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之九)

王曙摄影散文之884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回忆童年不仅仅是怀旧那些无忧无虑,经常用童心来诠释当下的生活,生活就变得有滋有味,轻松活泼。

我的童年

    ——童年和少年曾经在这里走过

(之九)

在老家的东南窗下,有一座偏厦小屋,屋里住在孤孤单单的老两口。我们小时候都叫他们“隔壁爷爷奶奶”。他们慈眉善目的,给人一种善良忠厚的感觉,一辈子过的极为清贫。老爷爷专门为别人办理丧事,给去世的人沐浴穿衣,化妆整容,入殓钉棺。老人家懂得相当多办丧事的道理和规矩流程,武林门一带凡有办丧事的都会来请他老人家。每逢大年初一母亲都会让我们拿一些糖果糕点去给邻居拜年。“隔壁爷爷奶奶”家境困难,但见到我们兄弟姐妹总是高兴得不得了,没有什么招待,在一个热水瓶里放上一些青橄榄,搁进白糖泡在开水中,倒在碗里让我们喝,这是老人的最高待客之物。我们都会将这碗流淌着橄榄清馨的糖水一干二净,老人见状,高兴得眼睛都笑弯了,满脸的皱纹拧成了一堆。

1950年夏天,我在奶奶屋里倒开水,一不小心热水瓶的水倒到左手背上,烫得我像杀猪一样地嚎叫哭着,父母都不在家,奶奶吓得慌了手脚,支着一双“三寸金莲”楼上楼下地跑着,找药物。隔壁奶奶听到哭声就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见状赶紧打了一盆冷水将我手泡在冷水中,又叫我奶奶去泡了一大碗白糖水让我喝下,说是能够起镇静和消炎的作用。隔壁奶奶有条不紊地处理,别说还真管用,不一会就不那么火燎火烤地疼了。隔壁奶奶还从她家来取来一小瓶油,瓶盖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给我涂抹在烫伤处,后来才知道那是陈年的“獾子油”,真有效果,没几天就痊愈了,而且没有留下丁点的疤痕。

离开杭州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了,真想念。老家的房子也因为路征而拆除了,对面茶馆的沈老板娘在前几年也驾鹤西去,谁也不知道隔壁爷爷奶奶二老后来的状况。我曾经在当兵时探亲路过杭州,特意地去寻找老房子的方位。宽阔的大马路淹没了老家,那茶馆没有了,狮虎桥边的百年老酱店没有了,马路对面的自来水站没有了,找不到赵嫂的身影,发小应祖培的老家也不见了。附近有一家竹器作坊和一家油纸伞作坊也不见了踪影。小时候经常坐着油纸伞作坊的门槛上。看这些师傅用木槌在一块青石墩上,噼噼啪啪地捶打一摞摞浸上桐油的纸,然后将纸一片片地粘连在伞骨架上。那股浓郁的桐油味飘得很远很远。竹器作坊里也相当热闹,一根粗大的竹子到了师傅的手中不一会就变得服服帖帖的,竹青,竹簧,变成面条一样柔软。什么竹床、竹柜、竹椅子竹凳子、竹筐、竹簸箕、竹篮子、竹斗笠、细到用竹丝编的灯笼和竹簧拎包,几乎没有东西他们不会制作的。当时发现那些师傅基本是都是秃头,有头发的也是稀稀拉拉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竹子里的粉末会损坏头发。

这些统统的消失了,只有洗马桥还在那里躺着,讲述着古往今来,陪伴着我的思念。

还有一位不能忘记的老人,她是爸爸妈妈的至交,我们都叫她“戴阿姨”,是一位大家闺秀,在松木场外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幢别墅,四周全是花苑和果树。那院子漂亮极了,戴阿姨就一个人居住在那里,打理着花苑的一切。她养了一只相当精灵的母羊,明天到了挤奶的时刻,自己就爬上高高的挤奶架,戴阿姨站着就能挤奶,挤出的奶一个人喝不了,经常请人给我们家送羊奶。院子的一隅养了不少的鸡鸭鹅,热闹极了。我上中学的路上就会经过戴阿姨的家,经常到她家玩耍,她格外喜欢我去。每次推开院外的那扇“叽叽嘎嘎”的竹门,戴阿姨就会在屋里叫道:“是晓梦来了吗?快进来。”她的嗓音相当特别,带着丁点的沙哑,充满了浑厚的磁性。我特别喜欢她栽种的那几盆“合欢”花,那种带着浓浓甜味的香味,总是吸引我久久地伫立在花旁。后来,她和杭州大学的教授,大文学家郑晓沧先生结婚,就卖掉别墅搬到城里龙游路居住了。在我印象中戴阿姨是一位相当能干而独立的女性,好强,和善温柔,能干体谅别人的热心人。我们家无论有什么大小事,她总会到来,而且帮助的服服帖帖的,顺顺当当的。

生命的旅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的人,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一些成为挚交,一些是邂逅匆匆而过,所有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增添着生活的智慧。当你静下心来时梳理自己身边的曾经,将那些深交的和偶遇的朋友从沉淀中唤醒,把他(她)们的优点和闪光点串联起来,便能照亮自己前方的道路,不会迷失。

难以诠释的奶奶

“穿街走巷”是童年的一种记忆。

我们能够理解多少?

