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是什么意思?有无道理?
古人对于“商”,是褒贬不一的,例如早在《诗经》中,就记载着“商人重利轻离别”、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提出了“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排在末位。然而,即使如此,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市”,在南北朝的《木兰辞》中,就曾记载:“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隋唐时期,则出现了坊,到了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人们可以二十四小时营业。再到明清时期,这出现了商帮,有晋商、徽商、闽商、粤商、浙商等等。
古往今来,从春秋时期的范蠡、到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从明朝的沈万三,再到清朝的胡雪岩,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商能人。
关于“商”,人们也曾听过一个成语“无奸不商”,其实这个词在古代,最初还是个褒义词,叫“无尖不商”,形容古代的米商在售卖米时,不仅仅会将顾客的米斗装满,而且还会多舀一些米,让米斗中的米冒尖,因此称为“无尖不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尖”与“奸”谐音,渐渐地被说成“无奸不商”
无“尖”不商,指的是一种经营方式,既让小利给顾客,关于经营,在农村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叫“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无道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知道什么是“九毛九”
第一、九这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在《周易》中,代表着“阳数”,例如九月初九,便是“重阳”、“双阳”,而在道家中,“九九归一”,双九代表着圆满,因此,定价九毛九,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
第二、“九毛九”在山西一带,代表着精打细算,有相关的典故流传于世,延伸意义便是代表商人的严格控制成本,薄利多销。
第三、“九毛九”可以是一种定价策略,与现代人们所说的“九九折”、“九十九块九”类似,相对于“一百”、“九十九块九”能然顾客心理上觉得比较乐于接受。
因此,才有“宁卖九毛九”的说法。
关于“一块一”
则有另一种说法,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叫做“对物九毛九,对人一块一”,人们购买的,除了物品之外,还可能是服务,其中购买服务是针对人的。
一件一块钱的物品,或者一块钱的服务,对于物品,讨价到九毛九,买到的东西质量没有丝毫影响,然而对于购买服务,则不然,讨价到九毛九,可能买到不足价格的服务,相反,一块钱的服务,多给一毛钱,反而会得到更高的服务,别小看这多出的一小部分,反而然人觉得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弹性退让,会让买方得到更多的好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舍得”智慧,因此才有“对人一块一”的说法。
相对而言,对于商家来说,便是“不卖一块一”
以上,便是“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的由来,你觉得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