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韦曲街道双竹村(要拆了,村史你了解吗?)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韦曲街道东南,樊川古道北大门处。沿公路两旁,村庄长1000多米。由刘、陈、张、郭、肖、韩、田、朱、米、贾、黄、王等姓氏组成,5个村民小组,380户,1180人,耕地780多亩。
村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宋人张礼在《游城南记注》中记载,北周时此处有官员居住。唐代,这里因生长一种珍奇的“对金竹”,故而得名“双竹”。当时的“对金竹”是韦氏宰相别墅花园中的一种稀有珍奇竹种,长安只有三家有此竹,其他两家为“对青竹”,只有对金竹杆身呈金黄色,两竹株连而生,最为珍贵,此地也便因故被称为“双竹庄”,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双竹村。
《游城南记》记载,双竹村又是御史庄的故址。御史庄是唐代达官贵人的园林,后为宋代侍御史范巽之的别业,故称御史庄。庄内有溪柳、岩轩、江阁、圃堂、林馆五处景观建筑,因此又称“五居”。还有“九曲池”和玉鉤亭等著名景观,并长有一种名叫“七叶树”的名贵树木,有唐代诗人许浑“九曲池西望月来”和罗隐“夏窗七叶连阴暗”等诗句。
村周围古迹名胜有:
一是牛头寺。牛头寺系樊川八大寺之一,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以佛经中牛首被尊为圣物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仍占地20多亩,有大殿、金刚殿各三间,僧寮房十多间,石幢一座,遍照法师灵骨塔一座,殿前龙爪槐形如华盖,四时皆花,以奇绝著称的四季柏依然生机勃发。后来寺塔毁坏,唯塑像仍存。如今,寺内又新修大殿,新塑佛像,金碧辉煌,香火旺盛,仍是一座宗教活动场所。
二是杜公祠。杜甫在长安居住期间,常以“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陵野客”自称。在长安生活14年,在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都是描写长安景物的。唐朝末年,人们曾在杜甫居住过的少陵原为他立过祠堂,可惜遗址已不复存在。现在杜公祠,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明清时期曾先后修葺过3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修缮,并于1960年设立杜甫纪念馆,后又更名为杜公祠管理所。1978年,杜公祠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布置有关于杜甫的图文资料,其中最珍贵的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写的《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刻拓片,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迹,可称为“镇祠之宝”。
三是杨虎城将军陵园。安葬着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蒋介石秘密杀害的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葆贞,杨将军的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随从副官阎继明和警卫员张醒民,杨将军的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桂及宋绮云和徐林侠二位烈士的幼子宋振中即小萝卜头等烈士。陵园大门上“杨虎城将军陵园”七个大字由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顺石阶向上,中间有一碑亭,正中竖立着巨大石碑,正面是1981年叶剑英元帅题写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背面刻有1949年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发给杨将军家属的唁电,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1984年书写。
杨虎城1949年9月6日被杀害于“中美合作所”后,特务们把他的遗体埋入花台内,盖上泥土,企图销毁罪证。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找到了烈士忠骨,于1950年从重庆移葬至陕西长安少陵原畔,政府在此建起陵园,是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革命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建于1958年10月,是长安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7月在解放长安小五台之战中牺牲的烈士所建。
上述名胜古迹,给村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文素养和精神力量,也成就了众多英才,其中有曾出席过全国文教工作者代表大会、荣获卫生部金质奖章的著名中医科学家黄竹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牺牲的郭向子等人。
2007年至今,硬化全村48条街道,为主干道路安装路灯46盏,修整700米排污渠道两条。投资35万元,打深井1眼,建起蓄水塔,安装通水管道,使全村户户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2010年7月1日起,共投资120多万元,修建村级办公大楼13间三层。同时建起18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健身活动广场,成立村级铜乐社和妇女秧歌队;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种植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型机械、车辆运输、门店经营、房屋出租、庭院经济和外出打工等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市劳模董建梅创办的安豆童装厂,有20多年的奋斗史,在外已设立8个加工点。2010年,该村还被确定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