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无须锁手腕 适时转动更助力

刚学网球时,教练或高手们都会谆谆教导:记住,击球时手腕一定不要动,要锁住,球才不会跑偏。于是,就这样练起来。后来,又自己上网查资料,也多是这么说。于是,就把这当做金科玉律,再不敢越雷池一步。下意识地,便将手腕形成个运动禁区,习惯成自然,当时也就没觉得什么。

玩球两年后,就慢慢发现固定手腕会有些不便。因为击球时,要求整个人整个手臂需放松,特别是触球的那个瞬间。而固定手腕,就是要僵住这里,而这个节点,正是身体和手臂的力量传导到拍头的重要关键。这就有点麻烦了!便去查资料,但在众多碎片化的信息中,却看到到两种矛盾的说法,一种说击球可以运用手腕,一种说必须固定。更让我们此等菜鸟,莫衷一是,左右为难。这还真是个问题。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今人又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自己就来检验一下。

我先是不对手腕再做刻意要求,更无须锁定,就当没这回事,正手击球完全顺势而为,反而比以前更流畅。大概因为再无挂碍了,人便放松,心理往往会影响动作。后来,我有点得寸进尺,特别是看到实况转播中,部分职业选手会在击球瞬间有手腕动作,那手腕会向上转动。因我是半西方式握拍,就开始有意模仿,不想这样用力不大,反给球增加了上旋。结果让人惊喜,忍不住,就把这方法告诉几个球友。他们后来也试,但反馈的信息是,没见什么效果,反而手腕酸痛。我想,可能是他们的握拍并非西方或半西式的原因。但也不好再去强调什么了,因为只有适应的才是自己的。

击球前,要求球拍的拍柄盖对准来球,抽球时等于让拍头划了个半圆触球,因为角速度快于线速度。我们一般转体侧身后再迎上击球点时,持拍手握着的拍柄盖面对来球,往往易产生一些角度。这时,只需将手腕后屈,往往就能对准。而此时转体的力量带动手臂前挥,再加上后屈的手腕转动向前的一点动能,便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可以从美网纳达尔的正手挥拍中,常常能看到这个动作。当然业余玩球无需楞比职业的,但取法乎上,仅得为中。也很不错了。这学的本身就是玩嘛!

同时,我倒发现手腕的转动在网球中的作用简直不能少,如发球时,一般都用大陆式握拍,就必须在触球瞬间让手腕内旋,才不会让拍框击球。不论是平击还是旋转发球都需这样。另外,在转播的赛事中,常能看到费德勒返身救一个落在身后的险球,用张盛解说词讲:一个回头望月就化险为夷了!我想,费神这“回头望月”动作,小臂回勾时,手腕转动一定不能少,否则回球就无法旋转控制。

我是单反击球,从各种现有资料上看,单反不能施加任何的手腕动作,也就是一定要锁定手腕,击球才能稳定。我这人好奇心强,就顶着干,试一下又何妨?在单反抽球时,偏用手腕往上轻甩一下,球只是旋得更高。后来又试着用手腕往边上转,能让斜线球更快更有力,这就有点类似正手的雨刷式。只是心中好生奇怪,莫非资料有错?终有一次见电视采访中,记者问德国网球好手科尔施雷伯,为何别人都不攻他的单反?他笑答:这就看如何转动手腕了。然后就顾左右而言他,仿佛不想谈此话题。

我的理解是,法无定法。网球运动亦如所有事物一样,随着时代前进也在不断包容创新。一旦个别的经验能为大多人所应用,便成了新的“法则”。而有些方法似乎不适用自己,也即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你说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牧鸟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