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五)】/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五)
傅安平
鲁迅先生站在民国时代的风口上,去揪封建社会的尾巴辫子,狠批过孔子,说孔子“成为权势者们的圣人,终于变了敲门砖,实在也叫不得冤枉。和民众并无关系”。他借孔子针砭前代积弊,可以理解,但让孔子为封建社会背黑锅,孔子也觉得“我真是太难了,我能管着身后事吗?”
确实,理解孔子,只能站在孔子的那个时代现实中,去懂得孔子的所思,所忧,所做,才行。孔子也没有办法使用2500多年后另一个时代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取悦现代人。
其实看孔子最准的,就是孔子同时代的那些人,特别是与孔子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旁观者,比如楚人接舆,荷蓧丈人等。与孔子有利害关系的人,看待孔子难免带入个人情感,比如孔子的弟子们,鲁国国君,大夫们等人,更别说后来历史中利用孔子的那些阶层,他们经常根据需要捏造孔子形象。
《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看!夫子这老头,自己的女儿,牢中的人也敢嫁,只是为了成全自己对仁德的坚持,嫁女犹如殉道。可是自己的侄女呢,一定要嫁给无论什么世道都可靠相托的人,守护侄女一生的安稳与幸福。这算是他的私心、分别心吗?
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斯焉取斯”,第一个“斯”指什么?第二个“斯”指什么?这句有的译“那他从哪儿学来君子之德?”有的译“那鲁国怎么会有子贱这种人?”意思虽都到位,但问题也在这儿,对于标准应考式的学习,应该避免有争议的内容。
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前面夫子讲过“君子不器”。如果此“器”同义,说明子贡还没达到“君子”的到处有用的能力。结合其他地方夫子对子贡的批评,此处“瑚琏也”含有两重意思:一是说子贡有才,有用;二是说子贡才能中有缺限,缺少独立自主的精神。夫子批评人很讲方法。
4.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夫子还是不承认能言善辩的作用。奸臣为什么能奸?因为深藏的奸臣看起来和大忠臣一样,替主分忧。
5.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夫子见微知著。漆雕说他对做官还没什么信心,夫子听了很高兴,这有点像真正优秀的将帅,心里都是有所畏惧的,不会乱打无准备、无胜算之仗。“以约失之者,鲜矣”。
6.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夫子先扬后抑。先夸子路除了勇比夫子强点,其他没有什么可取之才,就让他随我游玩于海外吧(这样不会浪费其他学生的才能)。夫子、子路俩人之间谈话经常别有意思,关系老铁。
7.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不论才大才小,官大官小,都不是衡量仁的标准,德行优先于世俗能力。借以警醒孟武伯。后来鲁公问孟武伯“请问余及死乎”,孟也打哈哈“不知也”,不知道是不是跟夫子学的这一招。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
本来想问一句,既然颜回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让他先去谋个官或做点生意,让家里条件改善一点?然后又想,如果颜回是我这样想,那还是颜回吗?
可见,一个普通人要达到“道”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思维上开始就进入到一个无法苟同理解的绝境——也许别人是对的,也许他错了,怎么知道呢?
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听其言而观其行,至少能“听”进去,比“听其言而信其行”是差了一点,但还是对值得期待的人而言的。对根本不值得期待的人,“听”就是多余。可见宰予在孔子心里,本质并没有变坏。
10.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这是在特定背景中,夫子说他没见过刚强的人。如果放到广泛的现实中,夫子这样说,就很奇怪,怎么会呢?子路就很刚,少私心。有人说申枨就是,夫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做到真正刚强?
1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难做到。最典型的,比如我希望别人对我有礼貌,但我自己经常自由散漫地对待别人;我自己一直很懒,但我希望孩子们很勤奋,等等。
对子贡来说,最主要的,他要做官,就不可能不接受上级命令他干事情,不可能不去强迫老百姓干事情,这就是一入官场身不由己,“有仕欲,难得刚”。
1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的见解,说明他在人性、天道的彻悟上与夫子有差距。
1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个>有闻,有所闻,刚懂得一点。未之能行,还没能灵活运用。唯恐有闻,就担心刚懂的那点(是不是不确切)。说明子路学习不自信,不如子贡。怪不得夫子说他除了勇,无所取材。
14.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夫子对孔文子、子产评价很高,对晏子评价也高,殊不知晏子并不看好夫子的政治才能,是他劝说齐公不可起用孔子。可见夫子不以政事,而生私怨,不掩人之美。
15.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何如其知也,拿什么形容他的脑子啊?
16.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忠,可不是仁。而且经常,很多人忠而不仁,或者忠仁难以两全。我想起乐毅,围攻即墨孤城多年,“违背”君主利益没有发动屠城屠民的战斗,仁高于忠,为历世所称道。
至于清高,更谈不上仁了。仁,是对百姓,对所有人的,而不是对自己。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为什么夫子说季文子“再斯可矣”呢?因为季文子在大是大非上犹豫不决,这种事根本不必犹豫。在大是大非上犹豫,就是不够仁德,想两遍就已经够多了。三思而后行,对普通、复杂的事情而言可以,但在大是大非上就是狡黠,投机。
1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夫子不赞成为不值得的东西殉道。如司马德操、管宁等隐士效法此条,明哲保身。
19.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夫子反话正说。<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小孩虽然有点不好,但文章出色啊,尚可教(这陈地的人啊,不可教也)。
20.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叔怎么不念旧恶?否则怎么会宁愿饿死?夫子对周的过失持“既往不咎”的态度。一个人能不念别人旧恶,是因为对方本质不坏,事出有因,周朝(起初)也是。
21.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明贬实褒,夫子的幽默。有人来借醋,微生高没有,又不好让人失望,另借相予,有何不可?根据微生抱柱而死的传说(李白“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微生看起来内向,执着,但非常重视情义。
2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花言巧语,和颜悦色,过分逢迎,左丘明以之为耻,我也以之为耻。匿怨而友其人,内心隐藏怨恨,表面与人为友,左丘明觉得可耻,我也觉得可耻。依此标准,我觉得现代世界很少这样的人了,世上真正光明磊落,而不是内心怀怨也不直说出来的人,我不知道有没有。
2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个>(在某国,官场中)这国没指望了,我没看到能看清自己过错并发自内心自责的人。
24.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小地方不缺忠信之人,但像夫子这样好学的人很少。忠信在于心性,好学在于行动。一时表现忠信容易,长期坚持学习很难。
(未完)
2019.10.04,傅安平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