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艳诗考:被歌颂的爱欲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艳诗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词”(艳诗一词最早见于梁代萧绎的《戏作艳诗》),但关于艳诗,并无非常明确精细的标准。

对道学家和卫道士而言,但凡涉及爱情,就已是艳诗;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含有身体细节及以上的诗才算得上艳诗;在思想开放不受道德束缚的人眼里,恐怕只有大胆直白的色情诗才属艳诗。

在英文中,艳诗被称为erotic poems,相比“艳”,erotic的含义更直白,它一般被译为“性欲的,色情的,性爱的”——正如这两个词呈现的差异,中国的艳情诗总体上是含蓄的,内敛的,西方的艳情诗总体上却是直白的,大胆的,少加修饰的。

东西方有一点却相同:都有着绵绵不绝的艳诗传统。

向上追溯,中国的艳诗传统起自《诗经》,而西方的艳诗传统则起自《圣经》——有此两本经典加持,艳诗可算根正苗红——它不是生来就被批判的,它曾是圣人和创世者热烈歌颂的对象。

某种意义上说,后世道德规则的松与紧,才是艳诗被批判与否的根本原因。

无论东西经典,只要事关生殖还是繁衍,皆是正经之事,是人类存续要旨,可以大力吟咏歌颂。

明白了这点,看艳诗才不会戴有色眼镜。

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艳诗所占比例不低。开篇《关雎》便是说男女情事,《郑风》《卫风》《陈风》中香艳篇章亦多。表现直接的,叫人脸红心跳的亦不缺,如《召南》中这首: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直译过来就是:

荒郊猎野鹿,须用白茅包。

少女春心动,我先把话挑。

林中有小木,再次猎小鹿。

捆扎献给谁?少女如玉家。

“夫君慢慢来,性急使不得,勿乱我头巾,莫惹狗儿吠!”

关于此诗的主题,历来说法纷纭,有认为是“淫”,有认为是“恶无礼”,有认为是“隐逸拒召”,以上诸种观点怕是没有完全理解此诗内容。

此诗主题更可能是“婚恋三部曲”,从求爱到求婚到初夜。前四句是求爱,中四句是求婚,后三句是初夜。少女怀春,少男钟情,一拍即合,姻缘相系。

诗中野鹿、白茅、朴樕、帨皆有特定含义,古代纳征礼中,男方要以鹿皮为礼物,送给女方。《仪礼》之《士婚礼第二》云:“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玄注曰:“俪,两也。”“皮,鹿皮。”又云“纳征,执皮,摄之内文,兼执足,左首。”纳征是六礼中第四礼,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物清单中要有两张鹿皮。

“白茅”是茅之一种,茅在古代常用来包扎衬垫贵重之物。“朴樕”,即小木,清人胡承珙《毛诗后笺》云:“《诗》于婚礼,每言析薪。古者婚礼或本有薪刍之馈耳。”这里的朴樕应也是聘礼的一部分。“帨”指佩巾,古人有结帨之说,是古代嫁女的仪式之一。了解了这四个词的意思,此诗主题便呼之欲出。

全诗内容健康向上,趣味盎然,最后三句则充满少女的妖嗔、爽直和“吉士”的“猴急”,令人浮想连翩,脸红心热——即便如此,却也是健康的,欢乐的——跟“淫”沾不上边。

朱熹著有《诗传集》,是对《诗经》内容的评点,在这位挥舞着道德大棒的老先生眼里,不只此诗淫荡,《诗经》中许多诗亦属“淫奔之诗”:

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己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故夫子论为邦,独以郑声为戒而不及卫,盖举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

朱子说,郑国最过分,创作这么多艳诗,一点也不知羞愧,论淫荡,论色情,郑国都远超卫国——郑才是小黄诗之国,第一无耻之国。

想必朱熹也十分困惑,一时无法实现逻辑自洽:这《诗经》明明是孔先生修订删改过的,却为何还留下这么多“淫奔之诗”?况孔先生还特别声明: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淫奔之诗”如何能“思无邪”?

