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朱雄增
我在朱教授的门下学习了五年,朱教授是带我进入肿瘤病理学殿堂的领路人。难忘五年里朱教授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无论学术还是为人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水若鸿
我于1993年考入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在五年的本科学习生涯里,首次接触到「病理」这门学科。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读了阿瑟.黑利所著的描写病理医生的《最后诊断》一书后,这个专业在我眼中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1998年,我获得了免试直升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出于对病理的向往,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病理专业。
在那一年的初夏,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导师,全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朱雄增教授。朱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智慧长者,这也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始终持续学习
朱教授194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毕业后正值文化大革命,被分配到安徽广德县农村基层作为全科医生工作了十几年。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没有磨灭朱教授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1978年他考入上海医科大学为顾绥岳教授的研究生,研究软组织肿瘤病理,从此与病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毕业后任职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和病理科副主任。
1986年赴美国纽约关节病医院病理科师从HASissons教授学习骨和关节病理。1994年赴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病理系师从AC Feller教授学习恶性淋巴瘤病理和分子病理学。
朱雄增教授主编的《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对病理的热爱源于对患者的关心
朱教授由衷地热爱病理事业,全身心投入肿瘤病理的诊断和研究工作。他业务精湛,是病理界的泰斗,几乎各个系统都有建树,尤其擅长恶性淋巴瘤、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诊断和研究。他声名远播,每天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请朱教授会诊疑难病理切片。
朱雄增教授为大家讲解数字切片
因为患者众多,朱教授经常从早到晚坐在显微镜前不停阅片。由于用眼过度,有一次甚至结膜血管破裂出血。尽管工作非常繁重,看着患者焦急求助的眼神,朱教授总是尽心尽力,帮不计其数的患者解决了疑难病例诊断问题。
朱教授医德医风高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而且从不接受患者的红包和礼品。
教书育人,毫无保留
朱教授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桃李满天下。如今朱教授的学生们活跃在全国乃至世界病理界,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在朱教授的门下学习了五年,朱教授是带我进入肿瘤病理学殿堂的领路人。难忘五年里朱教授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无论学术还是为人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学术方面,对于我这样毫无临床经验的应届毕业学生,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朱教授都给予我不厌其烦的指导,是我病理知识的启蒙人。
在为人上,朱教授认真、正直、乐观,热情,对我人生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朱教授身兼学术和行政职务,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总会挤出时间和学生们探讨课题的设计和进展。他一直密切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对国内外最新文献的熟悉和课题设计思路常让学生们敬佩不已。
2006年,朱教授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朱雄增教授通过衡道医学新媒体
为全国各地的病理同仁讲课
朱教授对全国病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党的先进性教育后,本院病理科与龙华医院病理科进行「结对子」活动,此后朱教授一直义务帮助龙华医院病理科解决疑难病例诊断问题。平时朱教授还经常义务帮助中山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兄弟医院解决疑难病例诊断问题。
朱教授非常注重对病理科进修医师的培养,他认为这些医生都是全国各个医院的精英骨干,把他们培养好了,就会有助于促进全国病理事业的发展。
文字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