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思考】这部10月新番评分骤跌,当日漫遇到赛博朋克,最终还是水土不服?
被大型企业占据半边天的社会,人均改造人的民生现状,通过精神控制其他改造人身体的特殊装置,今年的十月新番《非枪人生》凭借极具冲击力的男主角人设,以及浓厚得化不开来的赛博朋克气息,在开播后迅速聚拢了一大批观众,评分也日渐走高
但好景不长,这部2013年开始连载,2019年底方才成功动画化的漫画作品,最终也和它原作者乌丸匡的漫画家生涯一样跌跌撞撞。由于男二号铁郎过于魔幻且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非枪人生》的B站评分一度跌破7分,并且这种迷惑行为还持续了整整两集。
有趣的是,此前反派中一个以典型夸张手法塑造,明显是要引起观众反感的角色,反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铁郎的智熄操作,虽然他依旧是那幅讨人厌的油光嘴脸,但这次观众却纷纷拍手叫好。
虽然在迅速崩盘的两集过去之后,《非枪人生》的评分有了明显的回暖迹象,但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却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真可谓成也动画化,败也动画化。
观众对于剧情逻辑的过分不讲究,以及对于龙傲天等网文的普遍需求,共同孕育出了中日两岸先后兴起的爽文市场,而早十年就开始接触这一市场的国内读者群体,自然也更早地开始了反弹。
这种反弹在国内观众群体中已经不是三两天的事情,说是渐渐步入高峰甚至开始回落也并不为过,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部分观众对于剧情逻辑的质疑日渐增多。
ACG文化曾是一种小众娱乐,在受众群体规模和相关产业链发展起来之后,也就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而现在的问题就是,观众会在艺术和娱乐之间取得一个怎样的平衡,又或者说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双赢区域。
显然,大众娱乐的本质在于娱乐上,如果一部动画既没有让观众得到什么收获,也没有能被博得他们一笑,那这场娱乐实在很难说是成功的。
一言而蔽之,就是一部作品是否有什么精彩之处,而《非枪人生》的第三以及第四集,就正好踩在了这个雷区里。
用一两集的表现来衡量整部作品的精彩程度是不合理的,但纵使是先抑后扬的叙事形式,也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观影体验,尤其对于一部TV放送动画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就算是出了名铺垫特别长的游改神作《命运石之门》,最多也只会让观众觉得电波对不上,而不会让他们觉得观感特别差。
《非枪人生》的第三、第四集其实是相当传统的日漫套路,属于那种不能过于纠结剧情逻辑的类型,而是需要观众去感受作者所呈现的世界,或者说将故事当作一个既定事实来看待,无论合理有否,它就是发生了。
但真正造成观众不满的地方在于,《非枪人生》给观众的赛博朋克感实在太重了,甚至达到了称之为吸引观众入坑的主要因素也不为过的程度,而赛博朋克偏偏又是经常与反乌托邦绑定的题材,如果不是本质无厘头的作品,想要观众放下对逻辑的思考来感受剧情,那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
铁郎的处境其实和《Fate/Apocrypha》的男主角颇为相似,让观众搞不懂的是这样的角色凭什么能接二连三地得到他人的无条件付出。在《Fate/Apocrypha》里是因为人造人的身份,而在《非枪人生》里,则是因为那一句"我不是道具"触动了男主角的内心。
因为一个信念而将一件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坚持到底,这就是典型的日系作品套路。而当观众在《非枪人生》里看到这一套的时候,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为什么各种日系作品都在拼尽全力地卖女性角色人设,毕竟只要加上一条"被爱情冲昏头脑",那真的就什么逻辑都给圆回来了。
但铁郎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熊孩子,于是许多观众就不禁开始思考起何德何能这个问题,毕竟要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这么一个熊孩子,恐怕在和平年代里也很难健健康康地成长到现在,更何况还是战后的动荡社会。
诚然,吃瘪和成长是司空见惯的套路,但铁郎带头搞事之后,瘪是吃了,但人却好像没怎么成长,再加上明显是通过降智操作特意安排出来的吃瘪,就使得突兀感更加严重。
通过《非枪人生》就可以发现,许多动画制作组对于剧情的删改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他们需要把原作"改造"成更加适合TV动画的模样。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教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要放下角色抢戏导致原作党强烈不满的部分,就可以发现众多剧情顺序的改编实际上提供了更好的观影体验,这部作品在B站上收获的人气,就是最好的证据。毕竟这种铺垫一万年反转一分钟的套路,对于一周一集仅有二十分钟的TV动画来说实在是不怎么友好。
话题回到《非枪人生》,对于TV动画观众而言,想必是没什么机会看到铁郎这个角色的成长了,而铁郎这个特意设计成负智商的开局,又很难成为动画观众去补原作的理由。换句话说,这两集剧情放在一部TV动画里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究其根本就是和许多观众的期待想去甚远。
《非枪人生》可以说是传统日系作品套上了赛博朋克的外皮,这种嫁接就是导致观影产生错位感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情况其实从更早就开始就存在于众多的日系作品中,《非枪人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