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童年那点事儿

童年的时光,随着岁月的远去已经渐渐有些模糊,努力地回忆,也只能是些忽隐忽现的情景,断断续续的,抓不住,无厘头,但很真实地留存于自己的脑海里。

只要记忆的闸门一打开,那些混杂着乡土气息的记忆就会展现在自己的前面,有点青涩,但很温馨;像是梦境,却又很真实。

光屁股的小男孩

五六十年代的农村,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加上人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旧观念,有的人家为了避免成为“绝户”,生男孩就成了许多家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因此,家家兄弟姊妹都很多,那会当你听说谁家有七八个闺女一个男孩时也就不足为奇了。家里孩子多,家庭负担也就变得异常地沉重。父母天天忙于生计,那有功夫去管孩子。于是,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放养的”。成群的“野孩子”像蚂愣(蜻蜓)一样满世界飞。爬树上房掏鸟窝,摸鱼捞虾套蛤蟆,偷瓜摘枣掰棒子,扔坷垃、争地盘,总之,调皮捣蛋之事没啥不能做的。

记得某一年酷夏的一下午,大雨滂沱,是个“偷瓜”的绝佳时机,于是我和本家的一个侄子一拍即合,冒雨潜出。

在我们村东边有一处邻村的瓜园,平时有一位老人看园。于是,我们先冒雨绕到瓜园南面的一片玉米地里,猫腰运动至瓜园跟前,仔细观察周围的动静,当确定看瓜的老人躲在瓜棚里避雨时,于是匍匐进入了瓜地。侄子年龄小两岁,趴在地里行动不便,加上大雨瓢泼视线模糊,摸了半天一个瓜也没摸着,一时情急,顾不得隐蔽直接站起来寻找,这下可好,看园的老人发现有人冒雨偷瓜,急忙戴上斗笠冲出了瓜棚,挥舞着木棍冲我们一边喊一边比划,我们一看行动暴露了,迅即收拾战果撤到玉米地里去了,看瓜老人碍于雨势太大也不再追赶。回到家里免不了被家长训斥了一番,等我们兴冲冲地品尝战果时,结果是“苦”不堪言,最后只好便宜了圈里的那头大肥猪。

那个年代,在这些入学之前的孩子群里,男孩子是很少穿衣服的,除非是冰天雪地的季节。不是没衣服穿,而是小伙伴们都不想穿,一个个赤条条光溜溜的,天天在风里雨里摸爬滚打,个个黑得像泥鳅,大家都是赤诚相见,谁也甭说谁,也就没有人觉得害臊了。

影影绰绰的记忆里我也曾是个光屁股的小男孩,直到在某一个夏天的中午,似睡似醒中我听到大姐悄悄地说:“娘,孩子都大了,该穿衣服了。”从那以后,自己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有了害羞之心,从此再也不好意思光着屁股到处跑了。

“财主和长工”的故事

我家东边的胡同里住着一位老奶奶。母亲对我说,老人从年轻时就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帮儿子娶上了媳妇,后来还有了孙子。老奶奶常来我们家串门,小时候我一直称呼她老人家“生奶”,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我自己也没搞懂,只是跟着姐姐们学。每次听到我真诚亲热的问候,老人家都会半嗔半怒地教训我一番:“小瘪羔子!把‘生’去了,喊‘奶’!”说归说,下次见了我还是会一口一个“生奶”的叫着,一直到我入伍离开家乡。

小时候很喜欢听“生奶”讲故事。每到盛夏夜幕降临之后,“生奶”都会抱上一卷草席,寻一处空旷通风的麦场纳凉。每到这时我就会乖乖地躺在“生奶”旁边听她讲故事,天上的神仙,人间的传说,等等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有。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财主和长工”的故事了。

故事讲得是很久以前,村里住着一户财主,深宅大院,良田千亩,家里面还雇了很多长工。这个财主是个守财奴,视财如命。每到年底给长工们算工钱的时候,就像割他的肉一样心疼,经常会想出各种办法抵赖克扣,长工们都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年,又逢年底,又到了给长工们算工钱的时候,于是他又绞尽脑汁想出了个鬼主意,对长工们说,算工钱可以,但有个条件,就是让长工们不穿衣服在一间透风撒气的柴房里睡上一宿。有几个长工一合计,寒冬腊月的,零下几十度,冻不死也得脱层皮,钱没挣到再搭上条命,一想还是算了吧,自认倒霉,钱没拿到回家走了。这时候就剩下一个叫祥子的没走,他咋没走呢?原来祥子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一大家人盖一床被子,衣服也是轮着穿,年底了老婆孩子一大堆都朌着他拿钱回去过年呢。如果拿不回钱去,一家人就得饿死。于是,祥子一咬牙答应了财主的条件。地主一看,哟,还真有个不怕死的,没办法了,只好找来了证人,写下生死文书,签字画押,然后找了间平时没人住的柴房,等到太阳落山,便让祥子脱得只剩下一条裤衩,关进了柴房里。

