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吧!中医脉诊快速入门秘笈
中医脉诊,辨之不详,则临证茫然。
唐代孙思邈曾谓:“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
清代毛祥麟《对山医话》亦谓:“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盖脉既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也”。
吴鞠通在《增订医医病书》中更强调了脉诊的重要性:“四诊之法,唯脉最难,亦唯脉最为可凭也”。
脉学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历来比较难于学习和掌握,可以说是学习中医的一个痛点。
究其根本,一是脉诊论著很多,但是对同一脉象的论述有不统一甚至矛盾之处;二是医家对脉诊的论述很多都比较深奥,文字比较枯涩,难于理解;三是脉象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个人诊脉以后再文字描述。
此外,每个人诊脉的方法、对脉象的感觉、对脉象的描述都有可能不同,这也造成了脉诊交流和教学上的困难。
如何才能直观地学好脉诊便是我们经常收到的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
当然,学好脉诊,做到四诊合参只是第一步,做到辨证论治才能真正在临床中独当一面。
多年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中医工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确认《伤寒论》的核心地位就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我们经常听人说,某某中医治疗某某类疾病效果很好。这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个病系的病机和辨治要点。这个辨治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临床处方对应辨治学,包括方证对应、方脉对应、方与体征对应、方与舌象对应等。
《伤寒论》体系是以方证、方脉、方与腹证对应为主,以六经为主线贯连各病证的辨治学专论。整理和学习这个体系之中的方证对应、方脉对应、方与腹证对应,是基础的、有效的中医学习方法。一个中医学者,若能将处方对应辨治大致掌握清楚,在临床中自然就可以收效显著。
《伤寒论》的方证对应、方与腹证对应,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方脉对应辨治,目前来说总结的比较少。
为了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脉诊,《任之堂医案讲习录》《任之堂师徒问答录》作者、董古医堂堂主、任之堂主人弟子董雪峰医师抛开枯涩隐晦的中医脉诊理论,创新性采用建模方法、以图文形式对常见脉象进行了总结论述,并且将自己从临床上大量医案所长时间思考和积累所得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整理出来的最新力作《图解脉诊》近期正式出版。
任之堂主人余浩作序推荐
看图学脉诊 脉解伤寒方
中医传统脉诊快速入门一本通
脉理精微,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图解脉诊,简单易学,一目了然
《图解脉诊》以大量直观的图示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脉诊。上篇和中篇阐释了脉诊的基础知识。在下篇中,作者以临床医案和《伤寒论》经方为依托,进一步来分析各种临床病例的脉象,既是图解脉诊,也可以理解为脉解伤寒方,为经方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图解脉诊》创新性地将现代物理学、解剖学和中医理论相结合,创建管路模型,以此理解和阐述基础脉象的特征。并且从视觉的角度,用图像将手指下感触到的脉形脉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