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在此背景下诞生,尽管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地区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以安徽宿州、亳州和滁州三市地区的农村为例,就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解决农村垃圾治理的乱象,这既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1 乡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泗县、亳州市淝河镇三地农村地区的实地走访、对当地垃圾转运站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和上网查询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到以上三个地区垃圾回收处理的基本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受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行政部门相关决策和管理水平、负责人的专业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地区的垃圾回收处理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以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亳州市淝河镇和泗县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乡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基本情况。
1.1 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地区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各乡镇都会合理设置垃圾站点,每个垃圾站点都会放置足够的垃圾箱或垃圾桶,一方面确保村民能方便地投放垃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洁员定点回收处理垃圾,保证乡村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此外,各村镇转运站还配备有垃圾转运车、称重设施和压缩打包机器。
以安徽省滁州市潘村镇为例,该镇在2018年年底以前就完成了垃圾站点的全覆盖工作,在全镇14个乡村共设置了158个垃圾回收点,每个乡村最多设置了19个,最少配置了3个站点,保证了每个村庄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垃圾回收点,并且大概沿路每隔50m设置一个垃圾桶,每隔200m设置一个垃圾箱。该镇垃圾中转站除拥有必备的称重设施和压缩打包仪器之外,还拥有数十辆小型转运车和5辆大型运输车。
1.2 垃圾收集与处理的方法
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乡镇只具备垃圾回收的能力,地方垃圾转运站承担垃圾分类、收集、装箱、转运的职责,在垃圾处理方面,仅能完成对无害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工作。
以安徽省亳州市淝河镇为例,作为一个拥有约5.2万人口的农业乡镇,每日回收约10t垃圾。如图1所示,全镇130多个保洁员每天有偿收集负责区域垃圾桶和垃圾箱的垃圾,将废弃的玻璃瓶、塑料瓶等农药包装物和废旧电池等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农户投放的无害垃圾临时存放至村回收点,再由村回收点派人将有害垃圾转运至镇回收点,将无害垃圾就地就近填埋,最后镇垃圾中转站压缩打包后会交给具有有害垃圾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时处置。总的来说,垃圾分类处理流程较为简单。
1.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农村垃圾回收与处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村民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自上而下,从政府到村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随地扔垃圾的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且整治难度较大;
(2)人员聘请制度不完善,人员招聘流程不够透明且从业人员缺少正规的培训,大部分垃圾只是进行了大致的、简单的、基本的归类,分类流程较为精简;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毁损的垃圾桶和垃圾箱不能及时更换。
(4)资金投入不够,垃圾回收与处理方面的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较小;
(5)监督机制不健全,村民难以发挥监督职能,缺少反映问题的渠道。
2 乡村垃圾处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2.1 缺乏积极性
乡村居民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缺少积极性。尽管政府已经将垃圾分类与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与引导,但较多的居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类习惯,许多人不会把环境保护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普遍缺乏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与意愿,许多村庄甚至还存在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加之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缺失,人口结构更多地呈现为空心化、老龄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垃圾分类处理的难度,降低了工作的推进速度。
2.2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乡村环卫设施建设不足,并且损坏的设施不能及时进行维修补充,影响了乡村垃圾处理效果。垃圾处理场建设滞后,部分垃圾焚烧厂甚至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导致一些垃圾房、垃圾池等收集点长期堆满垃圾,不能及时清运。还存在可循环利用垃圾资源站建设缓慢、有机垃圾堆肥点未建设等情况。有些乡村小道没有基本的垃圾桶、垃圾箱等收集设施,导致当地村民或者沿线的环卫工只能把垃圾集中露天堆放。
2.3 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乡村垃圾治理的法律。针对乡村环保方面的法规还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可以看出农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明确规定农村垃圾回收管理制度,垃圾处理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导。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标准,处理力度不好掌握,威慑力也不够,以致乡村环保执法不够严格,以及对乡村环保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
2.4 资金不足
一般来说,在农村兴建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垃圾处理厂商需要给地方政府缴纳较多的土地使用费用,运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回收循环系统和垃圾销毁系统更增加了厂商的成本。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在具体情况还不明确的条件下为了规避风险不会贸然参与投资,因此,垃圾处理项目的融资相当困难。
2.5 缺乏技术支撑与指导
在乡村这些欠发达地区对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通过填埋和焚烧来进行,缺乏热分解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水氧化技术等更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手段。同时因为技术与资金的缺乏,一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并未得到有效分拣处理,只是和其他不可循环利用的垃圾一起被销毁,造成了资源浪费与资源流失。
3 改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方法
3.1 培养环保意识
居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是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大关键。首先,政府要建立具有专业性人才的组织机构,积极宣传环保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向居民科普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让垃圾收集更加科学规范。宣传的主要形式可以采取分发宣传单、广播播报、定期开展讲座等。另外,个人也要有良好的大局观,积极配合,继承并弘扬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为净化自己生活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3.2 完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2015年才正式施行,在此之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欠缺。然而,法律的制定并不意味着曾经的乱象就此结束,在法律施行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新问题,因此,政府依旧要不断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当中,垃圾处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法律可能还无法顾及其中的一些问题,故而各地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垃圾处理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3.3 加强监管,实行奖惩制度
前期垃圾的收集是垃圾处理的关键一步,居民在扔垃圾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准确分类、不乱扔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政府可以采取积分制的奖惩方式,即在垃圾收集点附近安排巡察员,对每家每户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每隔一段时间,积分高者可获得奖励,而对于积分过低者,则要予以警告和批评。同时,在监管过程中如若发现有人无视规定,乱扔乱放,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罚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奖惩制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人们建设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3.4 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尽管这些年农村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还不够完善。处理手法粗糙、设施简陋、资金不足等,是当前农村垃圾站点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引进资金和技术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各乡镇政府在争取国家专项拨款的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将每一分钱都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当中去。除此以外,各乡镇政府也要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完善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
3.5 将垃圾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废物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潮流,垃圾“变废为宝”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于废纸、塑料等垃圾,农村可以建立一个特殊的站点机构,招募一些热爱制作手工艺品的村民,然后将他们制作的成品投放到市场当中去。而像作物秸秆、杂草菜叶之类的垃圾,人们可以将它们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作为燃气和肥料来使用,助力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较为落后,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作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不难看出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资金技术欠缺等,是农村地区无法有效处理垃圾的关键,因此国家要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将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