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人物】袁静萍:从护士到病理专家的励志人生
这条稳步上升的轨迹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直到如今,她仍然是每天都从早忙到晚,每个月只能抽出1-2天陪家人。
坦诚热烈地全力以赴,追求更多,付出更多,收获更多,这就是袁静萍的病理人生。
袁静萍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国家(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入选武汉市卫生局第二批百名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在国家级,省市级会议上做专题讲座50多次。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乳腺疾病学组(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女子医师协会病理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肺癌病理学组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成员;武汉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委员;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科研成果: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鉴定课题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副主编、参编专著4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奖1项,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优秀硕士论文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曾获奖项包括: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3),武汉市科技局科学技术成果认定(WK201207012和WK201204005,两项,2012),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第六届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7),武汉市科技局科学技术成果认定(2007),武汉市科技局科学技术成果认定(WK200709007和WK200703013,两项,2007),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5)。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专业上:
精益求精
”
袁静萍的父亲是医生,极为热爱医学,当她因高考一分之差不能读医学院本科时,父亲就给她填报了专科护理专业。五年的护士生涯,由于不适应倒夜班,多次生病,心律失常频发,最后决定选择可以不倒夜班的病理学专业继续深造。当时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都不接受专科毕业生跨考硕士研究生,因此填报了欢迎广大专科生报考的衡阳医学院,当衡阳医学院的知名硕导苏琦老师接受她成为自己公费研究生时,她下定决心做一个优秀的硕士生,回报老师的选择和鼓励。
提起那三年的苦读,袁静萍的用词竟然是「生命中最快活的时光」:每天就是学习、做实验、发文章,单调枯燥的病理学习在她看来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她几乎每门功课都考得很好。做实验的时候,一开始8个月都无甚进展,她也不急不躁,继续钻研,坚持到第9、第10个月,势如破竹,一举成功,她带着「湖南省优秀硕士」的荣誉称号顺利毕业。
袁静萍的病理生涯正式开始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病理科。来到这里的第二年,年仅30岁就被提拔为科室负责人。仓促上阵,个中艰辛自不必说,她深知要带领一个科室,就必须在业务上和管理上都能服众。那时候,她的一天往往分为两段,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半,她忙于让科室协调运转,无论是业务还是杂事,哪里需要就在哪里顶上;晚饭过后直到子夜,则一心扑到学习上,读书看片雷打不动。
幸运的是,心无旁骛、每天沉浸在学习中的她,效率特别高。除了常规诊断,她还努力学习外聘教授的术中快速冰冻诊断,加上自己的悉心揣摩,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一高难度的业务。有一次,那位教授因病缺位,袁静萍当仁不让站出来,冷静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令大家惊讶的是,这时距离她独立签发报告才三个月,但实际上她已为此积累了三年——三年间,袁静萍没有任何休闲娱乐,利用业余时间看完了科室里过往六年攒下的所有片子,差不多三万个病例。
做管理:
以柔克刚
”
提起科室管理工作,袁静萍最为自豪的有两点:一是无论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她带领下的病理科医疗安全,发展快速,临床满意,优秀员工迭出,多次被评为医院最佳文明科室,优秀规培基地,优秀教研室,获得医疗质量奖,突出贡献奖;二是她主持的病理科也成为病理医生向往的地方,曾经在科室招聘中创下录取比例50选1的纪录。
袁静萍的经验就是抓住病理科最为关键的质控环节来发力。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后,她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向院领导反复说明病理工作的重要,告诉他们病理科的管理「质」胜于「量」,这使得病理科的质控工作有了理念和组织保证,有了领导的支持。
