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导演徐滨:“电视+”浪潮下,游戏毫无疑问将是下一个方向

《最强大脑》的长尾思维:抓住细分观众,潜心做出优质内容

市场分析:同时段档,竞争激烈

“说心里话,准备做《最强大脑》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信心的,而且我特别没信心。同一时段都是类似于《我是歌手》这种唱歌、跳舞类选秀节目,我默默地问自己,做这个东西会有收视率吗?普通老百姓会看吗?即使有一定的收视率,但是能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吗?”

目标设定:做出品质,砸出声音

“但是心底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必须要做!至少在娱乐圈里,需要有不同的东西砸出个声音来,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的节目,于是我们成功了。做完第一集,我看各界反馈,很多人吐槽,也有很多同行给我提意见,但是我深刻意识到,中国的某一些观众群体,特别喜欢这类节目。”

效果分析:抓住细分受众,拓展转化路人粉

“第二季有一集中日对抗赛,正好碰上《我是歌手》总决赛,说实话,我们当天很担心,感觉收视率会被瓜分掉很多。可是当数据出来以后,发现《最强大脑》的收视率一点都没有下,反而涨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细分观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觉得这个节目必须要再做下去。”

“研发”心得:找对方向,潜心打磨

“我觉得《最强大脑》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大家在看的时候都带着好奇,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说实在的,刚开始时我们也很担心找不到这样的人,但转念一想,德国八千万人口都能做好这个节目,我们中国人口13亿,一定可以!所以就扎进去花了半年时间,什么事儿都不干,就找这些人,最后发现:中国高手还是很多的,正印证了网上一直流传的那句‘高手在民间’。”

中国电视的演变:从娱乐大众,到大众娱乐

“最早人们看电视是以一个接受者的状态在看,电视里播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我们是被动的。我们崇拜明星,崇拜偶像,那个时候觉得他们都高高在上。时过境迁,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样子,现在我们的明星在做什么呢?做老百姓做的事情,也做老百姓不敢做的事情,会把身段放下来,做以前他们的前辈不会做的事,这种情况说明电视节目内容在转变,更说明观众的口味也在不断转变。

作为今时今日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作为第三者观赏节目,我们需要代入感,我们需要互动,我们更需要说人话,在以前的很多电视里面,评委也好,嘉宾也好,选手也好,都不说人话,观众已经反感了,特别想听真真切切的实话,所以现在的电视已经从娱乐大众转向了大众娱乐,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受众从纯欣赏电视及偶像崇拜转变到到明星角色互换的真人秀。观众要求更多的是互动,甚至能够改变明星的命运,或者是他们能够改变游戏的规则,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决定权,这也是将来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节目为什么会火?成功电视栏目所带来的思维与启示

《非诚勿扰》:首秀效应+超强代入感

“《非诚勿扰》为什么那么火?很简单,第一次有人在公开平台上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恋爱的价值观。在这之前,从没有人这样做过,另一原因在于它是关乎于老百姓的事情,讲述着平凡人的恋爱观。

同时,婚恋作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社会性话题,有极强的代入感,观众能够产生共鸣,觉得某某人的情况和我一样,某某人是我以前的同事等等,当一个节目的代入感强,收视率也会随之走高。”

《我是歌手》:观众想看真实感,把明星拉到同一平台

“《我是歌手》成功在哪里?就是我刚才说的,老百姓已经不想再看明星们高高在上,当明星有了真人秀的状态以后,他变得跟老百姓一样,会紧张,会怯场,也会犯错,此时观众就会觉得,这才是他们想看的内容,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除了制作精良,视觉音响效果考究以外,我觉得这一点是它的核心及成功的重要因素。”

