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死后,明朝加速灭亡
明朝洪武、永乐、仁宣时期的68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段,自明英宗正统年开始,明朝进入土地兼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明英宗前后在位22年,宦官专权,吏治腐败,农民失地,流民增多。
土木堡之败后赖于谦等挽救,但也使明廷元气大伤。明宪宗在位23年,重用宦官,设置西厂,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荆襄流民达百万之众,国库存银消耗殆尽。明孝宗号称 "仁孝",他亲大臣,抑阉佞,整吏治,善纳谏,使成化乱局有所改善,但仅仅是遵守成宪、维持局面,并未有大的更张之举。
明武宗在位16年,任用阉宦,驱逐良善,妄增田赋,致使明廷财政状况恶化,内乱频仍,统治出现危机。明世宗前期,罢武宗朝诸弊端,杀江彬等阉佞,任用儒臣,打击宦官势力,政局改善。但嘉靖后期严嵩专权,贪污纳贿,残害忠良,北虏南倭之害久拖不决,国库存银仅够六个月开支,为此加派田赋,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张居正执政十年,考察黜陟,整顿吏治,使官员 "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使在册土地达700多万顷,一举解决了明中期以来的土地兼并问题,赋税收入也恢复到明前期水平,国库存银达400多万两。
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守卫北部边防,与蒙古部落开互市贸易,解决了困扰明朝百年之久的边患问题。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日益荒怠,不理朝政,奢侈腐化,派矿监税使公开劫掠,流毒天下,工商业受到严重摧残。为解决财政危机加派田赋,农民负担日重,社会面临分崩离析。
明熹宗在位七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佞肆虐,忠良被戮,辽东失守,形势危殆。崇祯即位,力图挽救危局,他制定逆案,清除阉党,任用儒臣,但苛刻猜忌使他失信忠良,只能任用阉佞。三饷加派和严重天灾使农民无以为生,只能奋起反抗;而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不断蚕食,明王朝终于在内外交困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