在病理科的管理过程中,袁静萍采用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病理质量管理模式。她认为病理科的价值在于临床的满意度,服务好临床,就是最终服务好了患者。有一次临床医生反映:肺癌穿刺标本诊断后没有足够的标本做分子检测。袁静萍以此为契机,用一段时间重点抓流程管理,要求标准化取材,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精细制片,诊断水平高的医生诊断,每个环节都不能浪费标本,并且质量与奖金挂钩。这样从取材到发报告,做了标准化流程后,科室再也没有出现相同问题。
临床提出肿瘤组织病理报告规范化的要求后,袁静萍在科室开始设立亚专科,让各亚专科组长根据最新的指南,制定病理报告模板,包含临床治疗需要的所有的病理诊断信息。当临床希望病理报告快速时,袁静萍做了不同标本的管理流程,每个环节专人管理,有限定的时间完成任务,通过信息化的流程管理,病理科的报告3天发出去的比例高达96%以上。通过这种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管理,病理科的报告准确、规范,快速,受到临床的广泛欢迎。
这种坚持在医院里逐步显现出效果。一方面,快速又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赢得了临床的一致好评,每次在医院优秀科室评选的征求意见环节,临床科室都给他们很高的满意度评价,对病理科非常尊重,邀请病理科医生参加各科的多学科讨论。另一方面,严格的质控逐渐在科室里树立起严谨准确的业务导向,辅以适度的经济激励,推动形成工作绩效的良性循环。
除了去新加坡等地参加课程专门学习管理,袁静萍也注重自身的观察和总结。作为女性管理者,她带团队的一个特点就是只鼓励、不责备,只奖励、不惩罚,尊重每一个人,充满人文关怀。她特别坦率地说,以前发现问题也「刚」过,但是效果不好,甚至激起了被批评者的逆反心理,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更不利于把工作做好。后来她琢磨着改变了做法:如果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的人就会感受到一种无言的惩罚,效果就达到了。
科室的环境和谐了,工作规范了,袁静萍又着手学习型科室的建设。科里70%的医生工作不满四年,团队非常年轻,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快速成长。她说:医院是一个靠技术生存的单位,医生是一个必须终身学习的职业,科室的主要气氛应该是学习,不断地学习!
袁静萍为科室制订了非常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周一是组胚和解剖课,由新员工、规培生自己讲,目的是让他们迅速学会取材,并为诊断打下坚实基础;周二是常见疾病的诊断课,由主治医师讲常见病的规范性病理诊断;周三是疑难病理诊断课,让高级职称医师讲解疑难罕见病例及其诊断思路。还有误诊漏诊病例课,袁静萍带头分享自己遇到的漏诊误诊病例,让一个人犯的错,变成全科室都不会再犯的错,这种方法在保证医疗安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静萍还鼓励大家做科研写论文。她亲自讲解论文撰写方法,论文投稿的技巧,并且把自己的办公室开放给大家上网,方便查文献找资料。她还设定了科研秘书岗位,由科研能力强的博士给大家修改论文,投稿。通过这样的努力,取得丰硕成果:病理科的论文从零开始,每年投稿的论文和发表的论文双双呈现倍数增长,连续四年向全国病理年会投稿的论文数目均在全国前十名。
对生活:
坦诚热烈
”
自从踏上病理这条路,袁静萍不断地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2011年她开始在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常常熬夜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当时她已评上正高职称,诊断业务和科室管理不仅在医院里、在行业中也都好评如潮,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这么辛苦?她的理由很简单:「对科研有帮助」。
业务和管理两手抓,临床和科研一肩挑,袁静萍的负荷与压力可想而知。仅业务这块,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全年常规病理诊断量5万多例、细胞学3万多例、病理会诊以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大约1万例,一年的业务量达10万例左右。这么大的工作量,医生人数少,又都很年轻,通过人性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同时教学方面也不放松,每年有200多个本科生和近10个进修生的教学,以及近20个规培生的教学,袁静萍带领团队认认真真做好各项教学任务,不断受到医院嘉奖,2018年她被评上全国优秀规培基地主任。
袁静萍不仅在事业中全力以赴,对生活也同样诚意满满。她喜欢见缝插针地发布公众号推文和朋友圈信息,除了工作,也有很多业余点滴:她会为办公楼前一朵灿烂的梅花而驻足一分钟,也会为健身过程中的小小进步记上一笔,她会坦承自己在穿衣方面不太自信,认真写下自己买衣服的心得,也会描述一个难得的二人世界悠闲周末,大方而甜蜜地告诉大家:和爱人的两天相互陪伴让她重温了初恋的感觉。「我喜欢记录每一天的生活,我希望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袁静萍说。
毫无疑问她是用力的,而且也从不为了显示自己能力强、而去刻意营造轻松自如的表面印象。「我每做一件事都比别人付出更多」,袁静萍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她曾经撰文记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优秀同事沈吟教授,取的标题是《哪有什么开挂人生,不过是拼死努力而已》,而她自己,也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每次做人物访谈,都被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感染,病理人对工作的执着,对学术的热情,对患者的关切,对生活的感悟,是那样光彩焕发,催人奋进。小衡希望后续能采访更多鲜活、精彩的病理人,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同事、老师、朋友,请不要犹豫,推荐给我们。下一位衡道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使用时注明「来源:衡道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