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影 | 连通矿区的纽带——淮南矿区铁路运转记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淮南地区煤矿开始大面积开采,为了便利煤炭外运,促进能源开发与利用,淮南矿区蔡家岗、田家庵、张楼等站修建了14条矿区专用线,总计长达25公里。矿区地域广,群众居住生活以及工作地之间点多线长,在那个公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铁路变成为了群众工作生活以及联系外界的纽带。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淮南地区开行了许多通勤列车,这些穿梭在各站间的列车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小票车”,成为了淮南地区一道独特的景观。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交通逐渐完善,四通八达的汽车取代了“刻板”的小票车。20世纪90年代,铁路开始跨越式发展,这些老而慢的小火车逐渐停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如今,在淮南潘集矿区里,依然运行着一列矿区通勤小火车,穿行在各个矿点间的列车不仅方便了职工上下班,更是几代人永恒的回忆。
淮南矿区内遍布着各条专用线(制图:贵广十标段)
潘集矿区田集站内列车整装待发(拍摄:杨诚)
矿车装满“乌金”发往全国各地(拍摄:杨诚)
矿区铁路田集站至谢桥矿站通勤列车(拍摄:杨诚)
“铁路公交车”
如今,淮南铁运公司承担着潘谢矿区潘一、潘二、丁集、谢桥等8对矿井的煤炭运输任务。潘谢矿区铁路长达293公里,沿线设有21个车站,横跨淮南、阜阳两市的凤台、颍上两县和潘集区。巨大的矿区铁路线错综复杂,许多小站汽车并不方便到达。为此,铁运公司保留了矿区内田集站至谢桥站的通勤列车,方便职工上下班。相比于国铁的通勤列车,淮南矿区的列车略显寒碜,通常只有一台轨道车牵引一节车厢,不过这也成就了众多通勤列车中独特的一列。通勤列车的车次为6001/2次,每日早晨往返于田集站与谢桥矿站之间,全程运行48公里。
通勤列车不运行时便停靠在田集站内(拍摄:杨诚)
每天清晨,轨道车牵引着一节车厢开进田集站(拍摄:杨诚)
等候在车站的工人步入列车,开始一天的工作(拍摄:杨诚)
通勤列车车厢使用的是浦厂生产的自发电式新型空调车厢,相比以往的老式绿皮车,乘坐环境提高很多。笔者在去之前还见网络上的车厢是红色,可是笔者到时车厢才段修结束,被刷成了与国铁一样的绿色。据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说,这节车厢每次保养都会委托合肥车辆段,作为最早一批开始“刷绿”的段,地铁车厢在所难免的被“刷绿”也不足为奇,毕竟段里可能也没有库存的红油漆了。而每次段修时,铁运公司便会拉出那节退役的老古董绿皮车代替运行一阵子。
被刷绿的通勤车厢(拍摄:杨诚)
与马矿集团的通勤车一样,这节车厢也没有使用国铁统一的编号(拍摄:杨诚)
金鹰型轨道车牵引一节车厢运行,这样的场景在国铁上几乎难以见到(拍摄:杨诚)
曾经红色涂装的通勤车(拍摄:吴岳)
列车内的布局与国铁硬座25G型客车无异,车顶上的电视会在有领导视察时播放企业宣传片(拍摄:杨诚)
车内取消了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多加了一些座位(拍摄:杨诚)
车厢定员多达132人,这大概单层25型系列里定员最多的车厢了(拍摄:杨诚)
乘务员室放置着控制柜,用于控制车内的用电设施(拍摄:杨诚)
列车逐渐驶出田集车站,这样一座矿区车站却拥有那么长的站台,实属罕见(拍摄:杨诚)
透过车尾的观察窗,可以清楚的看到列车外的风景(拍摄:杨诚)
另一端可以清楚的看到连接在一起的车钩以及“流动”的铁轨(拍摄:杨诚)
