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使的感慨和告诫

1906年的米兰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黄诰告诫国人,“虚奖”不必过于当真,“争自濯磨,力求进步”才更重要。

1906年的米兰国际博览会

黄大使叫黄诰,1905年他曾履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其时,意大利第二大城市著名世界时尚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米兰,尚被翻译成米郎或秘拉诺。也是在那一年,意大利政府决定于1906年4月28日至11月11日,在米兰举办国际博览会,并由博览会筹委会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函,清政府也在受邀之列。

清政府接到邀请函后,直接授权外务部负责操办,不仅在米兰会场设总事务所,经办所有中国参展事务,还在当时国家财政支绌的情况下,拨款一万两白银用于此次参展。黄大使专程从罗马赶到米兰,亲自把关,督办中国商家赴会参展所需地段、检验参展物品等相关事宜。这次博览会,中国计有江浙两省及上海、广东等地商家携瓷器、玉器、绸缎、绣品等中国传统工艺产品亮相参展。

如今,米兰国际博览会已过去一个世纪,虽说斗换星移,江山易代,但回眸一个多世纪前的那届国际博览会,尤其是黄大使当年发出的一些感慨,还是会让人对之生出许多联想。如黄大使在那年6月《为各国赛品情形等事致外务部函》中提到,“惟各国所赛大小枪炮、弹子以及一切机器,精益求精,令人叹羡”。即使撇开这些涉及到机器工业的特殊产品不论,即以此前我国人多引以为傲的蚕丝产品来说,意大利的蚕丝业也毫不逊色,并由此引发黄大使一番感慨:“至于(意大利)蚕丝一事,甚为讲究,凡饲蚕之法,染丝之方以及纺织之具,一一陈列,工(人)等即在此工作,亦不旷时,所有织成绸缎五光十色,入乎其中,目为之眩。”工人现场操作,当场演示,既有说服力,也博人眼球。

这还不算,更让黄大使感慨的,是这一年稍晚些时他在《为本国工艺尤宜改良应派员专查事致外务部函》中提到,“抑(黄)诰有不能已于言者,中国(参)赛物究不及人,渔业一项虽经组织,旧制未能尽除。惟丝、茶、瓷器为中国出色之品,然仍故步未见改良。……以(黄)诰在会场所见各国所赛海军机器、火车、农务,件件精良,中国殊不能及”。一方参赛物是既未能尽除“旧制”,又故步自封“未见改良”;另一方参赛物却是“件件精良”,黄大使怎能不纠结。尤令人感慨的是,在此前的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曾有洋人故意将中国陋俗三寸金莲“陈列高处,令人观看”,且“凡中国美产,如丝、茶等件,则弃之于地,任人践踏”,“虐商吞款,全无忌惮”。所幸此现象在米兰国际博览会上已全然不见,“俾商等得偿赛会自由利益,弗受外人挟制欺凌……”。

博览会结束时,由各国成员组成的评委会评出若干获奖展品,并颁给荣誉证书。中国参展品中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荣获米兰国际博览会金奖。获奖当然是好事,不过黄大使告诫国人,对此不必过于当真:“现在所得奖牌,各国评议人员多因邦交起见,经(黄)诰所派各员与之辩论,无甚异词;要之体面,不可不争。而实在情形,尤宜争自濯磨,力求进步,若徒邀此虚奖,殊于商务未见裨益。”可见获奖后面,不乏含有自己争取、与人辩论,以照顾国家“体面”的原因。如对之太过当真,忽略了“争自濯磨,力求进步”,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一个“虚奖”于实际发展,并无半点益处。所以他在感慨“中国赛物究不及人”之外,及时告诫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做什么。于是就有了他在上述《致外务部函》中写下的告诫国人这样的话:“然未可安于不及,似宜派专门之员前往欧洲,细心考察,将来回国可资取法。”黄大使有此清醒认知,也凸显了他的前瞻性眼光。(陆其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