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滦镇街道小新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秦岭北麓青华山下,距秦岭野生动物园1.5公里。

东与乔村连界,南与上王村和兵器工业部203研究所接壤,西与大新村相连,北与南、北八元村相望。全村耕地与山地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呈正方形,两纵七横十四道街巷。

8个村民小组,506户2068人。环山公路贴村南横跨东西,210国道沿村西纵横南北,皇峪金沙河环村南、村西绵延而过。硃洼潭水沿村北潺潺流淌。

据《长安县地名志》,该村原与西邻大新村系一村,称谓新村。唐初唐武则天执政期查田赋,在新村内建清凉寺和保林寺。清顺治元年(1644)乃名栗子新村。清末分为大、小两个新村,小新村建关帝庙、土地庙,冠小新村村名至今。

据唐代诗人温庭筠游翠微宫《题薛昌之所居》诗中“翠微应有雪,窗外见南山”之词,说明薛昌之所居在翠微山不远的村中。薛国公次子就住在新村,而迄今山外有薛姓的仅为小新村。薛昌之与薛国公次子均应居住在小新村村址。至清代初期已具一定规模,村东西正街系当时新村东街,有明代修建的东城门楼和护街宝塔,有薛家开设的中药铺,李记铁匠炉铺和时令杂耍场。

清咸丰年间,秦岭北麓连降大雨引山洪暴发,淹没东城门楼及东街半数房舍,灾民沿城门楼外迁建,形成中、南两个堡子为核心组成的丁字形村落。

据关帝庙建庙碑文记,清末仅薛、毛、杜、李、赵、王、张七姓村民,40余户约200人,其中薛姓最多,占30%左右。村内及周边多布沙丘、冒水潭及沼泽地。村中南北路至马桩向北延伸,相传马桩因马桩石而得名,系武汉帝刘邦鸿门逃宴入汉中时拴马休息之地。南北路应为古雍梁大道。东西路在20世纪整修时曾发现汉唐瓦砾壶片等路基垫底,应系汉唐时沿山连接东西的古官道。至民国17年至18年(1928—1929),陕西连年旱灾,商洛、蓝田等地灾民近20户40余人陆续在村周边沙丘地,搭棚围宅落户谋生。

时村中薛氏家族聚财北移建薛家堡子,杜氏家族在北场增建新宅,毛氏家族在南场新建庄宅。至此,一个较分散的村落形成。

其后因民国21—22年(1932—1933)关中暴发霍乱病疫情(俗称虎烈拉),村中染病死亡达200人以上。故至1951年,村落和村民数量较前基本无大的增变。时23个姓氏,208户869人,住房458间(室),其中约14.5%为茅草房。

1965年至1975年农业学大寨,平整农田地1500余亩,挖修田边水渠2.2公里,修建地下拦水暗渠3.1公里,地下水渠1.2公里,挖修6700平方米水库一座。靠架子车拉,肩挑背扛,在村东建起2730平方米四层村民楼一栋,迁移村南北两头零散居住户49家,拆除老房172间。至1980年,除去住居民楼者外,居住全部瓦房化,摘掉了茅草房帽子。

1990年实施第二个村建计划,经过近20年努力,先后对原两条主街道实施拓宽,对不规范住房结合道路建设进行调整改建,对危困房分期分批进行新建,对非规划的住房进行三次突击迁建,还陆续安排居民楼家庭与分灶户家庭的房屋建设。2000年居住条件实现砖混结构庭院化;21世纪以来,通过争取项目,自筹资金,以工代账等方式,先后于2002至2003年对村内街巷与周边道路10.2公里路面全部进行硬化。修建路边排水阳沟3300米,并对道路统一实施绿化,大街小巷统一设置固定垃圾箱。

2004年对陈旧老化输变电设备全部拆除更新,更换为大容量的输变电设备,并在村内大街小巷及周边交通干道安装路灯。2005年针对村办小学多年利用原村办牲畜饲养室办学,危困教室时时危及师生身心健康的现状,对村办小学实施迁建,建设教室与教工宿办室二层新楼房和活动场地。2009年,两委会自筹资金,在村东侧建设集村两委会办公室、老年活动室、村民图书室、关心下一代办公室五室于一体的两层楼房,购置各类硬件设备18件套,在办公楼前建设村民娱乐健身场地,安装配置各类健身器械20余件套。2011年,钻打230米深井,配置深井泵与自控机,铺设入户管道网,自来水入户。