列车行驶在郊区的田野中,若是从车外看,一列短短的列车行驶在田野上,倒是有几分日铁的感觉(拍摄:杨诚)
渡轮改浮桥的栾咀渡口(拍摄:杨诚)
矿区内最大的铁路桥港河大桥(拍摄:杨诚)
戴楼站内,一台台迷你的轨道车停在“车辆段”里(拍摄:杨诚)
长相酷似老公交的秦岭型轨道车,往往这样不受国铁约束的地方铁路里,可以遇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拍摄:杨诚)
列车运行非常随意,完全没有国铁那样严谨,经常出现侧线通过,道岔停车上下客等情况(拍摄:杨诚)
由于列车没法运行到每一条矿区支线,有的下班工人便乘坐机车到“矿区干线”旁,等通勤列车(拍摄:杨诚)
辅助所内的师傅每天便依靠这列通勤列车上下班(拍摄:杨诚)
列车驶入厂区,线路没有了之前的规整,更像是一条厂内的专用线(拍摄:杨诚)
车窗外,一堆堆矿井用的小矿车码放在一起(拍摄:杨诚)
列车下穿过装煤机(拍摄:杨诚)
虽然是矿区铁路,但是管理方面与国铁有着很大的相似,列车到来,车站值班员也会立岗接车(拍摄:杨诚)
中午时分,通勤列车到达谢桥矿车站(拍摄:杨诚)
谢桥矿车站同样规模庞大,具备与国铁换装的能力(拍摄:杨诚)
国铁车厢等待着装载煤矿(拍摄:杨诚)
通勤列车到达后机车换向,牵引列车返回(拍摄:杨诚)
金鹰轨道车配属单位(拍摄:杨诚)
轨道车内部非常宽敞,司机说偶尔遇到车厢故障时,轨道车自己也会载着上下班的工人运行(拍摄:杨诚)
驾驶轨道车像开汽车,油门只要踩下踏板便可,并且启动有着和汽车一样的一套换挡动作(拍摄:杨诚)
车内还放置了一台公交车上的报站装置,真可谓是矿区“铁路公交车”(拍摄:杨诚)
铁运公司自备的东风8B型内燃机车(拍摄:杨诚)
电厂自备的KM70型自卸矿车(拍摄:杨诚)
辉煌的铁运公司
1987年1月13日,潘集矿综合运输段在田集车站组建。同年1月22日,淮南矿务局铁路运输处经批准成立。一列装满乌金的列车,汽笛长鸣,从潘一矿煤仓下驶出。从此,潘集矿踏上了自营铁路的雄关漫道,拥有解放、跃进、前进、建设等各种型号共计13台蒸汽机车。这些吞云吐雾的“老家伙”每天牵引着列车,穿梭在矿区各处。蒸汽机车操纵室里,炉火熊熊,年煤炭运量稳步提升,技术装备日新月异。
田集站机务段内,停放着建矿以来的各型机车(拍摄:杨诚)
2003年4月18日,第一台内燃机车——东风4B型7682号内燃机车驶进了潘谢矿区铁路,矿区铁路进入了内燃时代。2004年12月,13台蒸汽机车全部退出潘谢矿区铁路,结束服役,完成历史性的交替。
时至今日,曾经的那些蒸汽机车依然大量保留在矿区内,述说着矿区铁路一路走来的历程。早些年,铁运公司试图恢复一台蒸汽机车用于开行蒸汽旅游列车,不过后来因为环保的原因以及与国铁联通的不便,此计划最终落空。
田集站内,展示了两台蒸汽机车以及一些退役的铁路设备,通勤车从一旁缓缓驶过(拍摄:杨诚)
建设型蒸汽机车已不见其车号,不过保存完好,据说铁运公司每隔几年还会进行翻新维护(拍摄:杨诚)
另外一台则是著名的“大前进”(拍摄:杨诚)
此台前进还是挂牌车“青年号”(拍摄:杨诚)
建设8420号机车,机车保存略显沧桑。能够在华东地区一口气见那么多蒸汽机车,也实属罕见(拍摄:杨诚)
在另外一旁的机务段内,则保留着更多的蒸汽机车(拍摄:杨诚)
蒸汽时代的“大马力”前进型7185号机车与内燃时代的两款大功率机车同在一起(拍摄:杨诚)
罕见的小烟板建设型蒸汽机车(拍摄:杨诚)
铁运公司自备的DF4DD型大功率内燃机车(拍摄:杨诚)
新老两款主力干将停靠在一起(拍摄:杨诚)
铁运公司自己拥有维护、修理机车的能力,可见实力非凡(拍摄:杨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淮南铁运人用行动诉说着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
矿区铁路上一列列煤炭列车正蓄势待发(拍摄: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