《爸爸去哪儿》:教育与亲情是永恒话题,表现形式将会再发展

“《爸爸去哪儿》火的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家,家里都有父母、子女。在这个节目中,电视节目第一次将明星的家庭生活呈现在观众眼前,讲述了他们生活中的教育与亲情。在家庭生活中,亲情、教育、榜样等元素,是永恒存在的,也是电视节目展示生活真实性的一种趋势,只是制作手法,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奔跑吧兄弟》:以模式炒模式,抓住受众的简单思维

“《奔跑吧兄弟》,现在最火的就是它,说心里话,这个节目我一开始预判会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认为第一集不应该请任何嘉宾,而是应该先定位人物的个性以及每个人的职责。一个电视节目的前三集非常重要,前三集交待不清,收视率提不起来,后面就起不来了。

但从第二、第三集开始,我觉得导演组优化了许多内容,节目开始越来越好。当然,他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离不开节目中那些大咖,以模式炒模式,以明星炒节目,目前中国电视圈最火的就是这种模式了。我认为《奔跑吧,兄弟》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游戏性电视节目。观众看这样的内容思维很简单,不需要情感的流入,同时观众看到这些明星也和老百姓一样,玩各种游戏,被往死里整,同时在人物和人物之间又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电视+”概念的再探索:游戏是下一个方向

“电视从娱乐大众时代已经过渡到了大众娱乐时代,出现了以下的特征:

全民参与:超女那个时候非常火,是因为他们选出了自己真正的全民偶像,自从那一季以后,中国就再也不允许投票了,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全民参与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现在很多节目里面会有微信摇一摇,二维码扫一扫,这个参与度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

多元化互动:有些电视的互动,能让明星做这个任务,能让他今天穿这件衣服,电视内容慢慢在呈现多元化互动,但我认为还是不够。

电视将会加游戏:全民参与多元化互动,现在电视节目都增加了很多元素,电视还能+什么?就是为了探索这个‘+什么’,我才跑到这里,我觉得电视节目的内容一定能加游戏,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产业视角:电视节目成功的四大要素,与游戏有不同程度的相通

“说说怎么做电视,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有四大必备因素。

1、好的创意:我相信这是相通的,无论影视还是游戏,都是先要有一个好的创意。

2、优质平台:中国的优质平台,电视上无外乎就那几家,央视除外,就是湖南、江苏、浙江,还有东方卫视。这四大卫视,打得非常厉害,其他二线三线卫视,现在都在苦苦挣扎,这就是很残酷的电视圈。

3、充足资金:这是无论电视、电影、游戏行业都需要的必备条件。

4、一流的团队:这是核心。我相信每个行业,游戏也好,电影也好,包括电视,一流团队最重要的是它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懂得基本操作,但最重要的是懂得观众心态,懂市场需求。”

CP视角:如何做出高收视及黏着度的电视节目?

“从内容上看,怎样才能做好一个节目,带来高收视及黏着度?有三个重要的元素。

1、创意主题新颖并要接地气:现在做电视,很多题材都是大家喜欢的,最近有一个明星开飞机的节目,创意其实不错,可是要成为一个好节目的话,可能他欠缺的就是不够接地气。但事实上从做电视角度来说,接地气是特别的重要的。

2、融入真人秀元素:融入真人秀的元素应该是必备的,现在我们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真人秀。

3、契合社会的话题性:如果要做好一个好节目,争论性的社会话题必须有,只有这样,才能把你这个节目推向到另外一个高潮,才能让大家的关注度更高,它的娱乐性也会更强。”

制作人视角:好的内容制作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1、个性定位及塑造:评委的选择要有角色定位

《中国达人秀》成功的因素是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它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是三个评委的角色定位:周立波就是那个爱挑刺儿的,言语犀利的代表;伊能静走的是温情路线说故事;另外的嘉宾则是走专业路线,所以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三个评委的定性,也是不一样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节目来说,每个方向都有人在把关:比如说专业就是高晓松、黄舒骏;而代表观众说话、挑刺,就是周立波——在电视节目当中,评委角色非常重要,是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故事挖掘及展现:一定要讲故事,泛滥之后看如何提高手法

