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 从樊胜美到洛洛,遭遇不公的女性该如何自救?
实用菌你好:
你看新闻了吗?
有个96年的女孩,因为长期被家里人压榨,心理压力很大。意外去世后,公司出于人道补偿了6万,但父母为了给弟弟买房子,又去找公司索赔41万。
我不是来和你分享新闻的,只是觉得那个女孩很像我。
我90年的,也有个弟弟,身边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很多都有弟弟,还有叫招娣的。
我们都是活在现实的樊胜美,在父母眼中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弟弟。
我们家在小镇里看条件还不错,但我从小就很少穿新衣服,爸妈说是要以后给弟弟买房买车攒钱。
但弟弟有新衣服穿,我们只差2岁,高中我还穿过他的旧衣服。
妈妈说女孩不会做饭做家务嫁不出去,所以从小我就跟着在厨房打下手,爸妈不在家我还得给弟弟做饭洗衣。
上大学,我自己攒钱买了个不到一千的山寨机,我弟弟用苹果。我手机老坏,不好意思在学校里的店修手机,坐车去大学城修的,最后买了个二手凑活用了两年。
弟弟换第二个苹果的时候,把第一个手机200卖给了朋友,为什么没想过给我,哪怕是卖我呢?
我现在花自己的钱终于可以用上苹果了,每出新款我都会去买,朋友还说我这么节俭偏偏有虚荣心,可他们都不知道我心里的执念是什么。
我不想回想起用旧手机烂手机的过去。
等我工作的时候,爸妈给弟弟买房了,我以为是钱攒够了,结果只付了首付,等着我帮着还贷款呢。弟弟也工作啊,挣得少点就不用交了吗?
爸妈和弟弟也不是一点不关心我,倒也没有新闻里那么极端,回家时会做我爱吃的菜,艺考的时候也跟着我奔波过,我知道他们是有一点点点爱我的。
但要钱的时候更冠冕堂皇,理由都是做姐姐的要有担当,爸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来道德绑架你。过年估计又要催婚,毕竟指着彩礼钱给弟弟买车呢。
我倒希望他们坏得彻底,我就可以彻底脱离这个家庭了。
一个姐姐
亲爱的读者朋友:
感谢你的倾诉。
虽然你留下了“一个姐姐”这样的称呼,但我决定不这么叫你,因为这不是你最重要的一个身份。
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他人的女儿,他人的姐姐。
女孩洛洛的这条新闻我也有关注,并且为之感到痛心。
她的公司在社交平台发现,她在这个家庭过得很痛苦,被压榨了太多,甚至想要用钱买断这所谓的亲情。
就如你所描述的自身经历,这些苦太重了却也扯不断,需要你好好梳理你自身与家庭的关系。
也许你会发现,你和你身边的“樊胜美”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乖巧懂事,容易心软。
因为听话,所以从小就学着放弃自己的需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用牺牲来换来别人的认可。
但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就成了女孩们必须忍耐的理由。
如果你的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难以撼动,或许他们早就看不见你的需求了。
在他们眼中你该是听话的女儿,懂事的姐姐,没有其他身份。
这样的情况下,我宁愿你自私一点,凡事以自己为优先。
说白了,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活着,为父母养老送终,在弟弟需要帮助时拉他一把,这已经是对原生家庭足够的贡献了。
你没有那个义务,去为父母和弟弟无止境的贪婪填补空缺。
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拒绝,甚至远离。
在蘑菇学堂的《疗愈内在小孩》系列课中,施琪嘉老师讲述了一个概念:
我们人生早期在原生家庭遭受过的痛苦,其实都没有离开过我们,而是藏在我们潜意识中,就像一个内在的小孩。
就像你因为父母的偏心一直很委屈,而弟弟卖手机这件事刺激了你,所以你对最新款手机一直有着执念。
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很难察觉内心的小孩,或是不愿去面对。
因为这往往是我们内心的软肋,是我们的卑微和不堪,也可能是“家丑”。
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渴望没得到满足,这份渴望就会延续到成年之后。
比如对金钱,对爱,对亲情的渴望,有可能让一个人努力上进,但往往也会让人失去了自我。
无论你如何整理和家人的关系,你都需要从中找出独立的自己,找出一方谁也不能侵入的心灵净土。
也许当下你最需要去满足的,并非成年后依旧嗷嗷待哺的弟弟,而是需求从来没得到满足的你自己。
看见自己,拥抱你的内心小孩吧,你值得更好的对待。
希望你能成为自己的实用菌
2020年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