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陶善才”

作者陶善才

01

我因病得名“陶善才”

关于我名字的来历,听母亲说,在我生下三个月后,有一次生病,抱我到医生那里去看病,大概是医生要写一下病历什么的,问我母亲我的姓名,我母亲说,还没有起名字。医生问我母亲要不要他给我起个名字。我母亲说,求之不得。当时那个医生看了看母亲怀中抱着的我几眼,便拿着手中写字的笔逗弄了我一下。母亲还说,我当时笑得正欢。医生又问母亲,我的姓、什么辈分。那个医生很有才气,便脱口而出:那就叫陶善才吧。
每次母亲说出这经历的时候,我就问一次,这个医生是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当时在什么地方给我起的名字。我这样问,仅是出于好奇,也没有想过有一天特意要跑去当面致谢他的,就算我有这个想法,我也不知道他如今人在哪里。我与他从未谋面,但最起码要做到心里有这事儿。母亲告诉我,在“小胡庄”有个小医院,医生的名字叫五矮子。我想这肯定不是他的大名,我“大逆不道”乱猜一下,大概是在家里排行老五、个子矮的原因。
不管怎样说,我在这里要向他鞠一躬,要对他说一声:谢谢您的赐名!我会终生记得我名字的来由。

02

遇见另一个“陶善才”

有了智能手机后,我记得有那么一次,也不知道是和谁在一起,闲得没事干,便在百度上各自搜索自己的名字,看一看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结果他捜索到了,我也搜索到了,只是现在完全不记得当时搜索到的内容了,反正从此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和我同名同姓的。
2019年2月24日早上,我无意中看见“枞阳文联”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百年孙家畈》,是与我同名同姓的人写的,上面有作者简介:“陶善才,男,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浮山中学语文教师、枞阳县委党校教员、副校长”。当时我一口气读了三遍,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上个世纪民国初年孙家畈先后出现了三位姓陶的人物,陶二甩、陶芳新和陶杉的事迹。我看后直感到内容简直比我看武侠小说还过瘾,直看得我心跳怦怦加快。
更重要的是我初步开始留意这位与我同名同姓宗亲所有的文章了,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转发了朋友圈。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同学看见了我发的朋友圈,还发了一个私信问我,这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我没有直接回答,反问他有没有看作者简介。过了几秒,他狡猾地发了一句话给我:我看了,心里有怀疑,所以才问你。我直接回了这位老同学一句话:以后看任何事情,不要粗心大意了。然后他一个啮牙表情包甩给了我。
2020年4月15日晚上,我堂弟陶善取在微信上转发了一篇文章给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与我同名同姓的人在“六尺巷文化”公众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放牛的情结》。我当时便和堂弟陶善取在微信上聊了几句,我说我一定要和这位同名同姓的人联系上,好让他教我写文章的诀窍。我当时又连续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喝彩,把放牛的情节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再加上我小时候也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放牛,一回想起那放牛的情形,一幕幕旧忆仿佛就在眼前,所以我情不自禁留了个言:天啊,我也叫陶善才!我一边读一边回忆着,就好像写自己在童年那时放牛的情景,完完全全一模一样。我真正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童年那时候的往事。

03

还有一个“陶善才”

我那时候微信上的名字后面有我的电话号码,是我在异乡为了联系客户方便才留上的。没想到,拂晓之前,这位同名同姓的人主动加了我的微信,我当时在床上一骨碌爬起来,立刻互相聊起来了。我一时半会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了,那就叫“先生”吧!其实也是名副其实的先生,看简介就知道了,文采如此飞扬。先生问我在什么地方高就,我一听心里暗暗有点忐忑不安,“高就”两个字对我来说,又能高到哪里去。我说,我在浙江杭州做油漆装潢的。先生说,油漆装潢这个行业也是不错的。我说,只是养家糊口。心里说,先生呀先生,不错是不错的,那就要看谁在做了。我后来再打开先生这篇文章,发现先生在后面给我也留了言:“陶善才,这个名字竟然有三个,请问在哪高就?加个微信吧:13965804798。”我估计的话,肯定是先生怕我看不见,所以主动加了我的微信。
竟然有三个同名同姓的,还有一个在哪里呢?我曾经在网上满世界地找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人。有一次我竟然在先生一篇文章的后面,似乎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来,有人留言:“枞阳有两个陶善才,竟然在同一平台上发表过文章。”我于是在六尺巷文化公众号上搜索,发现第三个“陶善才”也有好几篇文章发表,也有作者简介:陶善才,桐城人,某省直机关公务员,著有《大明奇才方以智》《青春正能量》等。我又在想,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如果有缘分迟早肯定会联系上的。
先生陶善才

04

我与陶善才先生的交往

后来的日子,我和先生陆续聊了几次,我直接请教先生写文章有什么诀窍。先生说,多看看名人的著作,多写写。我说,我初中只读到初二上学期,只是从小喜爱文学。先生说,中国有好多著名的作家只读了小学。我当然知道先生这一句话的份量有多重了,我想都不敢想。我还记得先生问我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那里有没有参与修白杨陶氏家谱。我说,修过了。先生说,下一次还要重新补修一次家谱。2020年4月24日,我东一句西一句在“落月摘星楼”公众号上发表了一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写下去》,然后我把这一文转给了先生,死皮赖脸叫先生帮我转发一下朋友圈,也许先生不好推却,只好转发了,并写了一句:同名同姓族人的大作转一下。我在评论下面也写了一句:万分感谢先生的分享。对于我这个不知深浅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看见别人在公众号上发表大作,特别是心里喜欢的题目,也想写一写类似的内容,但常常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间到了2020年6月27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文都墨客”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马腰山放牛往事》,一出来我马上转发给先生过目。先生说,有浓浓的乡愁。先生叫我转发几篇自认为写得好的作品给他,他说再一次修陶氏家谱时便把我写的东西安排上去。原来,白杨陶氏修家谱,先生是参与编写文传的。我一听,激动得有点不大相信,我不敢怠慢,马上发了几篇给他。先生说,尽量都安排上去。直到现在,我一想起,兴奋又兴奋。
关于先生所有的文章我都在公众号平台上搜索,一一拜读过并收藏起来,特别是发表于“文乡枞阳”公众号的《家乡美|寨头》《文乡旺族|血性陶家白杨里》,还有“枞阳记忆”《将近榜佃户百年史》等等文章,我是读了又读,每一次读过,我内心都是热血沸腾的。自从辍学走上社会后,别人问我姓甚名谁,我说姓陶。都说我们是陶渊明的后人,我也是无法说清楚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自然在读书时学习过,这么大的文学家,我个人倒是十分乐意接受他就是我们的先人了。自从看了先生写的这些文章,我才彻底了解我们白杨陶氏过去的历史,知道我们白杨陶氏一世的父亲叫陶安,一世祖叫陶福五,陶氏鼻祖叫陶舍,陶舍的第十四代孙叫陶侃。
先生在《血性陶家白杨里》文章结束时写道:今天,白杨陶氏家谱中把“血性精神”专门列为一条家训,就是希望白杨后裔子孙把这种精神世世代代继承下去,不仅仅在祖居地,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哪里,都要堂堂正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去书写白杨陶家大写的“人生”。我看到这里,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打颤,先生的文字总是激励着我。
今年的正月里,我发微信给先生问好。先生叫我小老弟,我便改了口称先生“老大哥”了。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