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木莲》(三)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垂杨里---贴心
宗桐想着母亲快过生日了,就想着送一件礼物。
她学了裁剪,就想着给母亲做一件最时尚的裙装,面料极贵,她的月钱买不起。她赖着谢老爷给钱。
谢老爷对这个女儿,一向是有求必应,听说是给二姨娘做衣服,马上点头,但故意说,女儿偏心。宗桐马上说,她手艺太差,父亲又经常出门,她不敢下剪刀。老爷点头。
宗桐要钱的时候,木笛在一边,很羡慕的看着这父女融洽的一幕。父亲对两个儿子,没这么和颜悦色,都是板了脸,多是教训少有夸赞。
木莲虽然不问家事,但二姨娘的孩子,他多少感觉到了和母亲有关。
二姨娘人和气,一直对几个孩子不错,他有些不敢见二姨娘。
现在听说给二姨娘的生日礼物,他也想出点钱,就说,他凑一份子,木笛马上说,他也出点,老爷很高兴孩子们的态度。
老爷找来了丁管家,让他给宗桐找面料,丁管家马上说,现在带小姐和少爷们去布店,少爷们不用被老爷教训了,自然乐意。
只是一出门,两个少爷就不愿意坐一辆车,最后木莲说不去了,钱他回头给宗桐送过去。
他不去了,木笛反而轻松了,他们兄弟一向无话,木莲暗中为难他,他根本不正眼看。当面木莲不敢,木莲现在成绩不如他,在父亲那里话语权旁落。
自二姨娘的事之后,太太不再管家,秦妈妈还管着厨房的事,但是秦妈妈一向低调,深知太太莽撞,不该听了那位王家庶小姐的话,二姨娘的孩子比大少爷小了十三岁,大少爷当家理事的时候,那位小少爷,还没上学呢,根本不影响木莲的利益。
真正能影响的是木笛,如今老爷生了太太的气,这一次是太太理亏,不好说什么。太太不考虑教养木莲和木笛一争,却转而对付二姨娘。
明显的是宗桐对太太远了,二姨娘也是远着太太,老爷和太太很少说话。
垂杨里---自私
太太未必不清楚目前的局面。
她却不后悔。
为了木莲,做什么她都愿意。
她这一辈子,只为了木莲了。
从木笛出现在谢家,她就对谢家失望了。
算算木笛的年纪,老爷在迎娶她时,就已经认识木笛的母亲了。这对她不公平,这和二姨娘的事,不是一个性质。
如果那时知道木笛的事,她根本不考虑进谢家,是谢家欺骗她在先。
所以看见木笛的时候,心中怒火翻腾。
母亲劝过她,认命吧。
她认了,不可能为这事离开谢家,便宜了外人。
可是她要保卫木莲的权力。
上面一个木笛,下面一个姨娘的儿子,这个局面,她不要。
那天听了庶妹的话,她觉得有理,长痛不如短痛,所以才对二姨娘下了手,动手的人是母亲的陪房,那些人忠心于母亲。
人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她也有。
垂杨里---等待
太太的庶妹有一句话,说到了太太心里。
谢老太太为何在家里威风,还不是因为谢老爷是她生的,母凭子贵,不管现在你如何得罪了老爷,只要将来保证了木莲的地位,以后几十年,谢家还不是你说了算。
太太既然不指望老爷了,老爷有三个孩子,她只有一个木莲。
那么她就愿意为了木莲扫除一切障碍。
只是她低估了老爷的反应能力。
二姨娘一出事,老爷就找了人调查,事情三转两转就明白了,那辆马车虽然让人丢弃了,可是一查是从哪里租来的,租车的人形貌,谢老爷就知道了是哪位。谢老爷把证据弄齐了,只接约见了王家二老爷。
舅爷是个明白人,一看就明白了,是糊涂的姐姐找了他嫡母的陪房。
