胜利,且能巩固革命胜利果实,否则,我们就会犯李自成的错误,历史的悲剧就会重演。
《甲申三百年祭》的问世及其所触及的问题,恰好与毛主席的思考相契合,这正体现出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对历史的敏感洞见和未雨绸缪、登高望远的能力。《甲申三百年祭》的系统总结,恰给了毛泽东思考如何加强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共产党建设、防止骄傲情绪滋长以极好的历史参照,他决定向全党推荐学习。于是,他指示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甲申三百年祭》,并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意谈到他让全党学习的用心:“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特别有意思的是,《甲申三百年祭》最早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副刊上连续刊载了4天。文章一刊出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国民党当局觉得郭老是以李自成的失败来影射和责难他们,于是,国民党政府马上组织专人撰写社论围攻责难郭老。
这是郭老始料不及的,一篇文章看出了两个政党的高下得失,预判了历史走向,现在想起来,终于认识到郭老的了不起,更敬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离开西柏坡,启程迁往北平。出发前,毛泽东笑称这是“进京赶考”,他还特别补充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时间为证,在“不当李自成”的这场考试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交出了一份为人称道的答卷。
直到此时,我感觉自己又多了一层对郭老的敬佩,也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价值多了一层理解。
(说明:为了表述正确和精准,文中多处直接引用原文、党史学习材料、中央公开的有关史实资料。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