财主心里琢磨着,这么冷的天,不信你能熬到天亮,出来就算输。于是安排了伙计盯守,自己安心地回到上房睡觉去了。他只等着明天看好戏呢。说到这,“生奶”忍俊不住骂起了财主:“看看这挨千刀的狗财主,有多坏,一点也不管咱穷人的死活。”

等到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财主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柴房前,打开门一看,顿时傻了眼,祥子活得好好的,不仅没有被冻死,反而大汗淋漓地走了出来。财主很纳闷,于是问祥子:“半夜里,炕不凉吗?”祥子大口地喘着粗气,说:“不让扛梁(炕凉),早被冻死了!”财主不明就里,心想真是见鬼了。地主打赌虽然输了,但还是不情愿给祥子支付工钱,竟诬赖称祥子一定捣鬼了不算数。祥子一看这样也拿不到工钱,于是气愤地说:“这样吧,你也在这个屋子里待上一宿,如果能熬到明天,工钱我就不要了!”财主寻思,这是个大便宜,于是脱光了衣服高高兴兴地进了柴房。数九寒天,滴水成冰,财主平时都是睡热炕,那儿受得了这样的罪,没等到天亮就冻成了冰棍见了阎王。

原来,柴房里放了一根木梁,祥子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扛着梁转了一宿,于是才有了财主见到祥子时大汗淋漓的一幕。财主那儿干得了这活,自然就被活活冻死了。祥子支了工钱,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

“可敬又可畏”的张老师

六七十年代,张焕云老师是我们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我上小学那会,她教我们语文。

在我的眼里,张老师和村里的青年男女不同,张老师更像个城里人,虽然她也穿着自己纳的千层底、自家纺的棉布衣,背后还梳了两条快到腰际的大辫子。这些都难掩她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肤如凝脂的脸庞,还有出口成章的文才,配上玉树临风般的气场,这些都让同学们无不敬仰膜拜。而更让同学们感到可畏的,是她那超乎寻常的管教方式。

往直白说,就是张老师管教学生下手可不是一般的狠。每次轮到张老师的课,讲台边都会放有一根拇指粗的柳棍,既是教学用的教鞭也是“惩罚“学生的工具。课堂上同学们都担心被点名,如果被提问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磕磕巴巴,张老师会把黑板敲得咚咚响,如果连敲三下你还没有答上来或者答非所问,又脆又硬的柳棍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顷刻间头上就会鼓起枣大的包,几天也消不了。

小学五年,没有挨过张老师柳棍的同学那是凤毛麟角。冬去春来,柳棍不知打折了多少根,对此张老师从来没有担心过,因为每折了一根都会有一根新的及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而这一切都是那些又粗又壮的男同学“违心”的杰作。

印象里有一王姓同学挨柳棍的次数最多,他是一被提问就紧张,一紧张就磕巴,一磕巴回答问题就变得吞吞吐吐,此刻雨点般的柳棍就会落下来,以至后来每次见到张老师他都条件反射般地抱头躲闪。我也没有幸免,挨过好几次,那种针扎似的疼感,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浑身颤栗,脖颈冒风。这样的结果就是,凡是张老师的课,课堂纪律自不必说,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那是空前的高涨。

常听张老师私下对家长们吹风:“这群孩子放养惯了,太野性,不狠狠修理难成大器。”于是,家长们都接受了张老师的那套“玉不琢不成器”的“歪理邪说”,有的家长还跟着瞎起劲:“张老师,狠狠揍!”有了撑腰的,张老师下手更狠、更有底气了。孩子们头上天天顶着几个大包回家,家长们却视而不见,仿佛这群孩子都不是她们亲生的,都该打似的,这事要放到现在,不知道张老师被开除了多少回。

后来,张老师结婚去了北方,还是一名民办教师,一直工作到退休。据说张老师离家时除了嫁妆还带走了一样东西,就是那根令无数同学望而生畏的柳棍。

作者:李新生,山东阳信人,1983年入伍,2012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之余尝试写作。

(0)

相关推荐

  • 【转】民间故事:好一个斗财主

    民国初年,湖南有个叫''金老虎''的财主,袁世凯称帝的时候,金财主摆了几桌酒席,把长工佣仆叫上桌,说道:''为了庆贺洪宪皇帝登基,我想赏给各位二百两银子,只是有个条件,你们得说一件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事, ...

