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草书白居易诗《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黄鹤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 张琳摄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黄鹤楼内景 张琳摄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黄鹤楼景区 张琳摄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景区匾额 张琳摄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诗人:白居易 朝代:唐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白居易像
本诗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公元815年,诗人因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赴任,途中经过江夏(今湖北武昌),友人卢侍御和崔评事在黄鹤楼摆上美酒佳肴款待他。宴会结束,二人又陪同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观景。
黄鹤楼景区 张琳摄
这首诗的前两句与题目呼应:在长江边的那座古黄鹤楼上,好朋友卢侍御和崔评事花费心思为诗人设宴并邀请他同游。中间四句描绘诗人眼前美景,精彩异常:云水寒冷,楚思缥缈,管弦奏出的清脆商调又增添了秋色。“楚思”句既包含了作者对屈原当年被放逐心情的感受,也暗指诗人被贬。“白花”二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受到历代评论家的不断称赞,有人甚至认为其与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不相上下。一写秋色,一描春景,可谓各有千秋。
黄鹤楼景区 张琳摄
也有人批评这两句不够真实:头陀寺在江夏城东的高处,而长江在江夏城(今武昌西),两地距离比较远,长江的浪花再大也溅不到头陀寺。“艺术源于生活,必然又高于生活”,我们姑且不论长江的浪花能否溅到头陀寺,白居易这两句诗本身就为黄鹤楼和江城鄂州增色不少。
黄鹤楼内景 张琳摄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纵然楼外都是从来没有观赏过的美景,楼内的酒宴歌舞也热闹无比,但都无法排解诗人内心无尽的烦恼,只能“醉来堪赏醒堪愁”!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墨迹1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墨迹2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1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2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黑金版1
张琳草书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黑金版2
作者简介
张琳,1980年生,汉族,湖南人。号鳞翮轩主,别署龙潜堂主、骨梗先生、山隈居士、乡岗散人等。为人性情爽朗,秀逸特立,尊德乐善,肝胆照人。多才技,工书法,擅绘事,喜游历。
2019年,张琳游黄鹤楼留影
自幼秉承家学,雅意翰墨,名动乡里。书法早期规模柳公权,宗法王羲之;而后博涉诸家,广学前贤,遍临名迹,参以众法,精磨熟练,融会贯通。自此笔力益进,修养愈深,体兼数妙,自开新貌。
其楷书清健挺拔,风神峻整,刚柔有致;行书遒劲秀逸,跌宕流丽,超妙有姿;草书则笔挟风云,龙飞凤翥,灵转无羁。
画笔所挥,写形赋色,如镜取影,情神逼肖,精妙入微。
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