一辈子

当我拍摄这位老妈妈时,脑海中浮现“隔壁奶奶”的音容笑貌。

冬去春来

令人难忘的小桥流水人家

埠头的早晨

老街坊

这就是生活,简而不凡,平平淡淡。

静谧的水乡

(0)

相关推荐

  • 【瓜甜瓜都是瓜】王延忠| 两个寡妇的风流孽债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两个寡妇的风流孽债   大约是清朝的咸丰年间,爷爷的爷爷领着两个儿子从山西省太原府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他们开荒斩草,把汗 ...

  • 「保姆伴」:独居老人与单身母亲的隐秘交易 | 故事FM|保姆|丧偶|玉梅|同居|独居老人|单身母亲

    「保姆变后妈」这种略带猎奇色彩的都市奇谈,在人们的认知里都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人们往往会把「保姆」描绘成巧言令色,通过欺骗善良的独居老人,从而窃取家庭幸福果实的形象. 但是,这样的剧情或许早就「过 ...

  •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2021.4.6/星期二/晴/第97篇日记 昨天清明节,我和LG回老家去给爷爷奶奶扫墓. 那个承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老家,那个从青瓦白墙的新房子变成破败不堪的老房子的老家,对我们的回家无言以对. 老家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信阳人拜年,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军哥微信:37096414    新 年 好 今天是大年初三, 军哥在这里 ...

  • 剩下的果实|中篇连载(14-15)

    简 单 →热爱文艺却理智 →拥有现实却不忘初心 →万人诺诺要倾听自己的声音 文|杨春富 图|网络 15 回到家里,孟天向父亲汇报"战况".父亲感觉有戏,并有点沾沾自喜,他说:如果能 ...

  • 让我们握手言和

    (本文写于孩子五岁那年,发表于<西南军事文学>,今天对孩子而言,仍有教育意义.现在儿子上了初中,回首前尘旧事,依然警醒.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与少年,但也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够懂得上 ...

  • 从今天起,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爷爷

    2020.11.30  星期一  晴  第342篇日记 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今天,爷爷入土为安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或许,爷爷在不知不觉中寻寻觅觅上下求索了九十年,终于找到了他的答案 ...

  • 八桂风 | 散文品读 | 母殇(随笔) 下篇

    <八桂风>微刊  2017.9  总第09期 作者简介:陆阿勇,本名陆锡勇,生于70年代末,曾任报社记者编辑.城管队长.机关秘书等,宾阳作协秘书长,现供职于南宁市宾阳县某参公单位. 下篇 ...

  • 马 利丨母亲的那方月季园

    初夏时节,西安的大街小巷.小区院内.栅栏墙上,总能看到那一簇簇漂亮.惹人眼球的月季花,大红的.粉的.白的.黄的,那种赏心悦目尽在路人眼睛的喜悦当中.每当看到这些月季花,我就不由想起老家院子里母亲的那一 ...

  • [黄石文坛]熊海玮的散文《老家三件宝》

    老家三件宝是奶奶保存的记载有爷爷名字的喜报.地契和光荣证. 喜报 第一件宝贝: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曾祖母刘文英发来的爷爷在朝鲜学文化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 这说明志愿军战 ...

  • 躺吃躺吃,世界上还有比躺吃躺吃更完美的事情吗

    2021.8.21/阴/星期六/第234篇日记 今天一天,是躺吃的一天,因为我们今天回老家了. 本来早就计划暑假回老家玩几天的,都是这波疫情给闹的,生生在家里隔离了28天. 今天是隔离完的第一个周末, ...

  • 夏海银:遗失的亲情

    春暖花开 遗失的亲情 院第四天,清晨被大姐发来的微信吵醒,内容是她和表姐的聊天记录.她俩聊天记录是关乎外公的病情.我看完信息后,很是气愤,但更多的是伤感. 气愤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表姐变了,只顾着自己母 ...

  • 情感|老阿姨倾诉:“后悔孩子不在身边长大,婆婆带大的孩子跟妈不亲”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想,没有人愿意母子分离,将孩子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 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多半宠溺,自卑又霸道.最关键的一点,跟爷爷奶奶的感情很好很亲近,跟爸爸妈妈的感情似乎比较疏远. 一位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