朱子虽为儒家信徒,但在道德标准上,却与孔子有着明显的差异。正应了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总之,淫与不淫,艳与不艳,跟当事人的道德观是相互观照的。

至西汉,辞赋盛行,诗的创作不尽人意,西汉人所写之诗多是四言体和骚体,沿袭了《诗经》和《楚辞》传统,在创新上则略显不足。但涉及男女情爱的内容上,倒也算丰富多彩。

比如音乐家李延年所创作《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佳人到底多美,诗人未著一字,却用“一顾”“再顾”呈现佳人之美令人沉迷——城池陷落,国家灭亡——变相的说法是“红颜祸水”,将女子美貌归结于亡国之因,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也是男权体制下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妲己惑主,夫差好色,至明末则有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佳人总是在亡国之痛中承担了直接责任。

汉赋四大家之一张衡创作的《同声歌》则是中国艳诗史上的重要作品: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关于此诗,历来说法亦多。

近人吴世昌评价《同声歌》为古今第一艳诗,“古今艳辞,除明人直咏秘戏者外,当无艳于斯者矣”。吴先生意思是,除明朝人露骨地描写床戏的诗作外,再没有比这首更黄了。

宋人郭茂倩《乐府解题》认为:《同声歌》张衡所作也,言妇人自谓幸得充闺房,愿勉供妇职,思为莞蕈在下蔽匡床,衾稠在上以护霜露,缱绻枕席,没齿不忘焉,以喻臣子之事君也。郭茂倩指出,此是作者以妇人自喻,实际表达的是为国效力。

清人严可均《全后汉文》则更进一步解释:衡之此赋(指《定情赋》)托喻女色之追求,又作《同声歌》及《四愁诗》叙女子之欲报美人者,此云美人即《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之所谓美人,指修立之男子言之也。(《同声歌》以)女子竭诚事夫托喻事君,“恐栗探汤”备见忧惧之意……变女以求男,仅为方式之异。

以女喻男,倒是诗中常见现象,以上严氏所举“恐美人之迟暮”,苏轼“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鲁迅“所思美人不可见”等诸句中美人皆是以女喻男之典型。

但于《同声歌》而言,以女喻男似乎牵强。

学者江晓原认为,《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口吻,描述一个男子的妾在洞房花烛之夜的经历和感受:她与该男子的故事始于一次邂逅,随之被充后房,成为众多姬妾中之一员。初次性生活使她感到非常害怕,她决定尽力扮演好她的性角色:愿意成为男方家族成员,获得正式地位。接着写女子洞房中经历:重重门户次第关闭之后,进入了她和男子的二人世界。宽衣解带之际,她在枕旁看到了一系列的图画,画中的内容是“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则是写洞房花烛夜的欢乐体验。

这首诗尽管所涉内容大胆、直接、热烈,却仍保持了中国诗歌的一项重要传统:含蓄。虽写初入洞房,却省略了性爱的过程,只用最后两句来替代,中间意蕴丰富,令人浮想,是难得的艳诗佳作。

明谭元春《古诗归》卷四评“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四句日:“在下在上,温存得妙,辛勤得妙。”此种以身化物而长相厮守的表现手法,曾对陶渊明《闲情赋》产生过重要影响,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云:“陶渊明《闲情赋》,必有所自,乃出张衡《同声》。”唐人诗歌对《同声歌》也多有模仿。

顺便一提,汉人及后世创作的赋中,艳情亦时有呈现,且对之后的艳诗创作形成影响,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美人赋》,张衡的《西京赋》《舞赋》,蔡邕的《青衣赋》《检逸赋》,陶渊明的《闲情赋》等等。

接下来特别介绍《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艳诗,《古诗十九首》一般被认为是东汉时期无名氏之作,是五言古诗早期的最高成就,最早见于梁代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因其意蕴丰美,平易简洁为后人称颂。

这首艳诗便是《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诗前六句营造了一个女子孤独无依的凄冷场景,后四句则交待女子的身世和眼下的际遇:此前为妓,终于从良,却是遇人不淑,丈夫游荡不归,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则凄冷更为凄冷。一句“空床独难守”,将内心的寂寞抒写得淋漓尽致,这种寂寞,我想并非只是某些解读者所称的“对性爱的饥渴”——这里有对性的渴望,也有精神上的寂寞。忽略了精神这一层,这首诗的韵味和美感就大打折扣了!

