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喝咖啡、1.5倍速看视频……我为什么无法专注?

知识星球 @小羊 在《如何培养专注力》里写到:
“身体会比情绪先一步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好’,可能因为出现情绪的时候大脑总能把它合理化吧。
我发现,当我状态开始变差的时候,我就很想熬夜、很想喝咖啡、很想 1.5 倍速看视频。
每次出现这些信号我就知道,要把节奏再放慢一点。”
知识星球 @Leslie 提问:
想问一下这种状态不好的时候,其实是蛮急躁的,比如就是想快点结束视频,这种如何做到慢下来呢?想问问有没有更具体的经验或者 tips 分享?”
Ella:小羊这篇分享写得好棒,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我是开始做时间管理后,才发现要关注身体传递的信号
接下来回答 Leslie 的提问——“状态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更具体的经验或者 tips 分享?”
在我身上急躁、状态变差的典型表现,是手不受控制地伸向手机,无意识地打开朋友圈或公众号。
尽管根本没有我想看的内容,说到底,只是想让意识漂浮在这些琐碎信息里喘口气。
以前对待这种现象,我只是顺从,觉得无非是累了刷刷手机放松一下,但实际上往往半小时、一小时就流逝掉了,刷完又会很懊悔。
并且放下手机再次回到眼前做的事情,会发现这个过程压根儿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注意力依然是涣散的。
后来读了《深度工作》这本书,明白一个理论——
注意力残留警示:当你从某项任务 A 转移到任务 B 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
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 A 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
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 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刷手机也得不到根本的放松,只是注意力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切换。
现在我的对策是,一旦意识到状态不好的信号,马上从眼前的事情里抽离出来。
比如从工位站起来去接个水,总之给眼前换个场景,不让注意力困在里面却又停滞,然后想想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
第一种:确实身心都累了——干脆休息,调整计划。
在身心确实没精力的时候,同样的事情要比状态好时花更多更多的时间。正如小羊所比喻的,时间也是花销
如果这个事情不急,那宁可安排精力好的时间,速战速决,提高效率。
调整计划时也不要内疚,计划不是用来一成不变、挑战自己的完美主义的。
以前我做好计划就会觉得一定要遵守,一旦打破计划就会非常沮丧,觉得这一天都废了、没有做计划的意义了。
但《深度工作》改变了我的想法:“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
在一天里时长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
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而不是让你对自己的答案保持不折不挠的忠贞。
你的目标不是竭尽全力维持既定的计划,而是在实践的推进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即使是在一天中,我们的决定也会一再改变。”
以前我总是熬夜加班(当然也因为白天效率不够高),然而产出很低。
现在即便有些不急的事情没完成,也不会逼迫自己晚上去做,因为我晚上精力不好。
干脆安排早睡,然后第二天早起,精力充沛地做。晚上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早上可能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就完成了。
而且还给自己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觉得一天开了一个好头。
休息时就让大脑彻底放松,“如克莱德尔享受金凤花、椿象和星星一样。”(本书作者语)

第二种:遇到瓶颈——跳出大坑,深度思考各种对策。
这种情况在我工作时发生频率更高,做着做着发现陷入困境,突破不了,思维就停住了,在卡住的点里徘徊,注意力就分散了。
这时候手机的碎片信息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很易得,很容易就被拿来填充时间,装作自己在忙碌。
书里提到这一点:
目标重要性:当工作中没有明确目标时,围绕浮浅工作的表面忙碌会成为一种本能。”
现在我会选择把自己从工位抽离出来,走到外面看着自然景色(注意力复原理论)。
然后从各个角度,深度思考怎么突破这个困境,哪怕只是一点点小的推进。
理清思路后,再回到工位上,先前的不好状态就消失了,因为有了前进的方向。
第三种:觉得所做的事情没意义——判断是否值得做,找到理由。
注意力溃散还会出现在一种情况里:觉得眼下做的事情没意义,没有热情去做,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这种情况出现在我对所做的项目缺少认同感的时候,而我又是个很在意「意义」的人。
这时候我也会把自己抽离出来,想想这件事我是否必须做,必须做的话给自己找一个能激发兴趣的点,在内心合理化这件事。
实现自洽后,注意力基本就不会不明不白跑掉了。
第四种:觉得时间好像还挺多,不急慢慢来。
没有时间框架和限制的话,任务就容易变成漫无尽头、无休无止,觉得浪费点时间也没关系。
书中给出的建议是,重视固定日程生产力:
“确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在某个固定时间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
固定日程生产力,如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在工作日上,使我的日程安排十分紧凑。
如果没有随时可能砍下的剑刃,我可能会有更多的懒惰习惯。”
这一点对我启发非常大,以前我对所做的事情 ddl 设置为一天结束,这样会导致:
上午觉得反正还有下午的时间,下午觉得还有晚上的时间,晚上觉得晚睡一点也能腾出时间。
这样一拖再拖,过程中注意力也非常分散。
明白了这点后,我会提前一天,把所有大小事务都列出来,把他们安排在一天的时间轴里。
根据预估的时间,把这条时间轴分成很多节点
这样就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每个事情都明明白白只有这么点时间了,浪费了这个时间段,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再也完不成。
这样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我头上,再也不敢放飞注意力了,而会珍惜安排到的每一分钟。
Cal Newport的《深度工作》是第一本给我这么多启发的实用类图书。
改变了我的思维,也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让我在提升注意力和做好时间管理上都有了进步。
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加入星球查看。

知识星球双十一活动推荐
知识星球千万补贴,即将上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