1955年在全县率先进行“沼气气灯”示范建设。1959年为提高村落卫生,便于牲畜类便肥入田运输,在村北建设全村牲畜饲养室,改分散饲养为村外集中饲养。1961年面对无情旱灾,青年火电连在村北创建水力发电站。1973年与西安搪瓷厂合建西安搪瓷厂小新村分厂。

(西哈努克亲王)

1968年被评为陕西省农业学大寨先进村。1968—1978年,村接待站和村农科站陆续接待了27个友好国家访问团38批次。其中1970年接待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接待国外新闻媒体团体18批次,接待国外留学生11批次,接待国内省自治区访问团12批次,地市团体28批次,县乡参观团队342批次。1970年和1972年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和国务院副总理王海容同志视察访问。多次受到陕西省省长李瑞山和西安市市长孙常兴等12位省市领导的视察指导。2010年通过西安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验收。2011年

荣膺“西安市长安区小康示范村”。

目前全村主要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人员占32%,从事装修业占32%,从事商业经营占5%,从事饮食服务占5%,从事运输业占3%,从事水电安装占2%,从事安全保卫占2%,他们中间22%的人员走出了家门,3名青年劳务输出走出了国门。

薛氏家族曾是隋唐时的豪门望族。新中国成立前后也涌现了不少志士仁人,其中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某师副师长级领导一名。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共十大代表一名,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地市级领导一名,县级领导三名,在各条战线上任高级技术职称四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两名,在农村医疗事业上自学成才颇有建树者一名,在城乡建设市场能识图施工颇具声望者近十名。先后考入大学者77名。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

  • 【乡土兰溪】芝堰历史文化村落概况

    芝堰历史文化村落概况 一.地理位置 芝堰历史文化村坐落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以北 8.9 公里,东经 119°21'22",北纬 29°22'12",地处兰溪市西北部三峰尖脚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小留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秦岭北麓,沣河东岸,东留堡村以东,红庙村之南,环山路北不足1000米处.现有327人,耕地210亩. 据有关地方志记载,该村属十六国战乱时移民 ...

  • 【长安村落】——王莽街道小峪河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西安东南六十里,是一个完全的山区村,居秦岭北麓小峪沟里,由小峪河村越过秦岭,相对的谷道亦称小峪.此峪是通向陕南柞水的大道.清同治年间,捻军即通 ...

  • 【长安村落】——五台街道小马杓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秦岭北部石砭峪中,距石砭峪口20余公里,海拔1050米.北与青岔村相邻,东与老龙桥相邻,西南与滦镇街道沣峪相接,有一小路可翻山而过.两个村民小 ...

  • 【长安村落】——东大街道大寺新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原位于祥峪乡政府西南29公里的高冠峪,高冠属河源头,原属祥峪乡,2002年迁于距东大街办东南3公里的高冠峪河东岸,改名大寺新村,现属东大街办所辖.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王家沟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秦岭北麓.210国道进沣峪大约有15公里,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山沟小河,早称红草河,红草河里分别有四个自然村:枣儿岭.王家沟村.大门村.佘家湾村,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北石槽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秦岭北麓山中,210国道982-985公里之间.分为北石槽和南石槽两个村民小组,210国道经过村庄.现有58户,198人. 在设置行政村以前,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青岗树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秦岭北麓沣峪沟大山之中,经210国道顺沣峪口沿公路路过黎元坪.喂子坪.观坪寺.北石槽.关石到青岗树村.依山傍水,环境优越,全村72户,245人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石峡沟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长安区秦岭山中,210国道973公里300米处路东,属纯山区村庄.全村现有48户,共计187人. 村域面积4443亩.有试验场和疗养所等单位. ...

  • 【长安村落】——滦镇街道徐家巷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终南山下西沣公路和西灵路交叉处,与西安市一〇二中学相邻.4个村民小组,1300余人,1400亩良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工农电网并存,交通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