王国维评价这首诗:……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

王先生大概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以为是写“对性爱的饥渴”。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亦有不少艳诗。《乐府诗集》之诗,即是民歌。

其中一首《江南》,亦属艳诗佳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字面意思看,是一场活泼轻快的采莲场面:莲叶青碧,水色澄清,娇俏的姑娘泛舟穿梭其间,摘下一朵洁白的莲花,小鱼儿在船的四周游戏嬉戏。

这里的莲和鱼,有特定含义,闻一多先生认为,二者皆为隐语,“在中国语言中,尤其是在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代替'匹偶[1]’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间之一”,“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鱼儿戏莲即是男欢女爱。

莲所隐含的爱情象征意,在南北朝民歌《西洲曲》里表现得更为直接明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未完待续。


[1] 配偶。

#双11好物节#

枕上诗书系列分为四册,搜罗中国最美古诗词

一套书领略中国诗词之美。

适合成人,也适合孩子,更适合家人共读。

插图精美,解读文艺。

(0)

相关推荐

  • 诗 // 艳诗四论

    艳诗四论 假装是艳诗 低俗.一枝花开在路口,艳遇的光, 犹如蜜蜂,嗡嗡作响在心底涌.有人号召, 走山的人应该仔细记录,瓣.芯.蕊, 为什么不同.哇,真是吃多了.我壮志如虹, 思想高远,想在九天屠龙.神 ...

  • 诗 // 绝对是艳诗

    胡乱写一通 绝对是艳诗 --国家.好大的词.犹如磨盘.犹如 太上老君的玉瓶.它可以把人压死. 也可以把什么东西都装进化成水.你是穷人? 好吧,它让你活得艰难.委顿.你是反对派? 它让你闭上嘴巴,或者让 ...

  • 诗 // 等于是艳诗

    胡乱写一通 等于是艳诗 信天翁.对这种鸟我一直喜欢. 先是对它的名字.信天?其实我也信. 翁?一个老家伙.后来看到图片, 好大的一只鸟啊!在海面上,它的飞翔, 如君临.后来读波德莱尔的诗. 读到它的神 ...

  • 【问问丽莎】在中国能考B1办签证吗?

    宝宝英籍,妈妈没身份单亲.现在妈妈有新的男朋友,可以妈妈,宝宝和新男朋友一起申请难民吗? 莎粉 丽莎律师行 如果你们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因为政治或者宗教原因受到迫害的话,这是可以申请的.不过,您 ...

  • 中国最好考的四所医科大学

    中国最好考的四所医科大学#高考 #报考志愿 #报考指南 #报考什么学校好呢 男生中华追卡卡的医科大学有哪些?这个问题呢,你就问对人了.中国目前有四十所郡王考了一个大学那么第一,安徽医科大学,他是安徽省 ...

  • 《中国医籍考》第7部分

    [亡名氏五发方论]书录解题一卷 佚陈振孙曰.五发方论一卷.不知名氏.亦吴晦父所录.[李氏(世英)痈疽辨疑论]二卷 存史弥忠序曰.余尝观隋大业中巢元方等.着诸病源候论.其论痈疽诸证.固多本于古书.但能定 ...

  • 《中国医籍考》第5部分

    后序曰.医家着书.立言以贻世.而脉理精微.难以遽解.要当明示其虚实冷热之证.使人易于适从.可也.王氏此方.名曰易简.士大夫往往以便于观览.故多用之.然其于虚实冷热之证.无所区别.谓之为简.无乃太简乎. ...

  • 《中国医籍考》第3部分

    [金匮玉函]宋志八卷注曰王叔和集 存林亿等疏曰.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欲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以防后世之亡逸.其济人之心.不已深乎.细考前后.乃王叔和撰次之书.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 ...

  • 『中医古籍』中国医籍考

    作者:丹波元胤 朝代:? 年份:? 卷一 医经(一) 卷二 医经(二) 卷三 医经(三) 卷四 医经(四) 卷五 医经(五) 卷六 医经(六) 卷七 医经(七) 卷八 医经(八) 卷九 本草(一) 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有原生文明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史前时代),其年代久远.混沌荒蛮,考证极其困难,而神话故事却精彩绝伦.寓意深刻,能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二)--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民俗

    ※ 民族精神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三)--中国古代神话VS古希腊神话

    最近总被推送一条假新闻--<麻省教授: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分析>! 大概内容是说:一位名叫理查德·拉尔森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一场讲座中对比解读中西方神话故事,称西方人习惯于听神的旨意,往往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