事实面前,舅爷擦了擦汗,这时候,必须保住嫡姐,于是只好把事情往仆人身上推,保证会解决相关人等,而且愿意给二姨娘一笔赔偿。
王二老爷说话算数,随后给的赔偿金也过得去,他回王家整顿内务,借口家里人多,开支太大,把嫡母身边的陪房,都借机清理了。
那个多嘴的庶妹是他的亲妹子,若非如此,他早教训了,可是这次事情闹大了,把妹妹找来大骂了一顿,并且说了如果妹子再插手谢家的事务,别怪他把妹妹从族里除名。没了娘家,看妹子如何收拾。庶妹这才老实些,不过她心里却不生气,她是故意出这个主意,那个嫡姐以后在谢家如何风光。反正嫡姐也不照看她,干脆让嫡姐在谢家失势。
二老爷整顿了内宅,事先和嫡母报备了一下,老太太也恼女儿傻气,分明是自己呆给那个庶妹利用了。
私下里找了秦妈妈来,再三叮咛秦妈妈,一定看好自家女儿,谢老爷并不是泥捏的,事关人家的孩子,女儿若是再糊涂,下一次谢老爷不会客气。就算顾惜两家脸面,把女儿送到庙里,却是有可能的。
垂杨里---重任
太太嫁到谢家的时候,陪房不少,但最得利最有机变的是秦妈妈。
秦妈妈回了谢家,把自己这边的人收拢一下,开了小会,以后不要让太太回娘家了,若是回去,一定多找人跟着,尤其不能见那个庶小姐了,只要她们在一起,就马上隔开,对庶小姐不必客气,太太这个人,耳朵软,心眼傻,再上一次当,她们也就没地容身了。老爷若是冷了太太,她们这些人,如何立足。大家都点头。
谢老爷把赔偿的钱,都给了二姨娘,让她给宗桐留着吧。
谢老爷叹息,自己的孩子,都让人算计了,也只能如此了局。
难怪当年木笛的娘,宁可自己在乡下,也不进他家做姨娘。
看来她当时就不相信自己,能护得她们母子周全。
二姨娘的生日过得很隆重,老爷故意抬举二姨娘,扫太太的面子。
秦妈妈事先把太太弄到庙里给木莲祈福去了,免得太太在家生事。
太太一早就走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所以对二姨娘的生日,她没太大的感觉。
二姨娘心里也难过,好好的儿子没了,可是她知道身份,现在她受了委屈,她不说什么,别人才会看重她,她要是借机闹事,反而让大家小看了她。
所以二姨娘在老太太面前,依然如从前,请安问礼一样不少。
反而是太太和老太太彼此两厌,太太就称病不去问安了,老太太说既然太太身体不好,就不用来了。
太太现在不管家事,每日只闷在自己的院子里,每天盼望的就是和儿子说说话。
垂杨里---疏远
然而事实上太太越紧张木莲,木莲越感到压力。
从前太太不查问他的功课,成绩好坏都没事,现在太太处处拿木笛和他比,让他超过木笛,这是不可能的,木莲一直怀疑木笛是天份太高,老师说一遍就会,看过的东西,就记在脑子里了。父亲说那叫过目不忘。
这样了,人家还努力,像个书呆子一样,有书就看,和老师有说有笑,老师们也愿意和木笛讨论问题,都和谢老爷说,木笛前途无量。
若论功课,木莲感觉,幸而宗桐比他低了两届,如果在一个班,他连宗桐也不如。宗桐不比他和木笛,回了家,二姨娘就拉着宗桐学做针线,还要小姑娘跟着厨房的采购去街市,说女孩子不能不知生活。还要她,学着养花草。
宗桐其实性子急,可是在这个家里,不好和人发脾气,有时候会和二姨娘闹,嫌母亲管得太多了,她想玩会儿都不成,这时候谢老爷就会说玩去吧。二姨娘就摇头,说老爷太惯她了。
太太现在诸事不理,就盯紧木莲,一回来就叫了过去,盯紧做功课,还托人找了个老师辅导他,木莲恼火,放学了先在外边玩够了,才回家。太太发现了这一点,非常恼火,有一次母子冲突,太太一怒这下动了手,打了木莲一巴掌,这一掌打下去,二人俱惊。
