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陪家里两位老大,去了趟皇家故宫串门。本想十一长假期间去的,可皇家忙碌,假期全满了,无暇见我辈升斗小民。自1988年之后,馆主就再也没有进宫“麻烦”了,大概是馆主的虔诚感天动地,故宫在线“恩准”馆主交银子,10月11日上午入宫。馆主当然激动不已,本月破天荒早起一次,唤醒两位老大,伺候过早餐后,就匆忙赶路。皇家规矩多,当年一品大员都不让骑马进宫,馆主良民一枚,自然地铁公交出行。因担心两位老大,未能像馆主一样耐心,匍匐隐忍半世纪,地铁行至半道,就登上一辆出租车,直奔东华门外离故宫正门最近的地方下车。故宫南门根本没有车道,只有御道,一般车辆禁行。
这次进宫,其实是两大展览吸引着馆主。一是9月10日-11月15日,在午门城楼上,故宫博物院年度重磅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开展,连续66天。一是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故宫东侧的文华殿举办苏东坡大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皇家威权天下,故宫历来热闹,馆主去时也不例外,游客熙熙攘攘,不过,这次遇到老外很少,这与以前略为不同。估计是疫情无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少吧。因为本次主要是观展,紫禁城内的巍峨宫殿也只能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瞧,无法与友朋们分享更多,甚是遗憾。馆主还是集中精力,简要说说两大展事。
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距今整整六百年。它的建筑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和辉煌篇章,庄严壮观的建筑群曾是国家神圣政权的象征。
紫禁城诞辰六百年,故宫博物院适时推出年度重磅大展。由“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大主题,从18个历史节点描绘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盛况,让人们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展览分布在午门的西雁翅楼、正楼和东雁翅楼三个展厅上,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据介绍有450件之多。馆主一行由午门西马道进入,东马道离开。展览内容以时间为轴,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
午门的西雁翅楼宫城一体展,以迷人的光影艺术,讲述明代紫禁城的建设理念、工程技巧,娓娓道来皇宫营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内布局的改变。正楼的有容乃大展,展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和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述说着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清代十位皇帝为满足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对紫禁城建筑进行重修或改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东雁翅楼的生生不息展,大量的老照片影像、档案史料,反映的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的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
游客多,馆主只能随波逐流。不过,有容乃大厅展出的一些皇家器物,确实精致、精美得让馆主不舍得移步,笔拙难以状述,且以照片为证。
说起苏轼,往往是读书人的事,稍显得严肃些。而提起苏东坡,则是老少咸宜的热门话题了。这次苏轼书画特展的观众之多,现场之热闹就足证馆主所言不虚。展览处于故宫的东侧文华殿,位置稍偏,但并没有挡住奔涌而来观展的滚滚人流。馆主花了好长时间才跟随观客,一步一动地走完展厅全程,想近展柜安静地拍张照,比在坑洼路上踩独轮车还难。不过,再难也难不倒馆主与友朋们同乐的心。
这是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苏轼书画特展,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藏品的时间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展览分四大单元排出。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苏轼的朋友圈,既有苏询、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长者,也有苏子由、米蒂、黄庭坚、王诜诸同辈,当然也少不了秦观、张耒等后进门生。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旨在展现苏轼的文学才华。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展出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观众可以感受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和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
展厅除展出苏轼真迹包括《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春中贴》《治平帖》《归院帖》和《题王诜诗词帖页》外,与苏轼同时代的欧阳修、黄庭坚、米芾、蔡襄、王诜真迹,宋元明清与苏轼相关的书画,也赫然在列。计有蔡襄《京居帖页》、黄庭坚《君宜帖页》《惟清道人帖》、米芾《盛制帖页》、欧阳修《灼艾帖卷》、王诜《渔村小雪图卷》、马和之《后赤壁图卷》(局部)、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卷》、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局部)、八大山人《西园雅集》卷、黄慎《东坡玩砚图页》等。宋人《赤壁图》、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林逋《自书诗》等作品,应是首次与大家见面。苏轼极为推崇的《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此次展出明拓本。不苟言笑的雍正帝也喜欢安命乐天的东坡居士,御笔《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回也出来会客了。
馆主数年前曾在台北故宫见过《寒食帖》。据介绍,两岸故宫博物院藏有30多件苏轼书法真迹和多幅传为苏轼画作。其中,台北故宫藏有《寒食帖》《宝月帖》《廷平郭君帖》《致运句太博帖》《北游帖》《京酒帖》《新岁展庆帖》等。不过,略为遗憾的是,台北故宫收藏的苏轼名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苏轼晚年《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这次未能出展。
观展结束后,馆主顺便在宫里溜了一圈。阳光下,映入眼帘的宫殿,金碧辉煌,与紫禁城外的高大红墙融为一体,庄严肃穆。馆主驻足期间,思绪如潮。曾经威加海内的黄袍主人已渺不见影,连最后的归宿也被考古了。两千多年来,几乎无例外。历史不经细看,巍峨精美的宫殿也经不起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曾为林木之王的宫殿巨柱,现也红漆斑驳,盖不住岁月销蚀的落寞印痕。的确,联想到京城西北圆明园和雅典帕特农神庙剩下的断壁残垣,巨石都留不住,更何况精贵的木头?
丹宸永固大概只是人的一种念想和奢望。因为任何人都是有局限的,无论巨人或小人。天下之大,又岂能是大明大清皇族所能独享?智者老子早就说过: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像任何特立独行的水滴,终会烟消云散。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生于无垠。道理浅显,知易行难。只有皇室贵胄极少数人获益,而绝大多数“韭菜”为代价的老剧本,轻车熟路地演绎了数千年,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在你死我活的丛林里。悲哉!
然而,未曾有过丹宸永固奢望的苏东坡,却潇洒地活成千古风流人物,得到千百年来人们生生不息的挚爱。在东坡之前,我不敢妄言。但自东坡之后,只要有人在,东坡就一定会活着。他少年得志,名满天下,中年遭陷,晚年颠沛,可天纵之才的东坡居士,从未自感怀才不遇、埋汰天道不公,总能乐天知命,物我两忘,悠然自得,与民同乐。馆主想,他的秘诀不外有四,“大江东去,浪淘尽”洁白如雪的人格品质;“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为国忧民的侠骨义胆;“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共婵娟”这样爱人如己的情深意重;“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明月清风。
苏轼以一己之力,垒起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屹立在世道人心。千百年来,人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丹宸永固的紫禁城,耗费了亿万银两,由万千人六百年戮力筑成,它确实是人世间的一个精美的大道具。可是如果岁月不喜欢了,道具还会在吗?而东坡呢?他会一直陪伴着你我,温暖着世间,快乐着人心。
明唐寅绘苏轼与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一众友人的《西园雅集图》行文至此,馆主突然想起有英国人曾说,大英帝国可以没有东印度,但不能没有莎翁和牛顿。咱是否也可以这么说,丹宸永固当然好,但更不能缺少苏东坡。故宫博物院同时推出这两大展,令馆主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深谢!
清代包世臣书苏轼诗《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