“有人说中国观众现在开始反感说故事,但我要说的是,在中国一定要说故事。我打个比方:第一季《中国达人秀》的时候,中方制作团队和版权方英国团队大吵了一架,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制作团队的理念是整个节目除了才艺比拼,除了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之外,更多聚焦的是参与者背后的故事,一些参加节目的老外不能接受,互相争执,但中方很坚持,一定要这样做,结果整个达人秀做完以后,大家看到它成功了。

后来,类似达人秀这样的节目,老外也开始主动说故事,只是现在故事一泛滥,说的大家打开电视看到人,就预先知道会说故事。其实这是操作手法的问题,但是故事一定要讲,因为只有人有故事,大家才会对节目感兴趣,才会持久,哪怕因为故事引发争论也证明节目的关注度高。”

3、流程编排及设计:如何抓住不够专心的观众的心

“流程编排及设计就是设置整个节目以达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从而始终抓住观众的心。中国观众其实是最不专一的观众,因为中国的电视台太多了,一个节目在90分钟时长内,怎样能让观众停在你这边看下去而不换台?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在节目设置流程上要相当讲究,其实跟电视剧、游戏是一样的,它用什么来抓住观众的心不让他换台,就算有广告,广告回来以后靠什么吸引他回来,这些编排在前期都是要经过充分考虑后完整地设计进去的。”

中外电视产业差异:人的不同,导致产业的不同

1、文化背景及底蕴不同:外国已成熟细分,中国发展虽快但相对杂乱,细分不够

“欧美地区的国家电视台并不多,而且都是商业电视台,其中很多是私人电视台,所以会量身订做,细分的非常深入,比如有纪实频道,有音乐频道,而每个频道都有很多固定的用户。

中国电视台多,卫视也多,所以它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杂,比较丰富,放在一起有点像大锅饭。中国电视跟欧美相比较,时间没有那么长,但是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频道类别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细分。”

2、生活习惯及理念的不同:中国人追求快,5分钟不出彩就换台

“我在德国看《最强大脑》的时候,他们做出来的是3个小时不带广告的节目。我们中国做不了,想让观众看一个节目3个小时什么其他元素都没有?这样的节目在中国一定会失败。

原因其实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在国外,一家人可以安安静静的呆一个晚上,对着一个节目,即使3小时没有广告,没有任何嬉戏,也能认真地看完,但在中国做不到,中国的节目若是五分钟不出亮点,差不多半个小时不好看观众马上就换台了。”

3、喜好及接受程度不同:中国重娱乐,很难让观众潜心看纪实

“在欧美最流行的是真人秀节目,还有就是纪实类的新闻类节目。在中国真人秀也是第一,但是更多的是偏娱乐化,新闻同样也广受欢迎,但内容更多偏向娱乐,因为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现在还没有到达认真欣赏纪实的高度,所以中国的纪录片在中国并不卖座,可是在国外各类纪录片却非常的受欢迎,这个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电视与游戏的共通与思索:要把人培养起来

“其实我是游戏小白,我不打游戏,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这上面愿意不断花钱,甚至废寝忘食,我们有时候说起来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其实我有些不能理解。那么怎样才能将电视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我想到一点:那就是人。

玩游戏,在选一个角色的时候,肯定有偏爱,比如选某个角色是因为他/她拥有某种技能,或者他/她有某些吸引你的特质。这其实跟电视是一样的,就是你选定这个人,选定这个技能,你才能投入进去。

电视节目与游戏的共通之处就是,做电视内容,一定是做人,展现人。只有人成立了,这个节目才成立。如果人都不成立,这个节目一定是失败的节目。所以人养电视,电视养人——如果电视跟游戏跨界的话,我觉得重点还是人。需要先把能够吸引到玩家的偶像型的人培养起来,才能真正拥有市场。因为一旦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角色,哪怕只是简单的PK游戏,我觉得也是一种很大的突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