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 |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绝句传诵千年,每句诗只用一个动词,但这一个动词就会让这句诗灵动起来。尤其是第三句,一个含字,使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犹如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窗的初文为“囱”,是一个象形字,其最初意义是天窗。古人穴居时期并没有墙壁之称,为了透气采光,就在洞穴顶上开一个口,这个口就叫囱。后来灶突也叫囱(烟囱),就是从天窗的本义引申而来的。
《说文解字》:“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许慎认为这个字或从穴,写作窗。而其古文则为    。段玉裁注:“屋在上者也。”即开在屋顶的叫囱,开在墙壁上的叫牖。王充《论衡-别通》里说:“开户内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在《说文解字》里还有一个“窻”字:“窻,通孔也。从穴悤声。”其实“窻”就是“窗”的异体字。如晋潘岳的《悼亡诗-其二》:“皎皎窻中月,照我室南端。”建国后进行汉字改革时,把“窻”作为“窗”的异体字废除了,又用“囱”来表示烟囱之意,与“窗”分化成两个不同的字。
窗也可称“牖”。《说文解字》:“牖,穿壁以木为交窻也。从片、户、甫。所以见日。”牖的本义是指凿穿墙壁用木条交叉做的窗户,是可以照见阳光的地方。古代建筑特点是户偏东,牖偏西。《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去探望生病的弟子伯牛,“自牖执其手”,反复哀叹:“这是命呀!这样的人竟有这样的病!”客人一般不应进入主人内室,所以孔子与伯牛隔窗握手而语。
《列子汤问》:“昌以氂(mao2)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说的是纪昌这个人为了练眼力,用牦牛的毛把虱子挂在窗户上,面向南仔细观望。牖是南向之窗,明亮,所以适合练习眼力。而朝北的窗过去叫“向”。《说文解字》:“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经-豳风-七月》里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的诗句。即堵塞室壁的孔隙以熏跑老鼠,(为了抵御寒风袭击)把朝北的窗户也堵起来,用泥巴把门涂抹起来。
窗的另一个字体是“囧”,这个如今在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上使用最频繁的表情符号字,它的本义其实是透光的窗子。《说文解字》:“囧,窻牖丽廔闿明。象形。”“丽廔”就是窗棂交错格格相连之貌,“闿明”则是敞亮的意思。从窗牖透光引申而为明亮之意,而明亮的明其初文就写做“朙”,从囧、从月。月亮照到窗户,当然就是明了,而现在流行的“明”字反而是个异体字。
窗虽然只是墙上的一个小口,但却能通风接光,欣赏外景,营造气氛,美化环境。是宫、堂、室、厅等建筑不可或缺的结构要件。于是,历朝历代,与窗有关的成语典故层出不穷。如东窗事发、西窗剪烛、北窗高卧、南窗寄傲、萤窗照读、玉女窥窗等等。
雍正皇帝曾手书一联:“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觉春来。”窗前月下,最易流露温柔与诗情。如苏轼的悲情:“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李商隐的思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卢照邻的悠情:“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王维的乡情:“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中国的窗牖就这样由本来简陋的凿洞天窗一路演变成为精巧的专门制作。
李渔《闲情偶寄》中说:“开窗莫妙于借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院墙、廊墙上常常会设立一些漏窗,其主要功效就是借墙外之景。远山近树,奇石怪峰,玉兰芭蕉,都会出现在造型各异的窗框之中,移步换景,新奇不断,站立静观,窗中之景犹如一幅国画。
日本伊东忠太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中这样写道:“世界无论何国,装修变化之多,未有如中国建筑者。兹试举二三例于下:现就窗而言,第一为窗之外形,其格式殆不可数计,有不能想象之变化。方形之外,有圆形、椭圆形、木瓜型、花形、扇形、瓢形、重松盖形、心脏形、横披型、多角形、壶形等。窗中之棂,亦有无数变化。如万字形字系、多角形系、花形系、冰纹系、文字系、雕刻系等最多。余曾搜集中国窗之格棂种类观之,仅一小地方,旅行一二月,已得三百以上之种类。若调查全中国,其数当达数千矣。”
中国的窗户主要功能是为了照明,而古英格兰的屋子一般是石头的,窗较小,其功用主要是为了通风。所以英语窗的词源义就是“风眼”——window。西班牙语中窗子叫ventana,其词根也是风viento。英语“牛眼”——bullseye除了可以指牛眼灯(射灯)外,也可以表示“圆形窗”。波兰语oko是“眼”,而okno则是“窗”。
另外,中国人把同学称为“同窗”,大概是共同寒窗苦读的意思吧,若按字面翻译成英语当作windowmate,可是英语里“同学”却是classmate(同班)或schoolmate(同校)。是不是古代中国人读书更需要依仗窗子透进来的光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