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一周大总结 (4.3-4.9) | 含张付奇语录、陈沛语录、丁向红语录、王春然语录、张永军语录、刘英平语录、田永梅语录

01

张付奇语录

李森祥的《台阶》把父亲放置于一团绿荫之内,向邻家张望的的目光包含了父亲多少期待!“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把父亲对高台阶房屋的羡慕向往刻画得入木三分。

02

陈沛语录

在写作前,进行横向观察,尽量做到准确、全面、细致、透彻,只有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03

在星期三的文章当中,来自苏州甪直甫里中学的丁向红老师,给我们深度讲解了“托物言志”的精妙。她从准确的描写物性、恰当的移情拟人、系统建立意向群、有机的组织意象等四个层面,结合高尔基的《海燕》等文章,给我们诠释了如何以托物言志来行文。同时,丁老师将自己的学生徐磊的作品《野草》带到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见识到学了托物言志之后,如何炼成这样的写作手法。

丁向红语录

最好的托物是通篇写物,作者的意图是“若隐若现,欲露不露”,但终不许“一语道破”。

04

在星期四的文章当中,来自山东聊城的王春然老师,改变以往的言说方式,变身为一个说故事的人,将真实的课堂再现到我们的眼前。他以“同题不同样”为话题,旨在打破同题情况下经常出现的同质化、趋同化的写作样式。为了实现这一点,王老师在课堂上一反常态,以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将同学们一贯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进行选材的状况,逐一打破,从而将大家的视野延展到社区、东昌府、聊城、山东、中国乃至世界,从而打开了同学们的写作思路。当课堂上重新陷入宁静之中,同学们埋头重写这篇文章时,我仿佛看到了王老师站在一旁“不说话,十分美好”的样子。

王春然语录

当别人都写家事的时候,你写国事,甚至天下事,你就做到了同题不同样。

05

在星期五的文章当中,来自河北省的学科名师、特级教师张永军,以选材为核心话题,将中考阅卷老师最看重的作文选材3个来源,解密到我们的眼前。张老师在漫长的教育生涯当中,阅卷无数,深入了解阅卷老师的内心世界。从而将“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材料”“选择阅读中获得的材料”“选择与时俱进的材料”等带入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牢记这三点,并学会灵活运用,在考场作文中检索出最佳的作文素材,才能为走向满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张老师还以2016年广西柳州的中考试题为例,深入剖析了文题本身,并精评了这篇作文。

张永军语录

生活精彩纷呈,“鲜花”处处皆有,美就在身边,就看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的人善于发现,精于采摘,挑选出一两朵,把自己打扮得恰到好处。

06

在星期六的文章当中,来自河南省的刘英平老师,以“第三只眼”为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行文技巧,这就是在写作中安排第三维。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在叙述事件时,就多了一个旁观者,许多的话就可以他的口吻说出来,从而产生更美妙的效果。为了训练同学们的第三只眼,刘老师安排了活动内容:垂涎三尺说小吃,内容十分有意思,有些学生的文章段落令人捧腹不已,可见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学会了全方面的调动自己的感受去写。

刘英平语录

有第三只眼,在叙述时就可以轻松安排旁人的插话或背景介绍,既不打乱当下的叙述时间,又使文字真实、具体。

07

在星期日的文章当中,来自内蒙古二连浩特第二中学的副校长、语文老师田永梅,以中考材料作文为话题,通过多则案例向我们解读了如何从材料当中快速提炼出主题的技巧和策略。田老师每次对审题的解读,都以十分详细的案例进行剖析,这对启发我们的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促使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仔细阅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面对材料作文时有更大的信心。

田永梅语录

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就是对人物、对事件评议性的语句,以此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就选准了角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