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黄良街道解家庄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坐落于黄良街道办的最西边,南与滦镇街东石村接壤,西邻滦镇街酒务头村,西北与兴隆街里杜村隔河相望,东北方向与黄良街道聂河村相邻,东面紧挨西仁村。紧依环乡道,现有4个村民小组,230户,681人,耕地760亩。

村初建于唐代。1796年以前,村民大部分为难民落脚。早期主要以强、赵、庞三姓为主,现在姓氏庞杂,有蔡、丁、常等十多种。

村域有海石寺,雄伟壮观,周围松柏长青。因海石寺所建成村庄,名为“海庄村”,后历经多次演变,变成如今的“解家庄”。寺庙始建于1892年,分上殿、下殿、中殿共九间。后作为学校用房。1982年前后多次翻建。庙前原有树径2.5米、树高7米左右柏树一棵,紧邻此树还有一棵高15米、树径3米的皂角树,此树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乘凉的好场地,更是村民开会的场所,后因“文化大革命”和村规划,毁于一旦。

1949年粮食亩产不到70公斤。生猪100头左右,家畜存栏300只(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村四周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柿子树环绕,60年代自然灾害,由于柿子能够充饥,村民在食用之余将所剩柿子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

近几年来,全村不再是单一传统耕种,第二产业开始全面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157人,外出务工246人;以家庭为主的养殖户4户。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826元。成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西安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筹资65万元,完成村内外四条主干道及小道的水泥硬化,共计8600平方米。村办公室两侧修建950平方米的篮球场和群众健身广场,铺设地砖,安装36盏路灯,购置各种健身器材。

2009年,筹资20万元,修建四间两层的两委会办公室。卫生方面有专职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逢节假日,群众自发开展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村里还投资2万多元购置锣、腰鼓、高跷等文化器材,外出表演,多次获街道表彰。

如今,村经济以苗圃和花卉以及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生食堂务工为主导产业,占村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0%。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第二产业全面发展,全村建筑业从业人员157人,外出务工246人;以家庭为主的养殖户4户,惠及人数42人。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被名校录取达十余人。

常福元,二组人,1949年2月随部队起义参加革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2月23日英勇就义,年仅23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总部授予“光荣烈士”称号。

赵志新,原任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感谢图片提供:赵佳)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