木莲从没想到,他心目中对他对最好的母亲会动手打人,那个记忆中温和慈爱的母亲,什么时候成了眼前的样子,目光不再柔和,声音不再清丽,完全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
他转身而走,太太心痛的喊了一声木莲,声音太过尖刻,让木莲逃得更快。
仆人把事情告诉了秦妈妈,秦妈妈只好派人去找少爷,自己先过来劝太太。太太见了秦妈妈,一把扑上来,放声痛哭,她也不知道如何会动手,她就是心急,看了儿子不争气就心焦虑。
秦妈妈温声相劝,只是说孩子还小,不可逼得太紧了,事得其反,反而伤了母子感情。
太太一面哭一面点头。
儿子的眼神让她心寒,那种像看一个怪物一样的神情,让她梦中都惊醒。
垂杨里---木莲
木莲没有跑太远,他外表霸王,骨子里胆子不大。
一个人在花园里转悠,他不好意思和人说母亲打了他,那太丢人。
他想起,二姨娘教训宗桐的时候,也都是罚小妹妹做针线或者抄经书,从不骂人也不打人,他有的时候奇怪,都说母亲是大家闺秀,为何姿态不及姨娘。姨娘其实不及母亲美丽,当初母亲还说,没想到老太太找的姨娘,既然不美丽也不妩媚。可是现在,太太的脾气越来越大,反而不如姨娘看上去温和,难怪父亲已经好久不来这里了。
太太打了少爷,还是合府都知了。
谢老爷原来也头痛木莲玩闹,但太太打了少爷,他还是不喜欢,认为太太越来的没分寸,现在连亲儿子也打了。只是摇头。
秦妈妈本想让人瞒住,不想事情还是传了开去。
老太太问木莲的时候,你母亲为什么打你。
木莲忙说,没有的事,不过是争吵几句,别人误会了。
老太太心里点头,这孩子虽然顽皮,但总算知道护着母亲,也是可教的。
老太太让人送了《心经》过去。让太太有时间多看看。
太太当即变脸,刚要发做,却看见秦妈妈摇头,只好恭敬的接了书,打发了来人。
木莲每天下学不再外面逗留,按时回来,到太太那里做功课,他在太太面前不在顶嘴,显得安份了许多,但是不像从前有什么都和太太说,现在一板一眼尽是规矩,做了功课,就会走人。
这一年木莲好像长大了些,不和妹妹弄恶做剧,也不再找茬刁难木笛,他和木笛的关系,始终是不冷不热,父亲面前还有几句问候,离了父亲,二人基本无话。
谢老爷却感觉这样才好,稳重了许多。
垂杨里---木笛
谢家对于木笛来说,始终没有家的感觉,他的家永远在那个小乡村,在母亲身边。
他能感觉出老太太对他的维护,是真有祖孙的感觉,但老太太是个重规矩的人,要早请安晚问安的,规矩大于一切。来的路上,父亲就说了,一定要尊重老太太,老太太不容易,谢家没有老太太,早让人吃了。
木笛真心的感谢老太太对他的维护,让他住在这边,省了许多麻烦,所以仆人们不敢轻视他,各种待遇没有为难他。
而让他感到亲近的是宗桐,那个花一样的小姑娘,她不是极美的,说眉目之美,木莲和他,都比宗桐美,宗桐的美丽胜在活泼明朗,虽然有时候,她也有隐忍,但整体来说,她是快乐的阳光的,有着温度。
有一次仆人们议论长相,都叹息,谢家的两个少爷都比小姐美,男孩子美成那样,快成了妖孽。姨娘的女儿,不及两个哥哥美,真是可惜了小姐。
说的时候,宗桐过来了,杏儿生气的呵斥那两个多事的仆人,反而宗桐大大方方的说,没什么呀,不美就不美,我母亲说,我可以气质好呀。
仆人快快的走了,小姑娘长叹了一声,杏儿说小姐您别他们胡说,我娘说,你气质好,像个大家闺秀的。
宗桐说,你以为我喜欢气质吗,我巴不得天生丽质呢。
