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铜井山天寿禅寺与官山华佗寺
正殿供的菩萨为华佗和华佗夫人,正对华佗左手边是送子观音,华佗的右手边是济公菩萨。
老妇人忙着帮菩萨穿衣,我帮她带上门挥手作别。走很远,仍然回首眷恋留在心里的这一份杏黄。
华陀寺
铜井山天寿禅寺
光福镇境内,现存三处以“天寿”为名的寺院,分别是玄墓山的天寿圣恩寺,铜井山的天寿禅寺,山坞里的天寿寺。
铜井山,因山顶有铜井得名。
天寿禅寺位于铜井山巅。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再次修整。文革期间寺全毁,现遗址是主持依靠乡民们的募捐、资助逐步建造起来的,政府没有花钱。
去天守禅寺可以沿着这条消防通道,也是革命红色步道上山。
以铜井山登上步道打造红色革命红色步道,一方面是缅怀和回忆,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
步道全长2500米,沿途设有与长征各大战役和重大事件的红色路牌。
樱花
玉兰
远眺天寿禅寺
长长的山路犹如天寿禅寺的历史。据说,天寿禅寺寺名还得从乾隆下江南说起。
民间传说,乾隆弘历实非满族,其生父是海宁陈阁老,即清代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
乾隆下江南至海宁,驻阁老府。当夜,乾隆去陈阁老卧室探视,乾隆见陈阁老床下的鞋子鞋头在里,跟在外,嘀咕说“鞋子倒了”,陈阁老也梦语似的回乾隆说“孩子到了”(浙江人“鞋”“孩”同音)。
当时乾隆并未觉得陈阁老话语的言外之意,在离开海宁到苏州的路上才悟出陈阁老的话语之意。于是便下旨在光福玄墓山建圣恩寺,全名勅建圣恩寺,意即皇帝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之寺。
陈阁老知道此事后,即在圣恩寺前加了"天寿"二字,成了天寿圣恩寺,意即皇帝是天子,我是天子之父,与天同寿。后来在光福建了多座天寿寺,铜井山天守禅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说笑打趣中,天寿禅寺即在眼前,一道铁丝网却挡住了去路。
天寿禅寺的背影
天寿禅寺只把遗世独立的背影丢给我们,孤傲的立在那里。只因铁丝网的铜锁前,立了一块告示:因疫情,请游客绕道。
僧人不都是该有菩萨心肠、悲天悯人的么?可有想过游客爬山的不易?这告示为什么不写在山脚下呢?真该去佛前告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