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96)阴阳

01

完备而自足

人类早期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及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形成对立、对称或二分观念,诸如天地、日月、昼夜、晴雨、男女……都是恒久不变的现象,沉淀在脑海中成为普遍的观念,也必定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一种观念或者思维方式,中国圣贤命名为阴阳。

《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地尊卑定乾坤,日月运行生寒暑,万物聚分别男女,卑高、动静、始终,展现事物的状态,贵贱、刚柔、吉凶,揭示事物的性质。宋玉描写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借过来看事物状态性质这六个词,好像还真减不得,那么需要增加吗?大小、长短、远近;好坏、黑白、冷暖……似乎可以无限制地列举下去,但似乎已无必要,因为问题已被充分说明。

可见,根据阴阳大法呈现的世界结构图景是一个完备而自足的系统。这些词意义上形成对举,根源在于阴阳观念,代表着古之圣贤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所以对举,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摄影 章雅美

02

理论基础

中国医学无疑是最充分地运用阴阳之道的典范。

首先,《黄帝内经》把阴阳之道作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非常明确地宣告,阴阳之道不但体现为自然规律,而且是中医理论之本,天人合一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阴阳既是天地之道,又是治病之本。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四时,是万物终始的过程,也是人死生的根本,违反阴阳四时就会生灾害,顺从阴阳四时则不会有疾病,所以中医致力于“治未病”。

作画 白石

天地万物自不必说,阴阳作为“变化之父母”,同时也体现为人体的生理现象,阴阳相互作用充斥于人体的结构形态,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天之阴阳相对应。

中医还用阴阳属性来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素问·六节藏象论》)。

并且,由于人体阴阳性症的不同,人的体质和性情也不同,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灵枢·通天》)。气血不等,以至于使人的性格情操都会产生不同,比如,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心理跟生理密切相关。在中医看来,阴阳的属性、变化、相互作用,对脏腑的功能与人的新陈代谢、气血脉象、精神活动等有密切关系。

03

阴阳失调

其次,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是阴阳失调。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生气通天论》)。

正因为阴阳失调引起病理变化,所以,疾病的治疗就需要调和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同上)。中医非常强调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称之为“圣度”,可见其难度之高。能否掌握阴阳变化之“度”,恰到好处地调理人体阴阳之“和”,最能见医者的水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沈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通过观察面色,切按脉搏,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诊断疾病的先决条件。

审查气血的清浊,而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诊视患者的呼吸,闻听患者的声音,而了解患者的痛苦所在;观察脉象之弦钩毛石,而察知病机;观察脉象之浮沉滑涩,而察知病因。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疾病不会发生过错,用这样的方法诊断疾病不会发生失误啊。通过望闻问切,确保诊治无误。

摄影 陈智龙

04

阴阳施治

再次,中医治疗也运用阴阳理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疏五过论》)。中医治病必以阴阳为据。具体而言,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同上)。

针灸之法,遵从阴阳,按照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阴阳互根、阴阳互用。用药也得根据阴阳,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写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灵枢经·终始》)。对症下药,辨时用药,阴阳相互作用理论是指导临床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0)

相关推荐

  •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方药中先生在气化理论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在方药中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期特邀方药中先生弟子.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就方药中 ...

  • 【黄帝内经】中医说治病求本是怎么回事?

    讲阴阳,论五行,学医入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中医最本质的一个问题,治病求本.本来最近一个阶段我们一直讲饮食有道这个专题,怎么突然又回到中医理论来了,这个大家可能有点疑问.怎么说呢?临时给 ...

  • 天人相应与中医学思想

    天地阴阳二气交相变化,互相交感,产生自然万物,也就有了人类,人类的产生,也是宇宙中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既然阴阳二气能够解释天地万物,那么也就能够解释人类的出现,自然也就能够解释人类为何患病的原因 ...

  • 即将失传的民间灸法——气血灸

    生命从何而来?<内经>说"血气已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父精母血为生命之本",只有母亲的阴血与父亲的精气相互和凝 ...

  • 东西方思维就是阴阳太极

    中国人的思维是整体的,动态的,混沌的:西方人的思维是局部的,静态的,清晰的.这两种思维模式各有优劣,西方思维产生细分科学,注重个体,国家越分越小:东方思维开放包容,注重整体,国家大一统. 当今世界想要 ...

  • 中医的核心思维:阴阳以水火立极(王伟清老师著作 视频)

    [导读] 王伟清,中医师,2016年10月,在第五届桐柏道医会上做了题目为<中医的核心思维--阴阳>的主题报告,引起现场和观看直播的朋友的巨大反响,阐述了<黄帝内经>的&quo ...

  • 中医用科学思维解释阴阳学说

    中医用科学思维解释阴阳学说

  • 宋瑞凯:阴阳五行观与西周时期的天道音律思维

    李纯一先生在他的<〈管子·五行篇〉音律思想研究>中,通过对<五行篇>.<宙合篇>以及<国语·周语>.<周礼>.<经言·幼官篇>的 ...

  • 阴阳感冒篇:经方治外感重点思维!(精读必有收获)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 ...

  • 【阴阳感冒篇:经方治外感重点思维】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 ...

  • 阴阳感冒篇:经方治外感重点思维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 ...

  • 阴阳感冒篇:经方治外感重点思维!

    阴阳感冒篇:经方治外感重点思维!(精读必有收获)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g ...

  • 阴阳思维篇:阴阳失衡的三种状态

    中医学认为,作为正邪相争.正不胜邪的结果,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的本质特征.尽管其因人.因病而程度不同.形式各异,但阴阳失衡作为疾病的基本状态,概括起来却不外乎有低下.亢进与紊乱三种情况.兹就此加以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