木笛经常和宗桐一起做功课,看的出来宗桐很聪明,虽然没有他聪明。题目做不出,她也不急,翻着书看,有时候,木笛等着她请教,她也不问,只是自己在那里琢磨。
夏天的时候,二姨娘会让人送两碗绿豆汤,冬天的时候,是甜点。二姨娘通常是微笑的,她从不大声说话,语调平和。宗桐有时候扑上去,她就笑着拍拍她的头发,理理微乱的发丝。
那时候,木笛有些恍然,好似二姨娘和母亲的影子重叠了。
日子并不难过,尤其是太太不管家事以后,基本上不出自己的院子,她称病不给婆婆请安,自然不能在谢家大模大样的转悠。
垂杨里---流水
时间过得极快,几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都上了大学。
木笛充分发挥了他的高智商,已经高了木莲一届,太太也已经不指望儿子在学业上超过木笛,那已经是不可能了。木笛已经才名远扬,校长都会打电话向谢老爷称赞木笛了。
谢老爷有了木笛,顿感有子万事足,而且通常的宴会带了这个才子出席,也极有颜面。众人多是赞叹和羡慕,木笛的才名,已经压过了他的身世,没人介意他是不是外室的儿子。
太太现在是指望儿子毕业后接手家业,木笛马上要毕业了,木莲还有一年,这才是重点,不能让木笛进入谢家的事业。
太太认为木笛处心机虑早一年毕业,就是要抢这个先。他如果先插手谢家的生意,在时间上就占了先机,对木莲不公平,虽然木笛的成绩好于木莲,但在太太眼中聪明的是自家儿子,木笛不过是会读书罢了。
太太回了娘家,找二弟商量。
这些年王二老爷的生意不温不火,因了谢家的照应,也还顺当。王二老爷的烦恼是,只有一女无子,太太极厉害,娘家是官,他不敢开罪,所以不敢纳妾,更不敢找什么外室,对谢老爷是大为羡慕。
姐姐回来,他知道有事,这些年,无事谢太太不回娘家的,她的母亲已经三年前过世,王家于她,没什么牵挂了。
王二老爷也是明白人,一荣俱荣,他自然晓得,年节时,木莲都会前来走亲,先几年宗桐也来,后来出了二姨娘的事,宗桐就不来了。他知道木笛得了家业,和他没什么关系。
垂杨里---商议
王二老爷答应和谢老爷谈,当然不能插手谢家的事,不过当年木笛归家时,两家原有协议,家业归木莲。
但王二老爷一直叮咛姐姐,如今不比当年,谢家势大,王家微弱,不能硬来,这段时间,不要做得罪谢老爷的事。谢老爷素有君子之风,当年既然有承诺不会失约,但姐姐不可生事。
王二老爷请姐夫吃饭,谢老爷原也没当做什么大事,这些年这个小舅子,还算识趣,虽非开拓之人,但重在稳重,能守好自己的产业,谢老爷说,也可得一个赞字。
太太这个娘家,幸而有小舅子撑着,还算没闹出什么麻烦。
太太这几年也算安稳,虽说夫妻关系淡漠了,但终是太太。
王二老爷酒足饭饱后,询问姐夫对木笛的安排,一口一个木笛是才子,这样的人,不出国留学真是浪费了,他赞木笛,谢老爷也欢喜。小舅子的心事,谢老爷也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想亏欠木莲,凭心而论,这几年木莲还算省事,年纪大了,不大打架生事,虽然没有长子成才,但在同等人家的孩子看来,还没算出格。
谢老爷说,你放心,我已经和校长说了,让木笛留学去。
王二老爷,马上松了口气,这样最好,姐姐也放心了,王家也放心了。
谢老爷叹息,孩子多有孩子的烦恼,这两个孩子,他叹了口气,他看的出来,兄弟二人的冷淡,在他面前,装样子,离了他,互不理睬,唯一的桥梁是宗桐。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