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团队,如果只有管理者是新进的,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态度又不能符合你的要求,这时候要如何提高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呢?
一、散漫≠低效率
面对你认为散漫的员工或团队,要擦亮双眼看清楚团队是否真的如你所想。在接手新团队时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对“散漫”的定义是什么,它对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又有哪些阻碍。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员工“散漫”,尤其是在一个新地方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散漫”的本质是这里的人做事的方式与你的心理预期不同。
做事的方法不同,并不意味着做事的方法“不对”。这就需要把“散漫”的现象与工作完成的效果联系在一起,如果这些现象确实拖延了工作效率,就有改变的必要;反之,我们就应该更多地考虑这种改变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整治之前,先问5个“为什么”
1、组织架构是否合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是否清晰完善?
2、团队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晋升机制是否科学可行?薪酬结构是否合理?
3、是否及时和各层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工作中的需求和问题?
4、是否每个职位上的员工都适才而用?有没有出现大材小用或者力不从心的情况?
5、是否有害群之马?是否有一些非改不可的集体陋习?
三、多次与下属沟通
1、利用各种场合、机会,与各级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非正式交流,了解出现当前散漫现象的关键点,是针对你的还是长期养成的。通过广泛的接触给中层这一级别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让自己夺回主动权;同时积极地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
2、与部门经理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通过非正式沟通,了解他的一些个人情况,表达你对他的关注和关心,营造亲情的氛围。通过正式沟通,了解他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碰上的阻力,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共识和制定有效措施来突破。此外还能帮助你判断他是否对团队有用。
3、在充分掌握中层和基层人员的品性、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础上,将中层人员进行分类,谁是你的战略合作者,谁需要培养,谁可以继续观察的干部,谁需要淘汰。并根据分类和定位实施不同的策略,进行分化,确保他们各归其位。
4、根据公司年度目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与各部门确定季度或半年度工作重点和计划。在此基础上由他们各自制定月度重点工作计划,每月进行公示和汇报,并以工作效率为标准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5、再加上一些薪酬福利待遇的提高,提高工作效率就不再困难了。
四、4招整治散漫团队
1、重整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员工的工作责任和权力并严格执行。只有严格有效的工作职责制度,才能明确地对每个员工逬行考核,无形中给员工一定的压力;
2、加强激励机制,设定优胜劣汰措施,落绩效考核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优胜劣汰的措施给员工带来压力,这样能有效整治懒散的工作习惯。同时激励措施能够平衡淘汰措施,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
3、设定岗位工作目标,按周检査目标的进度。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前两条的明确职责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让员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能锻炼员工养成良好科学的工作习惯;
4、加强各部门工作会议,强化沟通工作常态化,发现问题,限期解决。这里同样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正式的会议以及各级之间的及时沟通可以避免很多差错。
对于三把火要不要烧,先不要急着点火,一把也不要点,原来系统怎么走还让怎么走。应该先了解现状、问题。先从顶头上司和招你进来的人着手,再逐一约谈各位“老兵”,争取从多方面了解信息。同时观察哪些员工愿意靠近你、支持你,哪些心存顾虑,甚至有意抵抗。这是做到“知彼”。等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结合自己的经验作一些调整和改进。
这就如看病,首先要做的不是开药方,而是诊断。
急于表现、先开药方的人,八成制不了病,反倒可能让病恶化。用柯维的《七种习惯》说,就是先试着去了解,然后再尝试被了解。先烧三把火、急于表现其实是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价值。另外,用一句比较唯心的话说,就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有些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因为前任的不称职;公司、部门大了,情况错综复杂,拔起萝卜带起泥,要考虑各种副作用。所以,对待前任的一些决策、部门的现状,从“无罪推定”出发,即认为存在的即有一定的其合理性、不抱任何成见,往往有助于全面了解问题,适当调整。
对于如何了解问题,不同建置的公司也可能不同,正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采购经理何浩,MBA,所说。通常来说,外企里首先要了解的是流程,因为流程驱动业务;而国企和民企里,先要了解的则往往是关系,因为更多的是人员驱动业务。
作为“空降兵”,不妨先了解周遭环境,并以团队一员的身份,多和部门人员分享一些业界的知识、公司的新动向等既让大家感兴趣又不会引起冲突的话题。等到真的对公司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时,找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做成,又能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去解决,这样就能树立威信了。动第一刀,成功最重要,成功的大小反倒相对次要一些。除了熟悉流程、人员外,对新公司的产品、采购业务的了解,同样对“空降兵”的成功着陆至关重要。
跳槽后,新公司的产品很可能与老公司差异较大,采购部件的区别就更是千差万别,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决定你的采购质量。所以,对于“空降兵”,到了新公司之后,每天早上去早点,抽出个二十分钟,到一线熟悉熟悉产品,多听听一线的意见,不仅可以熟悉产品,而且可顺便了解生产环节里每个供应商的产品的实际使用状况,这些信息往往最有用,也最真实。
再说了,至少也可以混个脸熟,给大家留下个积极工作的好印象,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对于下属、供应商团队,魏民认为,自己培养的当然最好用,但是换个角度考虑,你自己培养的团队也不见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将自己原有的供应链做为备用,将现有的供应链重新融为自己的体系,则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到任伊始,要尽量避免大的人事、供应商变动,切忌过急引入老部下和以前公司的供应商,避免造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