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感冒和中风感冒

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得了太阳病,病在表的阳证,身体发热,出汗,怕风吹,就像刚洗完澡出来了,风一吹觉得不舒服,脉是缓和的,这个就称为太阳中风。太阳病发热因为身体的气血大量调集到体表了,体表温度高了就发热。汗出恶风,这两个说明身体的津液不足了,体表毛孔不能收摄住,汗一直在出,这个叫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一般是在身体出汗的时候,运动完了出汗了,这个时候被风吹了,就会得太阳中风.比如:夏天的时候在外边很热,出了很多汗,然后被风吹着了。睡觉的时候,开着风扇或者空调,对着身体吹,容易得太阳中风。这是因为身体一直汗出,体表的津液一直在向外排汗,津液就不足了,体表的能量不够了。这个属于体表的津液虚了,体表的能量不够,所以才怕风。怕风,不喜欢被风吹,一般都是能量不足。

脉缓,血管摸上去虽然是浮的,但是摸着不会绷得那样紧,是缓和的,为什么呢?因为身体一直在出汗,出汗的话,血管里的血从血管里出来就成为津液,津液送到汗腺,把身体体表的毛孔打开,汗出来了,血管里的血液有了一个排出的通道,它的压强没有那么大,脉就缓和了。这种太阳中风,实质是津液虚的表证。

身体自汗出,属于体表的能量不足,津液虚,是一种身体异常的出汗。如果吃药以后,也会出汗,就身体恢复正常了而出汗,它是一种吃药导致的发汗叫药汗。药汗是身体要恢复正常了,全身微微发汗,病就好了。这个是吃完桂枝汤以后,病就好了。有人一天会有几次感觉到身体热了,然后就是出汗,这种称为潮热,有的是因为肠道淤堵引起来的潮热,有的就是体表的津液虚,这个称为太阳中风,可以用桂枝汤来进行治疗。我们前几天做了一个医案,就是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里的,一个津液虚的表证用的桂枝汤。我们到下面的条文的时候再详细的讲。

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人得了太阳病,有的发烧了,有的还没发烧,因为刚得病的时候,身体开始向体表调集气血,调集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身体不会发烧,如果体表的津液很充足,人就容易发烧。像小朋友、婴儿就经常发烧,发高烧,这是他的气血比较足。而到了中年或者老年人,几年也不发烧,有可能就是身体的津液不足了。虽然我们着了凉,被风吹了,但是我们身体的气血不足,不能够大量的调集到体表,升高体温,这是身体素质下降了的表现,就是身体的津液不足了。哪怕是说身体的津液不足,但是也在向体表调集气血,也会感觉到怕冷,身体疼痛,恶心想吐。脉的话,寸脉尺脉都会绷得比较紧,又是浮的,然后还紧,这个就称为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一般是冬天的时候发病的多,夏天也有很多的太阳伤寒的。比方说晚上睡觉,在空调的屋子里,一直被空调的冷风吹,开的温度很低,可能得太阳伤寒。冬天的感冒也有太阳温病,或者太阳中风的,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身体情况。不能说所有夏天生病都是太阳中风,都用桂枝汤,只要是冬天的,就用麻黄汤,不一定,还要实事求是地看病人的身体情况。我以前的经验就是要感冒的时候,会感觉到嗓子发干,然后紧接着是全身发酸,没有精神,后来就觉得全身酸痛,不舒服,后来就流鼻涕打喷嚏,然后就开始感冒了。

以前身体好的时候会发烧,最近几年都没有发烧,就是身体变差了,这属于太阳伤寒。太阳伤寒普通的叫法叫风寒感冒,太阳中风的一般叫风热感冒。太阳伤寒是没有汗的,比如说脉浮紧,因为它没有汗出,津液、身体的能量是没有损失,所以脉是浮的又是紧的。太阳中风是出汗,身体出汗了以后,津液已经损失了一部分,体表的能量也不足,脉是缓和的。所以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看证的话,外在表现的区别是有汗无汗,但本质是津液有没有损失。如果脉是缓的,没有汗,也算太阳中风。有人脉是缓和的,也没有汗,也发烧,就属于是体表的毛孔是实的,闭合了,但是津液又不足,这是属于津液不足的表实证,是虚实夹杂的表证,既需要补津液,也需要发汗解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