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兴隆街道西甘河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已拆迁)

位于兴隆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东甘河村1.5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11公里。东与东甘河村接壤,东南与堰渡村西堡子相连,正南与张王村连畔种地,西南与枣林寨、南埝、三埝相接,正西与南张村、童家寨村民地头搭话,正北与楼子村韩家堡、赵家堡隔西户公路相望。

由“围墙子”(三畏中堡),东堡子(信义堡)、南堡子(礼仪堡)、西堡子(仁义堡)四个独立堡子组成的一个大村,是长安区除贾里村、北张村之外,又一个超过5000人的大村大社。现有5600多人,耕地6100多亩,西堡子为一、二村民小组,围墙子为三、四、五、六村民小组,南堡子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村民小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子将被全部征迁,让位于西高新三星产业园“三星电子闪存芯片”企业,将成为几万人的现代化工厂。

西甘河村设于隋末唐初,据史念海先生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之《唐代长安乡里图》记载,唐代兴隆地区只见于东甘河、西甘河、枣林寨三村。

“围墙子”中堡子只有南门和北门,南门城墙上砖镂刻有“三畏中堡”,南门外是古排水渠,也叫甘河渠,流往沣河入渭。围墙子北门两道城墙、两道城楼、两道城门,相当于西安西门的“瓮城”,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能。村中街道主要有南北正街,村中南街有刘家巷,西街有张家巷、王家巷。

东堡子城墙开有东门、南门和西门,南门砖墙上方粉墙写有“信义堡”。以郭姓为主,张姓次之。街道布局为“十”字形,东巷住郭姓,西南住王姓,东北住郭姓和张姓。

南堡子只有一个南门,城门墙粉墙上写有“礼仪堡”,格局比较整齐,分南北正街,东西小巷两旁排开,村里以白姓为主,张姓次之,所以称为“白家堡”。

西堡子分为南门和北门。以张姓为主,郭、陈、贺、廖为少数,所以称作“张家堡”。

古村落各村各社的庙大大小小,星罗棋布,西甘河村也曾有过十多座庙宇。

围墙子东北角,有一个七八丈高的土塔,虽不高,但也古老闻名。南堡子正东也有塔。

东堡子除东门外那两株大柏树外,庙群中间还有棵大皂荚树,东南方向路旁也有棵大皂荚树,20世纪70年代还在,地质勘探打深水井之后才被砍伐。南堡子西南角“大庙”附近,有棵大白杨树,只一个枝,三个人才能合抱住。西堡子南门外有株大槐树,真可谓千年树王,据西村王生茂老人回忆,“二十个小伙子都搂不住”。可惜民国间被砍伐。南门外还有棵皂荚树,三搂半粗,砍伐较迟,每到秋后,每家摘皂荚,一家一大笼子都没摘完。

(西甘河出土文物)

古代西甘河村布局严谨,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有稻田,有荷塘,有莲藕,荷塘里有肥美的鲤鱼、鲫鱼和黄鳝,稻田高处是旱地,种有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经历了隋唐宋元明清,村子由小变大,到了清代中期,同东甘河一样,也发展成为集镇。

西甘河有四个古会,其中正月初五的“灯笼会”最有名。其次是七月十一“七月会”,村中照例要演大戏,每次都热闹两三天。再次是三月二十八“三月会”和十月初三“十月会”,即“看忙会”和“追糕会”,一般都要演戏和耍“灯影子”。

古时候是一个大村、穷村,土地面积少,农民种庄稼所得有限,只有出外打工谋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会了做小买卖。实在没办法的,就去南山打柴,然后挑到城里去卖,换回油、盐、米、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中没有大地主。

(李瑞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省委书记李瑞山在长安县赤兰桥村“蹲点”,为赤兰桥村找来个为省外贸“砸核桃”的副业,使村里的经济有了空前提高。为了提升周边村的经济发展,李瑞山书记组织县委及各村书记在赤兰桥召开如何提高村办企业的经济发展扩大会。时任西甘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白耀华同志开会回来,为本村办翻砂厂,起名“西甘河铸造厂”,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了钱,又办起铝厂和磷肥厂。还办了个“南厂”(翻砂二厂),当年也给大队上缴利润13万元。厂子多了,经济管理也必须跟上,由此,大队成立了“多办室”(多种经营办公室)。大队有了钱,于1980年3月盖成全公社最大、最漂亮的大戏楼,月月给群众放电影,隔三差五就为群众唱几场大戏。有一年从正月初一演到正月十五。有了钱,每年夏忙上粮,大队给每户每斤粮补贴2—5分钱。有了钱,每到七月古会,大队给每户按人头分10元钱。

由于该村大,学校三迁,规模越来越大,2003年至2004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校,盖了南北两排三层教学大楼。2006年至2007年,又在两排教学大楼的东侧盖了一座三层会议室、电教室等一部“十三室”大楼。又盖了八字大门、门卫室和假山。西甘河小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甘河中学的教师说,精尖子人才基本上都出自西甘河。

张振刚,西甘河二队人,民国时曾任富平县县长,只当了一天,即感于官场黑暗险恶,辞职不干,挂印回家,在该村西边童家寨教私塾终其一生。

张兴武,西甘河人,黄埔十九期学生,曾在测绘局工作,同蒋介石关系深厚,生卒不详。

(王德轩)

王德轩,1928年生,1950—1952年在高级农业学校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书,1956年毕业分配到中科院水土保持所工作。1958—1962年去苏联攻读研究生、博士。现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1990年9月19日受到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省部级奖18项,厅局级奖19项,陕西省模范党员,曾被《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媒体采访。

白耀华,1931年生,1951年上长安速成师范,先后在细柳公社任乡党委文书,在长安宣传部工作,1962年支援农业,1964年任村支书,一干就是几十年。人们评价说:“没有白耀华,就没有今日之西甘河!”

另外,西甘河的自乐班,历史上也非常有名。老一辈有田德年、白正丙。

如今,原来的烂草房、泥瓦房变成了砖瓦房,各式各样的平房和楼房。村中人口质量也空前提高,文盲率为零,中小学普及率100%,高中人数占全村人数的35%,大专以上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考入重点院校的占全村人口的1.5%。每年都要出五六个名牌大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