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荒诞,不止是人生

阅读第1247天
这本书我又忘记了是什么原因购买的。只是知道它又是关于哲学方面的。
这次,是叫荒诞哲学。好吧,我想到了《等待戈多》。
加缪,名头很大,但是我不太了解。不过,目前能够从他的文字中给我带来共振。
今天,看完前面几节,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到了某些年轻人的荒诞人生吧。
01
主角默尔索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如果你稍微投入一点看这本书,看到那样的描述,可能你都忍不住心急。
女友问他,到底爱不爱自己。他觉得无意义。
问他要不要结婚。他还是觉得无意义。
老板问他要不要去巴黎办事处那个肥缺,他也是一副漠然的态度。
如果说的好听点,那是与世无争。如果更粗暴地说,那就是在向咸鱼进化吧。
只是,新时代的咸鱼,也许和《少林足球》中的咸鱼不太一样了。
至少,不止是那条完全腌制后,风干在挂在那里的鱼干。
有一定自己的脑子,但貌似形成了一个陀螺的样子,越来越少有自己的思考。
或者更直白点,也懒得有自己的思考。
不管怎样的时代,年轻人总是被关注的重要群体。他们身上,总是打上了聚光灯。
任何时代,对于年轻人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描述。
当然,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年轻,本来就是各种不确定。
02
不过,如今的时代,所谓繁重的工作越来越挤压人们的精力。
现实生活的窘状,让人有时恨不得回避。
此时,年轻人的心态就会发生一些升华。
这种升华分为两个方向。一种就是正向的,奋力拼搏,无悔青春。
我想,这也是为何经常出现“95后年薪百万”的原因吧。
只是,我针对的是达到这样的人,而非宣传的这件事。
而另一种,更容易让人去享受到,那就是二十五过六十五的生活。
这种说法倒不是很严谨。只是觉得那种流露的状态让人感觉“英雄迟暮”。
内心有着自己的诸多想法,实际的行为中,却是麻木中带着些许灵动。
上班,也是兢兢业业吧。不过,要说多么奋进,那就太难为人了。
然后,下班之后,也会潇洒。潇洒后回家,疲惫地躺在床上。
望着天花板,也许一片空洞。
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否会磨砺人,还是会将人逐渐磨灭?
也许有的人会挣脱,但是更多看得到,看不到的,就像惯性一般,无法停下。
直到,能量耗尽。
03
我无法理解所有年轻人的心态,就像没有哪位大佬真的理解每个人心态一样。
最多,就是能够找到某一个群体的画像罢了。
这两天,和在成都的朋友聊天,对比着南充的年轻人,总会感觉到那么一丝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呢?也许是大城市的繁华,或者说大城市中的机会?
再或者就是身边传递的压力,来自生活或工作?
不知道,不明了。
成都的地铁一号线的早高峰,让人真有一种在北上广的感觉。
这时,人们才发现:哦,原来,成都也是新一线城市了。
等地铁也好,坐公交也好,打车也罢。上班和取经是那么类似,随随便便一个多小时。
南充,却是一个打车最多十五分钟就可以到公司的城市。
偶尔堵车,耽误十分钟,都会感觉让人崩溃了。
在成都的年轻人,也许经历的工作压力是大于南充这个新三线城市的。
不说其他,至少从那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中,就会有不同的回味呢。
继而,造成的影响,也许就是两地年轻人的抗压性,逐渐产生蜕变。
04
这类年轻群体中的友情,也是那么的啼笑皆非,而又正常。
书中默尔索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就是那般吗?
平时一副没怎么熟络的样子。真的碰到,也能貌似好朋友的玩耍一番,看个电影。
不过,换到刚刚所说的两个城市,友情和爱情,都会显得有点不一样。
成都,由于其地理环境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涌入。
那么,合租的套间中,经常就是来自各地方的年轻人。
也许是远亲不如近邻吧。只要不是专门太勾心斗角,或者时间的差异太大。过不了多久,就成为了好朋友。
也许,还是无话不说的那种。
等到因为各类原因,换了一份工作,自己再换个房子。你会发现是那么地决然。
虽然分开的时候,还是一副依依不舍得样子:毕竟在同一个城市,还是要多联系呀。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套间里也会马上住进新的室友;你在新房子,也会遇见新的朋友。
继而,重复之前的一切。
城市,还是那座城市。没有太多的变化。
只是,你的情感连线又多了一条。
【结语】
荒诞,其实在我看来也不算是一个贬义词了。正如昨天总结所说,这也是正常。
当我想着继续挖掘这本书主人公的“荒诞”时,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城市差异造成的年轻人不同。
无论,现在的年轻人被冠以如何的定义,更多的,就是这个环境的结果。
最多,还有那么一小撮不甘于环境的人在持续逆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