  • 白桦树村的爱恨情仇!

    美好的相遇,残酷的相杀,乱石流里诉说着这些爱恨情仇!大年三十晚,单身汉家里突然出现一个漂亮的姑娘!这可奇怪了,姑娘是怎么进门的﹖这姑娘是妖吗﹖这是祁连山下发生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祁连山下有一个富裕的 ...

  • 长工与柳树仙子的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狠毒的财主,他整天计算着给他扛活的长工,千方百计找借口,让穷人多给他干活,少得工钱. 有个叫王春的长工,家里穷得破烂不堪,唯有院子中间的大柳树长得特别茂盛,夏天穷兄弟们常聚到这里 ...

  • 民间故事:柴房不安宁,乞丐却将柴房买了下来,从此他成了富人

    作者:小田 今天笔者给大家讲一篇"财主与乞丐"的民间小故事.故事大体讲的是:财主家新盖的柴房夜里总是不安宁,长工找到财主后却发现柴房里有几个白衣人.财主害怕了,没敢再去那间柴房. ...

  • 讨工钱的故事

    古往今来,向存心赖账的人讨要工钱一直是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在无法利用媒体曝光.法律维权等追讨手段的古代社会,劳动人民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更多是凭借一颗聪明的头脑-- 无把水瓢 从前有个卖木货的董老板, ...

  • 【衍水小说】张财主和他的“绩效工钱”

            点击上方 " 衍水文学" 可以订阅我 每日一句 满以为这些年我们终于跑赢了时间,却再也追不回最初的种种遇见.那些不断在岁月里翻滚颠簸.看起来割舍不掉的耿耿于怀,也不 ...

  • 惩罚熊孩子,超市出妙招

    惩罚熊孩子,超市出妙招 文/孙新合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坏心眼的财主不愿意给长工支付工钱,就想出一个特别损的招数. 他故意把很多的芝麻,小米,绿豆混合在一起,要求长工在三个时辰里 ...

  • 童年清明趣事儿多

    童年清明趣事儿多 文/吕品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有庆贺的,也有纪念的,其中清明就属 ...

  • 童年“赶集”那些事儿

    赶集是小时候的一种向往,那种神圣的感觉不亚于人类登临月球.在那个出门用脚量的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小得令现代人想象不到,我巴望赶的是村东十里的县城大集,一般可以赶的是村南一里的陈集.小时候的眼睛也是小的 ...

  • 说事儿(92)童年的饥饿记忆

    童年时代的作者 童年的饥饿记忆(外一篇) 王力坚|文 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写下这些往事,尽管其中不乏荒唐.甚至令人恶心之事,毕竟是对那个年代的真实记录. 尿是咸的 "三年困难"时期 ...

  • 童年那些事儿 作者 付秋红

         童年那些事儿      作者     付秋红        童年中总有一些事儿或多或少留在记忆深处.又到一年欢庆时,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年时的情景.每每进了腊月,母亲便会开始打扫卫 ...

  • 【山东】鲁西丨那些盛满我童年时光事儿<组诗>

    那些盛满我童年时光事儿<组诗>   作者/鲁西     老家老屋     站在老家老屋前 老泪悄悄的流了下来 润湿透了暖暖的回忆 疼爱我的父亲 走了26年了 锄头把上仍着茧花络印 老屋里 ...

  • 小作家:张梓晔 童年里的那些事儿

    童年里的那些事儿 张梓晔 童年是美好的,但我的童年囧事还是多到数不清的. 记得我七八岁时,在暑假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儿.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喜欢上了一种"怪"物--水宝宝, ...

  • 周二吃吃喝喝那点事儿:虽然有点臭,但那是童年的味道

    在这个高温的初夏,我又开始了以吃菜为生的季节,肉啊,无论白肉还是红肉暂时都没了胃口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我特别喜欢的沙拉食谱Σαλάτα με φακές και αβγά,其中还有扁豆保证每天豆 ...

  • 读图笔记:周到细致、耐心从容又饱含深情的《童年那些事儿》

    梁东方 人的一生中,就时间长度来说,童年一般只占到了七八分之一,但是童年留下的印象却是极其漫长而深刻的.因为人生之始,睁开眼看世界,感受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启蒙意义上从不懂到懂.从不懂到懂的 ...

  • 童年的土烟花—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23)

    [家教智慧 第383期] 童年的土烟花 小时候过元宵节,上天的烟花,农村孩子是买不起的.但过节不能没有烟花,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土烟花,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筒. 制作花筒先要制花台.花台是用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